第五十六章 被噴,新材料(求支持)
陸行舟演講火了,有些學生拍下來發(fā)在斗音短視頻上。
一天過去,點贊超過幾十萬。
不過看評論區(qū),卻是發(fā)現(xiàn)陸行舟被狂噴。
也不知道這些人是不是水軍。
“太搞笑了,這人有什么資格說那兩所大學,要不是合校他還不是國科大的學生吧?!?p> “人家留在國外是為了學習領先知識,這人真是目光短淺?!?p> “都2022年了,還拿一百多年前的事出來說?!?p> “一看就是被洗腦的人,這人沒救了?!?p> “說別人出國不回來,但看看科技成果,人家隔壁的兩所大學吊打你們學校!”
各種言論充斥在評論區(qū),就連陸行舟的微博都淪陷了。
甚至有一些大V站出來指責陸行舟批判模特這件事。
說他不懂審美,不尊重r權,人家天生眼睛小,就該被看不起嗎?
當然最多的還是嘲笑陸行舟不知天高地厚。
國外科技領先,自然要去國外學習。
守著自己一畝三分地,難道科學技術就能提高嗎?
還說陸行舟沒有大局觀。
陸行舟也不慣著這些人,挑了個五道口大學畢業(yè)的大V評論,回了一篇微博。
這位大學生是這樣說的。
“陸同學就像是井底之蛙,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大,憑什么指責留學生?正是靠著留學生,國外的技術才帶回國內的。”
“要是沒有國外的技術,我們能發(fā)展起來嗎?比如xx,還有xx,要不是他們回來,我們能發(fā)展起來?這些人都是在國外學的技術。”
“果然文科生根本不懂技術的難度,我們首先要做的是學習別人的領先技術,然后再考慮自主性,這不是崇洋媚外,這是認清自己?!?p> “另外國外的領先產品,難道就因為是國外的技術就不去使用,還想回到一百多年前閉關鎖國的日子嗎?這難道就是陸行舟說的崇洋媚外。”
“造不如買,我們沒必要重復造車輪,有時候認可別人優(yōu)秀真有那么難?”
“21世紀就是相互配合,取長補短的世紀,我們有廉價的勞動力,他們有領先的技術,相互配合創(chuàng)造價值有什么不對嗎?”
這番言論得到了許多人的認同。
另外也曲解了陸行舟的意思。
陸行舟的話里從來沒說取長補短不行,只是說大家不要崇洋媚外,更重要的還是自力更生。
看了這個人的評論,陸行舟被惡心到了。
還說什么造不如買!
萬一別人不賣了呢。
說什么廉價勞動力,難道就不能我們提供技術,讓別人貢獻廉價勞動力。
陸行舟發(fā)微博單獨回復這人道:“我從來沒說不該學習先進技術,我只是強調我們更應該自力更生,別人現(xiàn)在賣我們東西,以后不賣了呢?!?p> “還說造不如買,你能買到光刻機嗎?”
“我并沒有全面否定留學生群體,我只是感嘆太多人出去就不回來,當時我是在開學演講里聊起這個話題,是希望學弟學妹們能夠堅持自己走的路。”
“最近有很多人批評我,說我不識大體,觀點片面,說我井底之蛙?!?p> “我也懶得一一反駁了,別人想怎么干,我管不著,反正我不會出去,也堅信靠我們自己也能領先世界?!?p> “話我放這兒了,五年后大家再看看,造不如買還適不適用。”
“對我自己來說,也別看五年后,就半年后,看看我能不能打一些人的臉,能不能在某些領域做到世界領先水平?!?p> 陸行舟說半年還是保守估計,他覺得一個月內,他應該就能做出些成果打這些人的臉。
誰說只有國外學習技術,才能追趕上別人。
就不能彎道超車嘛!
別人做不到,那他就自己來!
陸行舟發(fā)完微博,也不管亂七八糟的批評。
反正這些人影響不到他的生活,學校也不會在意這些人的言論。
這是整體環(huán)境的問題,太多人沒有接受過外面的毒打。
現(xiàn)在蜜里調油,以后的事誰知道呢。
反正陸行舟認為該發(fā)生的一些事,在這個世界同樣會發(fā)生,只是時間快慢罷了。
接下來陸行舟按部就班的上課,每天還在個人空間內學習。
即便領先別人4倍時間,知識也要慢慢積累。
不可能幾天時間,陸行舟就能學完研一所有課程。
學習研一課程外,陸行舟也在研究新能源電池。
他想先了解這個世界新能源電池發(fā)展到什么階段,再對比腦海里的知識相互印證。
便知道那條技術路線正確了。
上學幾天后,導師才讓陸行舟課程之余來實驗室跟一下項目。
幾個師兄研究的課題完全不一樣,有個師兄研究新藥,有個研究太陽能電池板,尋找光電轉化效率更高的材料。
還有其他領域的課題。
新藥陸行舟沒什么興趣,和他要做的固態(tài)電池項目也沒關系。
倒是博士師兄劉韜他的博士課題,陸行舟很有興趣。
因為劉韜雖然研究的不是電池,卻是光電轉化的太陽能電池板,這個東西陸行舟有成熟的技術??!
他火箭里有三枚衛(wèi)星,真要把所有技術研究透。
也能吊打現(xiàn)在最領先的技術。
衛(wèi)星上的太陽能電池板也是22世紀的技術,另外就連通信技術,其實都可以拆開研究拿出成果。
別看萬戶位面就獲得了一個火箭黑科技。
但其實里面包含了各種小的未來技術。
這些技術同樣能應用在其他領域。
當然陸行舟不會加入課題組,把自己的技術拿出來共享,到時候出成果算誰的。
他只是熟悉實驗流程,還有實驗儀器。
將來自己單獨開課題研究,甚至學校的資源都不用,他有自己的獨立實驗室。
這天在導師的實驗室打雜結束,劉濤便詢問道:“小師弟怎么樣,有什么想法了嗎?”
科研領域,想法很重要。
沒有想法,就沒辦法設計實驗、進行實驗。
劉濤甚至都不知道陸行舟一開始就瞄準新能源電池,以為陸行舟跟他學習實驗手法走流程,是想自己后面開個小課題。
比如在知網(wǎng)上找一篇國外的論文,然后重復實驗這就行了。
這種實驗也可以水論文。
發(fā)論文在中文期刊,這就是填補國內技術空白嘛。
當初他就是這么走過來的。
陸行舟其實也不想繼續(xù)在導師的實驗室混下去了。
沒太大意義。
便點點頭道:“是有點想法,明天不來幫師兄你了,我想驗證一下自己的想法,寫一篇論文發(fā)出去。”
“嚯,能寫論文的想法啊?這可不得了,你才研一呢,我以為你要照著別人的實驗重復做一下,說說看,有沒有我能幫上忙的?!眲軣崆榈卣f。
林豐池帶的學生,關系都不錯,競爭壓力不大。
劉濤當初也是跟著其他博士慢慢混出頭的,他也想給學弟提供點幫助。
陸行舟搖搖頭道:“師兄不用了,你自己的項目還這么多事,我自己可以搞定,是關于電池方向的研究。”
劉濤看了看實驗室,大多數(shù)儀器都已經有人在使用了,他建議道:“如果需要用什么儀器提前和師兄師姐商量,不然你只能熬夜來做實驗,很辛苦的?!?p> 陸行舟靦腆一笑,解釋道:“那倒是不用,我家里有個實驗室,儀器還蠻齊全的?!?p> 頓時迎來劉濤疑惑、不解最后恍然大悟的目光。
還以為學弟是萌新,結果人家是大佬啊!
其實陸行舟實驗室還有一些實驗儀器沒有,但這幾天下來,導師的實驗室儀器全被他復制在虛擬空間了。
他可以先在虛擬空間實驗,驗證沒問題,操作熟練后,再來導師實驗室借用儀器。
甚至自己花個幾百萬上千萬,再升級一下自己的實驗室。
陸行舟還挺有信心,都有參考答案照著做了,重復某些實驗現(xiàn)象完全沒問題。
只不過,也只是發(fā)現(xiàn)某種現(xiàn)象,將這種現(xiàn)象寫成論文。
但想要規(guī)?;a,這才是難題。
陸行舟這些天沒少請教師兄師姐,大概知道自己這篇論文如果寫出來,很大概率能直接上比較好的期刊。
這都是他們博士畢業(yè)能用的論文了。
根據(jù)他的計算,這樣的論文,固態(tài)電池整個項目能寫出四五篇。
首先陸行舟要做的就是提取一種新材料。
這種新材料其實和當初發(fā)現(xiàn)的C60足球烯和石墨烯有點類似,都是自然界沒有的新材料,應用范圍卻特別廣。
將新材料堆疊,就能形成固態(tài)電池的基本材料。
![](https://ccstatic-1252317822.file.myqcloud.com/writer/p1/contentv2/photo_default.png)
時間線上行舟
以后都不敢放開了寫,好容易被河蟹,前一章明明沒說什么都404了,也許明天還可能出問題,到時候只能不停改,麻煩死了。 求支持!而且最好追讀,不然看不到原滋原味的章節(jié),大家看到有些不對勁的,可能是自動刪除了一些內容。有這種情況記得提醒我,讓我修改流暢。審核刪除可不會管銜接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