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煌夏日報
還好,報紙上的內(nèi)容也不全是這種災害的消息。
很快,下一條消息出現(xiàn),那就是關于“京師大學堂”的開辦,這讓那些本就對這件事有興趣的百姓對這件事的相信程度更深了。
不少人已經(jīng)開始去那邊查看學堂的建設進度,等待著考試去領錢。
再然后的幾條消息都是朝廷查辦貪贓枉法的官員的消息。
朱由檢讓錦衣衛(wèi)這段時間其實殺了不少人,一方面是為了幫助錦衣衛(wèi)樹立威信,也為了幫助自己建立威信,讓閹黨官員老實一點。
另一方面,則是為了嚴肅京城之內(nèi)的法紀。
現(xiàn)如今,還需要舊官僚維持朝廷這個大系統(tǒng)的運轉,所以還不能干凈利索地全部清洗。
朱由檢可以忍受眼皮子底下有貪官,但是絕不對允許有橫行不法,在京城之內(nèi)做“第二個皇帝”的人。
在煌夏商會的工人和錦衣衛(wèi)的配合之下,京城之內(nèi)逞兇的混混和官吏都被查辦,不管是閹黨還是勛貴,全部拿下問罪。
從這些人身上,朱由檢獲得了十九萬多兩白銀,而他們只是京城最底層的勛貴和他們的走狗而已。
可想而知,整個京城的官僚,勛貴集團之內(nèi),有多么大的一筆財富存在。
要不是蕭升勸阻,朱由檢差點就直接讓錦衣衛(wèi)把整個京城查一個底朝天了。
事實上,查出來的那些案子,大部分都會牽連到一些大貴族或者朝堂里的人。
不過都被壓下來了。
所有的案件,查抄勛貴不超過二等伯爵,查抄官員不超過六品命官。
因此,盡管抓了不少人,殺了不少人,也沒有在朝堂上引起多么大的動靜。
現(xiàn)在,這些“業(yè)績“被老百姓看到眼里,那就是一種很好的氣象。
安排好的人趁機發(fā)言說道:“新帝繼位,果然有新的氣象。國家正在遭遇如此多的災難,那些貪官污吏還橫行不法,以至于造成更多的悲劇。全都應該處死,陛下英明!”
諸如此類的話語很多,這也是朱由檢發(fā)行這種報刊的主要目的。
最后的一條消息,還配了一副插畫,簡筆畫,非常形象地描繪出了幾個人席地而坐,坐而論道的場景,從突出的特點可以看出來,其中一個人是皇帝冠冕,另外的都是士兵。
“帝多次慰問勇衛(wèi)營士兵,與士兵同吃,詢問家長,暢談理想,眾士兵心悅誠服,皆言愿為大明百姓之生活幸福而奮斗終生。
有不法軍官克扣糧餉者王某,趙某等,欺壓底層士兵者陳某,王某等,按罪論處。帝言道:大明士兵乃我之胞弟,不可欺辱!”
這段話真的是讓百姓們感覺不可思議。
畢竟軍戶乃是賤籍,皇帝竟然將這些人看作是自己的兄弟,這極大地激發(fā)了一些人當兵的熱情。
第一期的《大明周刊》得到的反饋效果很好,達到了朱由檢一開始的預期。
首先,讓百姓們認識到國事艱難,如今大明內(nèi)憂外患,而且還天災不斷,國家高層或者說皇帝已經(jīng)看到了這一切,而且在努力去補救。
第二,針對貪官污吏,上面也在處理,而且有了成效,并且從朝廷對那些反抗貪官而起義的百姓的態(tài)度上反映出,對于這一類的百姓,都是以安撫為主,只要不濫殺無辜,皇帝不會大開殺戒。
第三,大明皇帝對普通的士兵態(tài)度很好,對軍人非常的尊重,嚴厲打擊喝兵血的劣等軍官。
這三點,就是《大明周刊》的主要內(nèi)容。
關于這種報刊的消息在京城之內(nèi)廣為流傳,一天之內(nèi),幾乎沒有人不知道報刊是什么東西了。
而在《大明周刊》發(fā)行的第三天,《煌夏日報》宣布成立,并且發(fā)行第一版。
起初大家還以為《煌夏日報》和《大明周刊》一樣,都是將國政的事情,但拿到后才發(fā)現(xiàn),這兩種報紙完全不一樣。
首先《煌夏日報》為三日一發(fā)行,并且在開頭注明:商業(yè)性報刊。
整張日報,劃分出了若干版塊。
民生,商業(yè),文化,法律,故事五個部分。
民生版塊,就是統(tǒng)計前天京城之內(nèi),關于柴米油鹽醬醋茶以及一些百姓常用的生活用品的價格。
商業(yè)版塊,就是刊登關于京城之內(nèi)一些生意商鋪的廣告。
文化版塊,則是刊登名人事跡,著名詩詞,文化集會等信息。
法律版塊,根據(jù)一個個真實的案例來普及法律,讓大明百姓知道有些人受到處罰是因為觸犯了什么律法。
故事版塊,就簡單了,單純?yōu)榱丝梢晕x者和訂閱量而存在的版塊,不過也有一定的教育意義。比如現(xiàn)在正在連載的內(nèi)容就是經(jīng)過改編的《滿江紅:岳飛傳》。
五個版塊的內(nèi)容,針對不同身份的人進行設定。
其中商業(yè)版塊和文化版塊,相信會有不少人愿意花錢來刊登一次報紙的。
尤其是某些文人,對名氣極為看重的他們,在報紙發(fā)行的第一天,就意識到了這是多么好的一次成名的機會。
第一版《煌夏日報》文化版塊刊登的是一個叫做江城的舉人的一首詞。
江城在一天之內(nèi),就成為了京城之內(nèi),文人圈子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存在,而原本,他只是一個寄居在京城之內(nèi),因為得罪人而不能做官,一心考取進士,從二十二歲中舉到現(xiàn)在二十七歲,五年的時間,沒有能夠入榜。
五年的時間,足夠磨去一個人所有的棱角,在幾天前,蕭升招募一批“門客”,其實就是招募《煌夏日報》的編輯團隊,江城脫穎而出。
于是乎,他就成為了第一個登上《煌夏日報》的文人,一舉成名,無人不識君!
文人們蠢蠢欲動,而商人們則是直接找上了報社的大門。
那幾家被登上報紙的店鋪,今天的生意比之前至少多兩成的營收,報紙帶來的宣傳力度不可謂不大,大部分商人都敏銳地發(fā)現(xiàn)了這種報紙的商業(yè)價值所在,于是都想要來為自家的店鋪提升一下名氣。
而那故事版塊的《滿江紅:岳飛傳》也是獲得了百姓的熱捧,整個京城對報紙的認知已經(jīng)確定了下來。
《煌夏日報》非常成功,得到了廣大京城百姓的認可。
《大明周刊》聯(lián)合《煌夏日報》,再加上煌夏商會對底層雇工的控制,京城的輿論就完全掌握在了蕭升和朱由檢的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