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和州赴任
既然大家授了官于是官家讓讓一甲幾十人前去拜謝文壇領(lǐng)袖,剛剛擔(dān)任樞密使的晏殊。
宴席上看的出晏殊對第五名的一個人非常熱情。。。
張信于是和隔壁的王珪交頭接耳,王珪其實年齡也不大,今年22歲,但是對于小自己10歲的張信他一點都不敢托大,無論對方表現(xiàn)的能力還是家世都是需要結(jié)交的,而且兩人外放的地方還挺近。
張信:老王,那小子是誰啊,樞密使對他過分熱情了吧。
王珪:他啊,第五的叫王安石。
張信:這有什么問題嗎?
王珪:他倆都是撫州臨川人啊,是老鄉(xiāng)。在座也有其他江南西路學(xué)子,也沒看他多熱情。
張信:哎,朝中有人好辦事啊。
王珪:賢弟,你這說的,在座誰有你家那么好辦事啊。
張信:跟晏殊不好比,他現(xiàn)在可是樞密使加兼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算是宰相。
王珪:現(xiàn)在你家好歹是勛貴的中的翹楚。。。
張信:老王,我感覺你有拍馬屁的嫌疑哦。
王珪:賢弟,你這說個爪子嘛。
張信:勞資蜀道山。。。
王珪一把差點跪了,他也不知道自己怎么會這樣。。。
張信:看來你們巴蜀男人都是耙耳朵啊
王珪:看來賢弟挺了解巴蜀啊,后面我們可要多走動啊。
張信:那是一定啊,你的揚州多好的地方啊。
宴席結(jié)束后,晏殊在其他人都離開后,將老鄉(xiāng)王安石留了下來。
晏殊對王安石說道:“廷評乃殊鄉(xiāng)里,久聞德行鄉(xiāng)評之美。況殊備位執(zhí)政,而鄉(xiāng)人之賢者取高科,實預(yù)榮焉。”
臨了,還約定“休沐日相邀一飯”。
等到了約定日,“待遇極至”。
朝廷給的張信上任時間1個月,可張家準(zhǔn)備卻已經(jīng)開始了,先是派人通知江州府的李家人。又選了女使、婆子二十多人,護衛(wèi)百人,甚至李氏還派人去和州開設(shè)張記鋪子。
而張少賢則是拿來了和州知州的履歷,和州知州丘大才才是國子監(jiān)監(jiān)生出身,地方當(dāng)了兩屆知縣,一任通判,京里擔(dān)任過戶部員外郎后外放到和州,要知道和州可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上州,連本州的防御使都駐扎在這。
而張信既然要離開那么就要做一件重要的事情,找甄洛。
只是男女之間即使是小孩也不能隨意,于是張信找到甄復(fù):把你姐約出來,回頭我給你弄點江南的好玩意。
甄復(fù):你就這么喜歡我姐姐啊。
張信:一見傾心吧,回頭我會想辦法娶她做正妻。
甄復(fù):大哥,可咱兩家的門第差的有點大啊,而且以你現(xiàn)在的身份來說估計會是大宋少有的勛貴文官,娶個公主都是沒多大問題的啊。
張信:只要我家不管,基本我就沒問題,你就少操心了。你現(xiàn)在學(xué)問怎么樣,別老子當(dāng)了一任官回來,你連個應(yīng)舉資格都沒有啊。
甄復(fù):大哥。。。我沒你那個本事,而且我爹可能明年要外放出去做官可能去做個知州或者轉(zhuǎn)運使之類,平調(diào)。
張信:也好,你爹做個官幾年不升一下。
甄復(fù):我家上面沒人,我爹能以正四品致仕已經(jīng)是頂好的了。
張信:沒事,我取了你姐姐,你爹仕途我包了。
張信這邊離開東京并沒有走運河而是讓家將張德、公孫策護送物資人員走運河,自己選了10名精銳的護衛(wèi)還有展昭王朝馬漢起碼奔向淮南西路治所壽春府,上任前要去四司”,分別為“帥、漕、憲、倉四司走一趟,順帶把自己的入職手續(xù)辦一下,之后才能去和州上任。
為此張家已經(jīng)派人到了壽春府打了招呼,過去辦事也會方便很多。
從開封府到壽春府一路大概700里路,張信等人騎馬一天好的跑一百五六十里,差的也有七八十里,這讓張家即使是當(dāng)兵出身的家兵們也有點受不了,最后放慢速度一天四五十里的走,最后還是在第八天到了壽春府。
張信第一件事先去轉(zhuǎn)運司衙門辦一下入職手續(xù)。
本來門子看到是新來官員入職,想收點好處費,可看到對方都是鮮衣怒馬,隨扈很多都是內(nèi)穿軟甲的這才想起來半月前轉(zhuǎn)運使大人就打過招呼最近和州通判要來了,這人是新進探花,洛川候的嫡子,官家看中的人兒,誰要怠慢了,直接亂棍打死。
門口的官兵直接上前:可是和州的張通判。
張信:是我。今日某來履新
官兵:小的帶您先去拜見轉(zhuǎn)運使老爺,之后再去司錄參軍那邊履新。
張信提前知道了本路的轉(zhuǎn)運使傅路平乃是剛調(diào)任過來才兩年,之前一直都是在河北擔(dān)任知州,今年快50了,為人圓滑老道,把他調(diào)過來就是讓他最后一任能享福一點。
張信才走進去沒多久,傅路平就迎了出來:小侯爺。
張信:折煞下官了,您是上官怎么能迎接我呢。
傅路平:你現(xiàn)在還沒履新,還不算官,不算官,下官來接小侯爺就正常了。
張信:哦,看你這樣子,不會。。。。
傅路平:下官曾經(jīng)在老侯爺麾下做過錄事參軍,后來老侯爺看我身體孱弱就推薦我去了地方做了簽判,后來也是老侯爺照拂,我才當(dāng)上知州最后來了這里當(dāng)轉(zhuǎn)運使,這算是冥冥之中的緣分啊。
張信:那還真是緣分。。。
兩人閑聊了半個時辰,中間不斷有小吏過來幫著張信辦入職的手續(xù)。。。
差不多一個時辰后,傅路平親自送了張信出門,這讓門口的官員、小吏驚訝不已。
之后張信去了其他三司,可最后到帥司拜訪時候,經(jīng)略使文南海正在跟一個老官員在那畢恭畢敬的說著什么,而張信則是站在門外一直等著。。。
可突然里面那個老官員看向張信后仔細端詳很久,最后直接站了起來走過來:這位小郎君看你面熟,你是?
張信:下官和州新任通判張信,今日履新,特來拜件經(jīng)略使大人。
老大人一聽:張信。。。。你爹是洛川候。
張信:對啊,老大人可是我父親的舊相識。。
老大人一把拉住張信的手走了進去坐下,他像自己祖父一樣看著張信,良久才說:我是你外祖父的叔叔李仲偃,現(xiàn)任淮南轉(zhuǎn)運使。
張信感覺跪拜:曾孫兒張信拜見叔外祖
李仲偃:把我叫老了,你外祖年歲比我大,只是我占了一個輩分而已。
張信:可是我沒怎么聽我娘說起過你啊。
李仲偃:哎,你娘也是可憐人,你外祖過世的太早,你母親年幼時候被養(yǎng)在宮里,后來先帝做主把你母親許給了你父親,還賜絹百匹、錢二百萬作為聘財,本來還要封你母親,只是你母親不太想讓李家舊人有心思就拒絕了。
張信:李家舊人?
李仲偃:看來你都不知道啊,你外祖是南唐后主李煜的嫡長孫李正言,他只有一女就是你母親
張信:這我懂了,我娘要是當(dāng)了公主什么的估計就會被那些遺老遺少們就會多很多心思啊。
李仲偃:不錯是這個道理。
當(dāng)天李仲偃宴請了張信,順帶叫上了該路的大小官員。
李仲偃:各位同僚,這是我堂弟之外孫兒,也就是我的外孫兒,以后在這淮南西路還請大家多多照拂。
這時候一個老官員站了起來:不知道是哪位之子啊。
張信:我爹洛川候。
突然這個老官員跪下:臣龔海拜見公子。
張信:老頭,南唐都亡了,你這是想干嘛?復(fù)辟嗎。
說完張信拂袖而走,不走留這里估計明天皇城司的人就過來抓了。
第二天,一行人就離開了壽春府前往和州,快要到廬州時候,突然兩邊出來一群山賊,為首的還沒喊出話,就被展昭一把擒住,另一個匪首上前救人打了十來個回合也不敵
張信問道:“我看二位俱是豪杰,為何作這勾當(dāng)?”
其中一位道:我等皆為功名未遂,亦不過暫借此安身,不得已而為之。”
展昭道:“我看眾弟兄皆是異姓骨肉。今日恰逢張公去和州赴任,你二人不如投了張公,與國出力,豈不是好?”
另一位頭領(lǐng)道:“我等久有此心。我等俱愿效力?!?p> 張信只得答應(yīng):“豈敢,豈敢不知二位兄弟姓名?!?p> “張龍”
“趙虎”
當(dāng)日張龍、趙虎把張信等人迎入山寨,第二日就遣散山寨眾人,只留了七八個機靈的嘍啰,帶上細軟家人跟著張信一同上任去了。
一日后眾人到達了和州治所歷陽縣,這里是個上州大縣,還沒進城就看到非常繁榮的場景。
在門口的守備廂兵看到來了這么多人,還沒等盤問就有王朝上前說明情況,沒多久城內(nèi)知州丘大才、防御使齊祖志等一干大小官員都過來迎接了,這讓守備士兵也有點傻了一個從六品通判能讓全城大小都來迎接,這樣就防御使上任時候出現(xiàn)過啊。
一行人把張信迎入了當(dāng)?shù)刈钣忻囊粋€酒樓臨河樓,在這里上下兩層全包了,樓上是官,樓下是吏
張信上去時候,展昭等人就在樓下落座,只是張家的家兵、家將們大家不好招呼,而早早已經(jīng)來到樓下等著的家將張德更加沒人敢招呼,張德身上可是有個從七品的武官散職,而其他人也都是有一些官職在身,只有展昭、張龍趙虎王朝馬漢還是白身。不過他們也不在乎,跟著張信遲早都會爬起來的。
因為張信年幼,眾人也不好灌酒。
第二天一早張信就去了通判衙門與之前的代管判官、推官交接工作,卯時時候,下屬的判官、推官、錄事、司理、司戶參軍、司法參軍全都到了
張信只是認識一下人,順帶了解自己這個通判干嘛的,通判與州知共同處理政事,其職責(zé)為:“凡兵民、錢糧、戶口、賦役、獄訟聽斷之事,可否裁決,與知州共同簽字施行?!蓖ㄅ羞€有一個職責(zé),監(jiān)督州府官員(包括知州)
慢慢的張信總結(jié)自己的工作內(nèi)容
1、掌管部分版帳稅籍
2、主管常平義倉及部分農(nóng)田水利
3、協(xié)助籌辦軍需
4、負責(zé)征收經(jīng)總制錢及其他雜稅
5、提舉軍資庫
6、掌管應(yīng)在司(以官物輸他司或中都,雖著于籍而無入官之符契者,則總之應(yīng)在司)
7、勾通地方與中央財政
所以總結(jié)自己就是財政局長+民政局長+水利局長+武裝部長+京城駐地方主任。
對于哥各個環(huán)節(jié)張信也不好說怎么辦,雖然自己就是一個監(jiān)督、官吏為主的活兒,但也要做好,于是掌管稅負讓公孫策做,軍資、軍需讓王朝、馬漢做,應(yīng)在司的活兒讓展昭干,最后就是水利和平義倉就讓張德帶張家人監(jiān)督。自己要的就是每5天他們給一份報告,匯報一下工作,之后再討論下五天的事情。張信完全把后世自己上班的方法拿了過來。
半個月后事情開始有條不紊后,盛宏上門拜訪。
盛宏:下官盛宏拜見主公。。
張信:在官場不要叫我這個,跟大家一樣叫我張判吧
盛宏:下官遵命。
張信:你上任感覺如何。
盛宏:說真的,有點不知道怎么做事,讀書和實際做事兩個感覺,好在衙門有不少胥吏可以幫忙,不至于讓下官出丑。
張信:這些都是慢慢來,我也不懂,只能在前人基礎(chǔ)上不斷改進,不懂做事,那就先抓做事的人,給他們意見。
張信作為通判薪水還是不錯的,正俸350貫,職田6頃,也就是75畝。于是乎張信第一點就是想到了江磯村的父老,他們的田地太少只能捕魚,如果叫一些人來這邊,自己再買幾百畝地,是不是就可以把村里人都安置了。
于是張信寫上一封信讓張和帶著信和幾個人就前往江州。而自己這邊則是把職田現(xiàn)有的10戶編成一組,10戶有15個壯丁,平時種地閑時還是要練習(xí)武藝,而之前張龍、趙虎的親眷30多人則是安排在職田附近,買了100畝田讓他們在那邊安頓著。
古代當(dāng)官并沒有張信想的那么難,尤其自己又不是干行政主官,也就一個監(jiān)督官員。
到了七月張信著實有點無聊,于是乎找了個理由去揚州找王珪玩去,因為王珪準(zhǔn)備去泰州如皋去拜望一些名仕叫上張信也是讓他結(jié)識人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