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的氣象變化多端,總令人猜料不到它的現象。連人類引以為傲的水平都感覺是有些吃力的,我便徑直躲在一個角落處,那里有著難得的靜謐,沐浴在一種靜的享受里。但外面的寒氣總抓得住每個窟窿,它們聚成一股來勢洶洶地闖入,給人群以措手不及。
雨點雖小,其勢力是可忽略不計的,但它們展現的凝聚力量是無可限量的,風將把握著雨的方向感,給雨以最大的援助。因此當來到人群面前時,它的力量便是不可忽視的。像細針,拂在耳邊,我想要是在一段時間后,耳邊定然是冷得不敢用手去撫摸的。人群打著傘,成群人都談著恰辭,他們視乎要用語言來回擊著天氣。不出半會,結果必然是無功而返,還在他人面前吹捧自己這樣的經歷。人群視乎擅長將自我這個渺茫的中心體擴大化,而在大自然面前,人群是微不足道的,當人群對自然規(guī)律過分濫用,那么結果不出意料便是悲哀的。
它是驟變的,但也是溫和的,人們對之和善,它必然親近人群。但當人群肆無忌憚地去觸碰到它的底線,那么便會受到其回擊。這是自然規(guī)律,亦最好選擇。我們總是要保持住該有的善性,而非將事物極端化,當意識認識到這個地步,方才會產生出較好的現象。
作為一個個體的身份沒有資質去表達一個對共體化的談詞,但內心還是想著要發(fā)出一種聲音,一種對事物有益無害的東西。我自思,對有些問題總多些那可能在他人眼里來講是沒有大必要的想法,但卻總控制不住我對問題的思索。鎖記的事象,對言辭該以展現的一種心態(tài),可能它只是屬于我這個個體,但還是情不自禁著想去分享。
你的過多行為可能連一絲理解都是讓你覺得彌足珍貴的,但事實很多時候便是如此,在我的這些年的經歷來談。我變得人群眼中可有可無的存在體,但卻無奈于裝成無所謂的神態(tài)。也許對事物的理解是通透的,但還是有所在意心境,著實是想著要改變什么,但卻表現出人的無力感。他們的矚目無非是怎樣達到一種標配化的產物,而過程并沒有人過于去在意,結果才是他們最為關注的。對自然的珍視,人群在以往是比較少的,總以一副高貴者的角色去說教什么。
驟然的現象不僅僅是對一種情況的描繪,而更多的是人對事物的心態(tài)改變。對事象更為理性地解讀,氣象的驟變,讓很多人穿上厚厚的羽絨服,對于戴眼鏡的,戴著口罩,輕輕呼出一口氣便會讓眼睛上霧氣籠罩,讓我又得去擦拭,總讓我感覺到很苦惱。
驟雨初歇,我停步在這處的情景里,不想在往前去,趕路者總得停歇會,才會有氣力去趕赴征途。我這個話題在專業(yè)群體面前是偏離徹底的,但還是想著表達出一些思想,便弄出拙筆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