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穿越大唐,我成了賀蘭敏之

第059章 先看奏本

穿越大唐,我成了賀蘭敏之 閑碃 2270 2022-04-07 12:00:00

  賀蘭敏之帶著一點小期待,跟著神情有點古怪的武團兒走進了拾翠殿。

  殿內(nèi)還有幾名侍女呆著,她們都低著頭,手中捧著武則天的換洗之物。

  跟武團兒進殿的路上,趁無人注意,賀蘭敏之拉了拉她的小手,還順手輕拍了她一掌。

  這故意的挑逗舉動,惹得武團兒紅了臉,走路都失去了平時的從容。

  “公子,你別……這樣好不好?”快走到武團兒洗浴的地方時候,武團兒終于忍不住,小聲向賀蘭敏之哀求,“一會要是被人看到......娘娘肯定會責(zé)罰奴婢的!”

  賀蘭敏之兩手一攤,一副很無辜的樣子。

  見此,武團兒也不好再說什么,讓賀蘭敏之在外面稍候,她進去稟報。

  稍一會,武團兒就出來了,讓賀蘭敏之跟她進去。

  賀蘭敏之也沒多問,跟著武團兒進去了。

  武則天洗澡的地方被屏風(fēng)圍著,隔著老遠(yuǎn)都能聞到浴香,還能聽到水花的聲音,賀蘭敏之的毛孔都舒張了開來。

  “敏之來了!”還沒等賀蘭敏之行禮問候,武則天的聲音從屏風(fēng)里面?zhèn)鱽?,“你先在邊上歇息會,姨母待會有事要問你?!?p>  “原來不是要我?guī)退丛?”賀蘭敏之稍稍有點失望,不過還是答應(yīng)了聲,準(zhǔn)備到邊上放著水果點心的案幾點坐下。

  武則天的聲音再次傳來:“案上有幾份奏折,你先看看,待會與我說說你的意見?!?p>  賀蘭敏之馬上從齷齪的想法中清醒過來,依武團兒的指點,到附近的案上看奏折去了。

  案上堆了很多奏折,批閱過得不少,但還有兩疊沒有批閱。

  賀蘭敏之并沒看沒批閱的那疊,而是先拿起了一份批閱過的奏折看了起來。

  武團兒將賀蘭敏之領(lǐng)到案邊,小聲吩咐了兩句后就去服侍武則天了。

  沒有其他人在邊上,賀蘭敏之也沒那么多顧忌。

  他看得第一份奏折是戶部一名郎中遞呈的奏本,粗看了一下,大概意思是如今遼東戰(zhàn)事緊張,青海及安西也有零發(fā)戰(zhàn)事,左武衛(wèi)大將軍鄭仁泰將兵討思結(jié)、拔也固、仆骨、同羅四部,所需物質(zhì)頗多,而今年國庫收入因為赦免幾個州縣的賦稅再加天災(zāi)而減少,他請求朝廷加征百姓賦稅。

  這份奏折武則天已寫了朱批,“不可”兩個字寫得挺大,而且挺有氣勢。

  因為之前和武則天討論過此事,因此她批復(fù)的意見賀蘭敏之也不意外。

  他只是在懷疑,武則天是不是料到他會翻朱批過的那些奏折,所以把這份放在了最上面?

  不過他也只是遲疑了一下,再翻下面的一份奏折。

  一看之下,他嚇了一跳。

  奏折的內(nèi)容居然是彈駭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李義府的。

  寫這份彈駭奏折的是一個名叫王義方的侍御史。

  看了一下彈駭?shù)膬?nèi)容后,再結(jié)合自己所了解的一些歷史知識,賀蘭敏之大概清楚了情況。

  顯慶二年,李治擢升李義府為中書令、檢校御史大夫、太子賓客、河間郡公,并為他修建宅第。

  此后,李義府寵冠朝廷,家中子弟俱得提升官職。

  只不過,李義府生性貪婪,與妻子、子婿大肆賣官鬻爵,又多引腹心、廣結(jié)朋黨,權(quán)勢熏天,引起很多人不滿,彈劾他的人不少,王義方更是在朝堂上直接和李義府爭吵過。

  此前,杜正倫擔(dān)任中書侍郎,而李義府則為門下典儀,后二人一同擔(dān)任中書令。杜正倫自恃前輩,對李義府非常輕視。

  顯慶三年杜正倫與中書侍郎李友益謀除李義府,結(jié)果事情泄露,被李義府告知皇帝。

  李治召兩人問詢情況,二人當(dāng)廷爭論,各執(zhí)一詞。

  最后,李治以“大臣不和”為由,貶李義府為普州刺史、杜正倫為橫州刺史,并將李友益流放峰州。

  后杜正倫病死貶所中。

  顯慶四年,李義府被征召回朝,兼任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

  此前,李義府自稱出身趙郡李氏,被給事中李崇德列入族譜。他貶官普州時,李崇德將他除名。

  李義府因此懷恨在心。

  李義府回朝后,命人羅織罪名,將李崇德下獄。

  李崇德最終在獄中自殺。

  王義方羅列了李義府的不少罪名,特別是將李崇德逼死的事情大書特書。

  這份奏折內(nèi)容不少,但武則天批復(fù)卻很簡單,只有兩個字“失實”。

  作為對唐朝歷史了解不少的穿越者,賀蘭敏之對李義府的大名自然不陌生。

  笑里藏刀的典故,指得就是其人。

  穿越來大唐后,賀蘭敏之也知道,歷史上鼎鼎大名的李義府和許敬宗,如今還在朝堂上蹦達(dá)。

  李義府和許敬宗都是支持武則天的人,武則天偏袒他們完全能理解,因此賀蘭敏之對她朱筆批注絲毫不奇怪。

  他將此份奏折放下后,又拿了壓在下面的一份奏本。

  這是老臣李勣的奏本。

  李勣在奏本中說,吐蕃祿東贊遣其子起政將兵攻擊吐谷渾,李勣覺得朝廷應(yīng)該派援軍支持吐谷渾。

  李勣的奏本寫得挺簡單,就一句建議。

  但讓賀蘭敏之意外的是,武則天居然不認(rèn)可。

  她在批閱是,如今朝廷四處用兵,吐谷渾內(nèi)有大唐的部分駐軍,而且吐谷渾其部戰(zhàn)力不差,再加上冬天快來臨,因此她覺得不必派兵支持,吐蕃在攻打無果后肯定會退兵。

  賀蘭敏之看了后,不禁皺起了眉頭。

  李勣在朝堂上的份量,自然無人可以相比。

  當(dāng)初李治想立武則天為皇后,還曾征詢過李勣的意見。

  李勣以這是皇帝的家事為由,不發(fā)表任何意見。

  很多人猜測,如果李勣持反對意見,那武則天的封后路程可能會更加艱險。

  按理,對于李勣這個朝堂上影響力最大的老臣的提議,武則天應(yīng)該許可才是。

  而且,吐谷渾的地位非常重要,青海湖周圍還是極佳的養(yǎng)馬地。

  前世的時候,賀蘭敏之曾去青海游玩,青海湖及祁連大草原都曾去逛過。

  美麗的祁連大草原上到處可見成群的牛馬。

  唐朝時候雖然不缺養(yǎng)馬地,但吐谷渾的那一片土地,貞觀時候老將李靖帶著一群死士過雪山爬草地才將其攻取,無論如何都不應(yīng)該讓給吐蕃人。

  歷史上,吐蕃人最終占領(lǐng)了整個吐谷渾,對大唐構(gòu)成了直接的威脅。

  后來,大唐都城長安都曾被吐蕃人攻占。

  而吐蕃與大唐在青海湖邊力量的逆變,就是發(fā)生在武則天慢慢掌權(quán)以后。

  現(xiàn)在看來,這應(yīng)該是武則天的短視導(dǎo)致的結(jié)果。

  賀蘭敏之在想,要不要想辦法勸勸武則天,讓她改變主意。

  正沉思間,武則天的聲音傳來:“敏之,怎么坐在那兒發(fā)呆?”

  賀蘭敏之聞聲馬上回過神來,眼睛也投入款步過來的武則天。

  看清武則天的樣子后,他頓時瞪大了眼睛......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