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玄幻

天公爵傾

第三章 寧平縣

天公爵傾 林麓初雪 2163 2022-03-10 15:58:19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

  鯤之大,一鍋燉不下。

  宛天子不知道抽了什么風,想要吃鯤肉。

  他便命令軍機大臣,率領八千羽林衛(wèi),前去北海捉鯤。

  旌旗獵獵,銀甲瀟瀟。

  軍機大臣率領眾人駕駛十艘大船從運河出發(fā)北上而行。

  他姓石,是大宛國的第二高手。

  第一高手是宛天子,兩人實力相差不大,一個八斤,一個半兩。

  這件事情,發(fā)生在科舉放榜后的第三個月。

  軍機大臣皺著眉頭問旁邊的一名軍參,“鯤,長啥樣?”

  趙阿牛,參加了科考,二甲第一名。

  也就是全國第四名。

  前三名,踏馬皇城,君前奏對,夜游花船,御十女,留詩百篇。

  第四名,來到了寧州的寧陽郡寧平縣出任縣令。

  單從御女的數(shù)量上來看,他比三甲加起來都多。

  寧州姓什么?

  街上的三歲小孩子都知道,姓石。

  因此,又叫石寧州。

  寧王,大宛的十八皇子,軍機大臣的嫡外孫,名叫李如玉。

  寧郡主,大宛的二十三皇女,軍機大臣的嫡外孫女,名叫李如優(yōu)。

  二人只差了一歲,李如優(yōu)是姐姐。

  這兩人,見自己親爹的時間不多,見自己親外公的時間倒是不少,當年從京城來到寧州的時候加起來才十一歲。

  寧州共有兩個大世家,一個是石家,一個是石家的親家,孫家。

  穿的是一條褲子。

  趙阿牛所在的寧平縣,就是孫家的地盤。

  趙阿牛,其實并不厭惡這個世道,也不仇視大宛國。

  因為他算是前大梁境內(nèi)第一批土生土長的大宛國人。

  這些年來,大宛國的老百姓們都過得不錯,最起碼郡安縣十里八鄉(xiāng)的老百姓都過得不錯,所以,趙阿牛想讓老百姓過得更好一點。

  他熟讀四書五經(jīng),尤其是對農(nóng)桑一事頗有見地。

  寧平縣多水,河道密布,三里一橋五里一泊,十里就有一個渡口。

  漁業(yè)發(fā)達。

  漁民算是農(nóng)民么?

  大概也許可能是算的。

  新縣令視察寧平縣,卻逐漸皺起了眉頭。

  因為他發(fā)現(xiàn),漁民們捕魚都是用的絕戶網(wǎng)。

  古人曾言: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

  他問司農(nóng),司農(nóng)滿臉苦澀道:“縣令大人,竭澤而漁的道理我等豈會不知?只是……”

  他伸出了一只手,“凡是超過巴掌大小的魚,都屬孫家所有?!?p>  孫家?

  趙阿牛道:“孫家何敢如此魚肉百姓?”

  司農(nóng)臉皺成了菊花狀,“孫家,乃是寧郡主的婆家,孫家收魚,是收寧郡主的稅賦?!?p>  趙阿牛一甩衣袖,“豈有此理!大宛國律,漁業(yè)稅三而留七,寧郡主這是藐視國法!”

  司農(nóng)搖了搖頭,心道,哪兒來的傻缺……

  大宛分封制,寧州,乃是寧王的封地。

  但是,這并不代表著寧王擁有整個寧州的土地。

  在寧州,有一片專門的王地,土地所產(chǎn),均是寧王的私產(chǎn)。

  王地之外,那是大宛的國土,土地所產(chǎn),只需上繳國家賦稅,無需再向?qū)幫趵U納。

  理論上,是這樣。

  但是,寧王還肩負著收繳整個寧州稅賦,運抵皇朝的職責。

  對于大宛國而言,只在乎寧州有沒有上繳足夠的稅賦,而不會去關心寧州到底收了多少稅賦。

  這便是分封的弊端。

  寧州的官員,難道就不管么?

  呵,

  怎么不管。

  這些年來,凡是被調(diào)任寧州的官員,基本上都姓石。

  你不姓石?

  給你兩個選擇,第一,改姓石,第二,滾出石寧州。

  我選第三條。

  選第三條的人都死的不明不白。

  十幾年的經(jīng)營下來,寧州從藩王到官員再到世家,已經(jīng)全部都統(tǒng)一成一線,鉤織成一張大的利益網(wǎng)。

  他們不介意有更多人在網(wǎng)上取一點利益,但是不允許有人魚死網(wǎng)破。

  趙阿牛是個聰明人,他沒有輕舉妄動。

  上任半年,寧平縣的縣令基本上沒坐過堂,而是喜歡喬裝成平民百姓在寧州的各個郡縣里瞎轉(zhuǎn)悠。

  一邊轉(zhuǎn),一邊寫著一本《寧州記事錄》

  他這么做,反而沒什么人去理會。

  對于寧平縣而言,縣令在不在都一個樣。

  反正說了也不算。

  半年之后,趙阿牛將寧州一事寫了一份長長的折子,沒有交于任何人,而是騎著快馬趕了三天三夜的路程,跑到隔壁的云州,親手將折子交給了云州驛的官員。

  他不相信寧州的任何人。

  然而,后來,他也不相信云州的任何人了。

  快馬還沒回到寧安縣,他就被一伙黑衣人堵住了去路。

  不需要任何言語交流,一記老拳就轟在了趙阿牛的臉上,趙阿牛踉蹌了一下,跌倒在路上,隨后,另半張臉上也挨了一拳,昏死了過去。

  黑衣人沒有殺我?

  趙阿牛醒來之后一臉懵逼。

  在路上行走了一日,趙阿牛終于返回了縣令衙門。

  司農(nóng)正在處理公務,見趙阿牛臉上兩塊淤青,連忙問道:“縣太爺,怎么了這是?”

  趙阿牛擺了擺手,“沒事,出門撞樹上了?!?p>  司農(nóng)道:“那另一邊呢?”

  趙阿牛道:“不服氣,又撞了一下?!?p>  司農(nóng)一時無語,“撞了兩下,就服氣了?”

  趙阿牛搖了搖頭,“還是不服氣,只是……好漢不吃眼前虧,畢竟,還是我先動的臉?!?p>  司農(nóng)差點沒憋住笑,臉上一副欽佩的表情。

  趙阿牛道:“早些歇息吧,天色都已經(jīng)黑了?!?p>  司農(nóng)行了個禮,回到了自己的宿舍之中。

  借著微弱的燭光,司農(nóng)給自己倒了一杯酒,

  “嘿,不服氣,老子還是第一次見到這么有意思的縣令?!?p>  從第二日開始,趙阿牛府上每日便有形形色色的人前來拜見。

  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誘之以利,嚇之以威。

  有人送銀子,有人送娘子,有人遞刀子。

  趙阿牛不明白,為何這些人不直接弄死自己,非要自己與他們同流合污。

  出淤泥而不染嗎?

  趙阿牛突然覺得,淤泥里躺著也挺舒服。

  不到半年的時間,趙阿牛就得了一門親事,是孫家的一名庶出的女子,那屁股長得,比三寶的新娘子還能生。

  趙阿牛覺得挺好,整天夜里能磨磨盤。

  來年開春,趙阿牛帶著寧平縣的百姓開了幾十里的河道,在河道的淤泥里插滿了水稻。

  魚田法。

  秋收的時候,水稻也熟了,漁獲還多了三成。

  寧郡主在郡主府里笑的很開心,為此,寧平縣的百姓能夠多留下一成的水稻以及一成的漁獲。

  殊不知,一本名叫《山叟游記》的故事冊子已經(jīng)在寧州附近的幾個州郡流傳了開來。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