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和政化石“和政羊”
中午吃飯時,好客的馬律師一再推薦和政的“古動物化石博物館”一定要去看看,那里有許多史前生命的秘密,值得探究,“和政羊”名聲在外,是個稀罕的東西。兩位女士聽了露出不屑一顧的表情,搖著頭表示否定,但是嘴上沒有說出來。
我想作為一名律師,除了做好法研究工作之外,也要熟悉當地的人文和歷史及傳承,了解歷史就是了解人類自身,了解你自己。我開口說道:LX市向東是和政縣,距離不遠,千里之外,來一趟不容易,為了不走回頭路,既然已經來了,就去看一下吧,用上半天的時間夠了,不去會后悔的。
古話說的好,吃了人家的嘴短,拿了人家的手短。這兩天馬律師盛情招待,他給我們指了條旅游路線,老黃和老張又好酒,他們是不好意思拒絕馬律師的意見的,兩位女士雖然不太樂意,但也隨大流。
和政一路雖然只有半個多小時路程,但幾乎與東鄉(xiāng)縣一樣,一路的盤山公路,算是山區(qū),但也沾了草原邊緣的光,滿目綠色,路不好走,但景色很好。我這句話實際上是一句廢話,但也是大實話,縱觀所有的地理旅游好景點,都藏在深山、戈壁、沙漠、草原深處,都是在人類不適宜生存的地方,都是路不好走的地方,若是適合農耕,幾千年來的農業(yè)文明,早已戰(zhàn)天斗地或者改天換地,搞成適宜人類居住的平整地了,成了鄉(xiāng)村和城鎮(zhèn)。
我坐在馬律師的車上在前面走,老黃開著豐田霸道拉著其他幾個人在后面跟著。車在高山密林中彎彎繞,曲里拐彎的穿行,很快到達和政。
為了節(jié)省時間,我們的車直接開到了博物館。
請了個解說員,這姑娘把詞背的滾瓜爛熟,一邊領著我們走,一邊娓娓道來:現(xiàn)存于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里的古動物化石達一萬多件,它們分屬新生代晚期的四個不同哺乳類動物群,分別埋藏于和政地區(qū)四種巖性不同的地質層中:和政與東鄉(xiāng)、臨夏一樣,地外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的交匯地帶,位于臨夏盆地南部。據古生物學家考證,在距今2400到520萬年的中新世時代,那里曾屬于亞熱帶——暖溫帶氣候。盆地內湖泊星羅棋布,河流蜿蜒縱橫,草木茂盛,是各種古脊椎動物繁衍生息的樂園,孕育了今天彌足珍貴的古脊椎動物化石群,它們分別是距今約2000萬年的爬行類陸龜類,約1300萬年的劍齒虎、巨鬣狗等食肉類動物與鏟齒象、犀牛、長頸鹿、羚羊等食草類動物等等。滄海桑田,幾千萬年過去了,可能是因為當時特大的一場地震或地殼運動,才造就了這些了不得的化石群,以千萬年積淀的記憶,打開了人類窺視黃河古老文明的窗口,掀起了青藏高原隆升變遷的神秘面紗。
我們隨著講解員的細致講解,看著那些栩栩如生的化石標本,知道在這個古動物化石博物館里,有六項世界之最:獨一無二的“和政羊”、最大的三趾馬化石產地、最豐富的鏟齒象頭骨個體發(fā)育系列史、最早的披毛犀牛骨化石、最大的真馬“埃氏馬”、最大的鬣狗巨鬣狗”。因而具有極高的科研、珍藏和展覽價值。
尤其是三趾馬動物群中的一種特征性的麝牛亞科動物“和政羊”,更是讓世界考古界為之眼睛一亮。人類在這里生活也已經有4000多年的歷史。
一邊聽一邊看,我提出了一個問題,既然東鄉(xiāng)和臨夏與和政地理一樣,都處在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的交匯地帶,屬臨夏盆地。為什么和政發(fā)現(xiàn)了這么多有價值的化石?而東鄉(xiāng)和臨夏卻沒有呢?是不是也有,但是還沒有發(fā)現(xiàn)呢?
這個解說員呃呃地語音阻塞在喉嚨里,無法回答我的提問。
參觀這個博物館用了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已經是下午4點了,馬律師提議到夏河吃晚飯。
夏河是我們這次到甘南旅行的重中之重,大多數景點都在這一帶,所以大家都迫不及待的想早點過去。
馬律師這樣一說,大家的想法出奇的一致,都表示贊同,尤其是兩位女士歡呼雀躍的欣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