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英紅知道老板的新電影是恐龍有關。
但拿到原圖稿的時候,還是有些為難。
倒不是做不出來,而是做出來的話,怕是要花不少錢。
尤其是新版的恐龍,與現(xiàn)有的恐龍相比,采用了角質皮膚代替,為了體現(xiàn)恐龍的殘暴和兇狠,這就需要更為精細的模型。
“精細程度怎樣?”徐英紅的意思是如果降低精度的話,可以大量的降低成本。
呂澤點著照片,直接要求到,“我們要做原版恐龍的味道?!?p> 既然要做電影,那就要做到最好,他會把每一分錢花在刀刃上,把每個細節(jié)盡善盡美,要對得起觀眾,對得起愿意為他花錢的人。
所以,呂澤很在意模型的精細度。
徐英紅按照老板的精度估計,要制造出一只1:1的霸王龍模型,大概要花上百萬不止。
恐龍的成型,是在塑造前用模具夾在左右兩邊,澆灌液體凝固后成型,而恐龍的質量太大,像霸王龍十幾噸的重量,就需要在體內提前鑄造金屬骨骼,這樣恐龍的重量更大。
如果考慮其他關節(jié),那么鑄造時又要分開,涉及到后期的特效制作時,還要加上一部分的綠幕,總之,拍一部特效電影是非常費錢的事情,而呂澤又采取的3D拍攝手法,那就需要花費更高的經費。
這也是為什么大部分的電影都有很多投資商的原因,因為投資商可以分擔電影的花費,不用導演掏那么多的錢。
在和呂澤討論了一些制作細節(jié)之后,徐英紅打算回去找以前的同事。
她之前在一家第三方道具專業(yè)公司當組長,然后因為公司的氛圍太壓抑,不太喜歡,就離開了那家公司,后來就來到了呂澤的圓夢,而且來到了圓夢之后,她發(fā)現(xiàn)自己的工資比之前的還要高,工作還比較輕松,所以她就一心呆在圓夢。
上一部的電影,她就用自己的能力向呂澤證明自己的水平。
現(xiàn)在這部電影,老板需要的精度更高,工作量更大,所以她一個人忙不來,只能找人。
老板的意思是招聘二十幾個人,一起來做,但是在她看來,并不需要那么多人。
人多了團隊很難管,而且不熟悉的人,相互之間并不能起到很好的配合,所以她把目標盯上了上一家公司。
呂澤這邊準備去石倩倩的母校蘭江大學一趟,因為拍攝需要,他還得請教一些關于這個世界侏羅紀時代的恐龍,所有的題材一定要為現(xiàn)實世界服務,所以,注重現(xiàn)實的考察,也是對這部電影的尊重。
石倩倩那邊送了白丁丁去醫(yī)院后,然后留了一個人暫時在那邊輪流照顧他,好在送診及時,并沒有出現(xiàn)什么危及生命的事情,至于他為啥過敏,估計是吃錯了東西,醫(yī)生說打完吊針,休息兩天就好了。
呂澤找到石倩倩,說自己要了解一些史前文明,想要向她學校里的教授請教一下。
文科系本身就不受重視,盡管她學的是歷史專業(yè),到最后也沒有從事相關的工作,而是做了呂澤的助理,所以在聽到呂澤要請教一些老教授,她自然高興,感覺自己這一類冷門的專業(yè)也能受到重視。
遠古時代的骨化石專業(yè)以及古文明專業(yè)向來都是冷門的。
基本上大家對于這些專業(yè),存在著一些歧視心理。
石倩倩趕緊聯(lián)系之前的輔導員,由輔導員聯(lián)系那些教授。
輔導員聽說呂澤導演的下一部戲要拍關于古生物題材的電影,也是很高興,而且,她查到呂澤也是蘭江大學的畢業(yè)生,比石倩倩還高了五屆,所以更沒有理由拒絕了。
所以在聯(lián)系到了那些古生物研究院的教授們,那些教授聽完之后,也是很高興。
要知道,現(xiàn)在的人,對于古生物的了解太少了,網上更是很少有關于古生物的討論,聽到有導演要拍一部這種題材的電影,他們自然是掃榻相迎,開心的不得了。
呂澤這邊在預約了時間后。
呂澤第二天一早就去了蘭江大學,帶了些小禮物,子厚帶著讓安怡設計的恐龍圖紙去了古生物研究院。
呂澤進了校門,帶著東西徒步走過去,并沒有在校內引起什么注意,當然他也不喜歡把自己宣傳的那么高調,進個學校搞得像是御駕親征似的。
大家都是第一次做人,為啥要圍著你轉?
就這樣安安靜靜的挺好。
石倩倩走在前面帶路,去古生物研究院的路,她雖然不熟悉,但也不陌生。
很快,倆人就來到生物研究院。
見了幾個老教授。
呂澤向對方表明了自己的來意,對方很熱情的帶著呂澤去參觀了各個收藏研究館,里面涉及的生物內容真的很豐富,包括古生物的動物植物、真菌等模型化石。
呂澤自然也拿出了自己設計的恐龍,相比較科研的求真務實,呂澤設計的恐龍雖然符合了電影市場,但是并不屬于真實恐龍面貌,當然對方也表示理解,畢竟現(xiàn)有的恐龍,確實沒有呂澤設計的恐龍顯得更加威猛可怖。
所以在討論以及觀賞了孔龍化石標本以及研究資料之后,呂澤也對侏羅紀的了解更深,比如腕龍的腦袋比較小,但是棘龍是最大的肉食性動物,體長18~22米,比霸王龍最長15米,還要多出百分之二十以上。
在和對方聊了許多之后,呂澤也感覺研究室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豐富,而且很多研究項目資金也是嚴重短缺,于是呂澤提議自己捐獻500萬作為古生物研究室的科研基金。
聽到呂澤要捐贈五百萬,這些老教授忽然一愣,有些不敢相信。
因為科研基金上基本上都投在理工上,對于文科上雖然有資金投入,但是遠遠不足,而且一些對高校的捐贈,也只有理工專業(yè)可以分得到,文科的基本上拿不到什么科研資金,所以文科的一些科研項目都是咬著牙東拼西湊省著點進行。
呂澤的五百萬科研資金,那是一筆大的捐贈了,可以推動很多項目的前進。
對于他們來說,這筆資金確實大的有些不敢相信。
一位六十多歲的老教授怕呂澤的話沒有說清楚,又問了一遍:“這筆資金資助的是蘭江,還是...”
“自然是古文化以及古生物研究領域的科研了。”呂澤很坦然地解釋道:“我一直認同這一句話,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了解過去,其實對于未來也是起到指導的作用,希望以后還能向各位前輩請教一些問題?!?p> 呂澤的一番話,讓老教授感受到了認同。
尤其是呂澤的謙卑態(tài)度,更是讓他們感受到了自己職業(yè)的尊敬。
“請放心,以后有什么問題,都什么想要了解的,都可以直接來找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