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豎幅書法作品“同氣連枝各自榮,些些言語莫傷情,一回相見一回老,能得幾時為弟兄”這一正文前的起首是“和齋二兄”、落款是“弟馮玉祥”。
那么,“和齋二兄”是誰?
當君在安徽巢湖馮玉祥故居看見將軍這幅書法作品的時候,如果你不了解點中國書房文化,一定會滿世界“百度”“和齋二兄”,是民國風云人物馮玉祥將軍的哪一位族兄堂兄胞兄,而貽笑大方!
去看將軍一九二六年寫于安徽巢縣并懸掛其書房的一幅作品。其內(nèi)容“同氣連枝各自榮,些些言語莫傷情,一回相見一回老,能得幾時為弟兄”,出自宋朝法昭禪師的一首偈子和想要表達的意思都不難理解。
但是,其真正的難點,便在于其抬頭是“和齋二兄”,落款是“弟馮玉祥”。對此,當作何解?可以說,只要是對中國古人書房文化不了解的人,一定會誤認為:這是馮玉祥將軍寫給他族兄、堂兄而或胞兄,且名或字為“和齋”那人的一幅字畫。同時,也一定會心生疑問:將軍寫給別人的字畫,為什么會懸掛于將軍自己的書房,且唯有它懸掛于將軍的書房呢?
書房是現(xiàn)代知識分子家庭必不可少的空間,但“書房”其實是現(xiàn)代流行的叫法,古人大多喜歡用齋、堂、屋、居、室、庵、館、廬、軒、園、亭、洞等字來命名書房。如蒲松齡的“聊齋”、紀曉嵐的“閱微草堂”、劉禹錫的“陋室”、陸游的“老學庵”等,其中“齋”是古人書房最常用的字之一。在強調(diào)“忠厚傳家遠詩書繼世長”的古代,書房文化自然也頗受重視。而馮玉祥將軍彼時在安徽巢縣的書房,便名“和齋”。
和者,合也。它不僅僅寓意平等“相處”,而且還昭示著“相生”理念,即不同事物可以互相依存,彼此吸取營養(yǎng)的意思。當然,其“和”也有將軍為實現(xiàn)安定、平和、幸福生活而奮斗之普世救世心愿。
而齋,東漢許慎《說文解字》釋稱:“齋,戒潔也?!毖韵轮馐牵S乃清心潔凈之處,包含著恭敬、寡欲,而這正是古人讀書時所追求和要達到的最高之境界——清靜雅致,避塵絕俗,一心向?qū)W,飽讀詩書,修身養(yǎng)性。
和,兄也;齋,亦兄也。將軍在其書房,即在和齋題字再正常不過也。而其尊和、齋為二兄,自謙為弟,正體現(xiàn)了將軍在“和”字上“相處”‘相生’之理念和普世、救世之理想,也正體現(xiàn)了將軍一生一心向?qū)W、修身養(yǎng)性之特點和恭敬、寡欲之布衣本色。
將軍一生只在私塾僅學了15個月,然將軍書法卻各書皆通自成一體,且將軍“丘八詩”更是名滿天下。這,實是有賴于“和齋”二兄也!
了解點書房文化,才不會滿世界“百度”“和齋二兄”是誰而丟大丑
感慨佩服之余,能不感嘆古人書房文化之博大精深,能不窮究自己書房文化之有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