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周魴駐柴桑
建安元年(196年)春,孫策攻破汝南郡治平輿,殺楊弘、張勛二人。
去年11月,楊弘和張勛率兵出平輿,在陽安、葛陵一帶阻擊孫策。雖然敗多勝少,但能勉強維持住局面。
那么孫策是如何打敗二人,進而攻破平輿的呢?
這就不得不提到流竄汝南的黃巾余孽。
孫策攻打陽安時,在確山一帶活動的黃巾賊劉辟率眾來投,因為他聽說孫策不苛待百姓,且是擊敗董卓的烏程侯孫堅之后。
劉辟麾下有黃巾賊兩萬余人,孫策將這些良莠不齊的黃巾兵精挑細選,選出三千人成立一軍號“確山虎士”,一下子實力大增!
多出這三千精兵后,孫策麾下的軍隊達到八千人,他在陽安以東十里大破張勛所部一萬人。
之后孫策勢如破竹,在汝南長驅(qū)直入,一舉拿下上蔡、汝陽等大縣,并將平輿團團圍住。
楊弘和張勛領(lǐng)著殘余的三四千人守衛(wèi)平輿,然而士兵們早就被孫策嚇破了膽,全都畏戰(zhàn)。孫策猛攻三日便攻破平輿!
一時間中原震動,天子亦下詔任孫策為豫州刺史,加封他為討逆將軍!
由于孫策的進展過于迅速,當(dāng)屯駐舞陰的文聘反應(yīng)過來時,孫策已經(jīng)攻破平輿。
之后文聘上書劉表,不等回信便率分兵進攻吳房和陽安二縣。二縣守將陳武、朱治浴血奮戰(zhàn),終使文聘不能得逞,只得引軍退還。
當(dāng)回到廬江的劉基得到此消息后,時間已經(jīng)是四月了。
劉基下令命太史慈加強防守,再征募三千新卒,在淮水、汝水、滭水三河交匯處修筑期思新城。
在這個時節(jié)修筑新城確實會妨礙春耕,但劉基不得不如此做,因為對手可是孫策!
還是占據(jù)汝南郡的孫策!
汝南郡在東漢頂峰時曾有口三百萬之巨,即使經(jīng)過連年戰(zhàn)亂和天災(zāi)人禍,恐怕人口也依舊在百萬以上。這樣強大的民力資源,絕對會讓孫策的實力巨增!
要知道劉基的廬江郡,去歲統(tǒng)計人口也才36萬?。∵@其中包含他從山越買來的近萬百越土人,還有從北方逃難來的數(shù)萬難民。
雖然劉基今年加大了從百越買賣人口的力度,但開春三個月也就買來萬余人。
劉基只能在淮河邊筑城來加強防御。
不過劉基顯然多慮了,周瑜和張纮為孫策量身定制了發(fā)展策略,他的下一步將是近在咫尺的潁川郡!
而潁川郡,不止孫策一人想要,還有一位梟雄也想要!
那就是——兗州牧曹操!
相信今年的潁川郡一定非常熱鬧!
就在劉基命太史慈在淮水南岸筑城時,豫章郡的柴??h,新任柴桑督周魴正在彭蠡澤(鄱陽湖)的客船上宴飲。
周魴,字子魚,吳郡陽羨縣(今江蘇宜興)人。年少時好學(xué),被舉為孝廉。
去歲吳郡嚴(yán)白虎余孽及吳縣許氏勾結(jié),擁兵數(shù)千,在烏程、故章一帶作亂。
時任吳郡太守許劭命都尉許昭領(lǐng)郡兵四千前往鎮(zhèn)壓,許昭兵少而叛賊兵多,許昭一時不能制。
后來周魴登門獻計,告訴許昭可以找烏程嚴(yán)氏、孫氏、及吳縣吳氏借兵。
嚴(yán)白虎出自嚴(yán)氏,之前占山為王被劉基討滅,現(xiàn)在嚴(yán)白虎曾經(jīng)的黨羽打著嚴(yán)白虎的旗號作亂,周魴提議許昭可以以此威脅嚴(yán)氏,若嚴(yán)氏不派兵相助,則視他們?yōu)榕涯?,請揚州牧劉繇派兵一并討之。
嚴(yán)氏為保平安,于是出兵一千相助。
對孫氏吳氏,周魴則同樣以他們的少主孫策在廬江與劉基敵對為由,逼迫他們出兵。并揚言只要他們出兵,就讓許劭上書劉繇釋放一直被關(guān)押在石城地牢里的孫靜!
于是孫氏與吳氏兩家又湊出一千五兵馬暫借給許昭。
多出這兩千五百人馬后,許昭的兵力終于和叛賊們持平,而后憑借三家部曲的英勇討滅叛賊。
許劭也兌現(xiàn)承諾,上書請求劉繇不追究他們?nèi)业淖锬?,并釋放孫靜。
劉繇本性寬仁,好名士風(fēng)范,無意多興殺戮,就順?biāo)浦蹖掑端麄儭?p> 后來許昭將周魴的事情告訴許劭,許劭于是評價周魴“詭略多奇,有陳平之謀”,并將他推舉給劉繇。
現(xiàn)在,周魴被任命為柴桑督,督領(lǐng)五千軍士屯駐柴桑。
不過到任之后,他便與豫章郡太守華歆交惡。
原因竟是他到任后,以華歆和管寧的舊事調(diào)侃華歆。說華歆后來為人所熟知的事跡皆是受管寧的影響,而世人卻認(rèn)為是華歆本身性情高雅,華歆應(yīng)該將管寧請到家中日日侍奉才是!
這話說得不可謂不惡毒,饒是以華歆高雅的德行也無法忍受,當(dāng)場離開柴桑大營。
雖然華歆依舊糧草供應(yīng)不斷,但每當(dāng)別人在華歆面前提起周魴,華歆都會面露不悅,因此豫章諸吏再也不敢在華歆面前談?wù)撝荇櫋?p> 據(jù)說此事傳到周魴耳朵里,周魴當(dāng)日氣得將案幾砸碎。
二人因此關(guān)系惡劣。
在柴桑駐守兩個月后,周魴結(jié)識了許多當(dāng)?shù)赜蝹b和豪強。這些人也不滿華歆在豫章打壓豪強,看不慣豫章黔首百姓尊崇華歆,聽說手握大兵的柴桑督周魴與華歆交惡后,紛紛前來結(jié)交。
周魴于是隔三差五地請這些人宴飲,并私下透露,他想暗自除掉華歆,然后取得豫章太守之位。
這些游俠和豪強代表聽說后,自然上了心。
四月十二日這天,豫章本地豪強董嗣、彭虎約周魴宴飲,言共商大事!
周魴欣然同意!
四月十五日下午,周魴乘坐樓船蕩舟彭蠡澤,在約定的水域見到了董嗣與張節(jié)的客船。
今日周魴身穿青色深衣,腰佩長劍,不做將領(lǐng)打扮。
他身邊緊跟著一位同樣穿著青色深衣的侍從,只是這侍從的穿著甚是奢華,深衣以上好錦帛縫制,佩劍上還掛著玉墜,風(fēng)頭都蓋過周魴這個主角。
兩條船靠近后,周魴先命隨行軍士上船,以防不測。
身著黑色鐵片與紅色絲線編織而成的札甲的兩名親兵先跳上船,客船上的水手想要收取他們的兵刃,周魴親兵不從。
這時又有兩名士兵乘機跳上船!
“誒——?。?!”
客船上的水手見狀高喊一聲,隨即從船艙里冒出一大群步弓手,張弓搭箭對準(zhǔn)周魴的樓船!
船頭的周魴一點也不驚慌,和身邊那個穿著華麗的隨從對視一眼后,扭頭大笑著沖客船上喊:“主人家,你們約我來此赴宴,怎地還帶著這么多步弓手?”
“哈哈哈哈哈!”
船艙里又走出一人,他來到甲板上,沖對面船上的周魴一禮:“周都督親至,下人們沒見過世面,驚慌失措,還望周都督見諒!”
周魴客氣地回禮:“我誠心而來,主人家卻有所防備,也罷也罷!你且讓我那四個親兵回來,咱們就此別過!”
船上那人驚疑,周魴不等他回答,便讓軍士們將那四個“橋頭兵”拉回船上。眼見是鐵了心要走。
那人遲疑不定,待到周魴的四個親兵回到船上,周魴一聲令下:“起錨!回營!”
樓船上的樓船士開始要動船櫓,準(zhǔn)備離開此地……
“周都督且慢!”
客船上的主人家沖樓船上大喊,周魴在看不見的地方微微一笑,在原地等了十?dāng)?shù)秒后,方才下令:“停船!”
樓船士們停止搖櫓,將船錨放下水。
周魴又來到船頭,面帶譏諷道:“豎子無膽,不足以共商大事,我還是去找真正有能耐的人吧!”
說完竟是扭頭回船。
客船上的主人家本來看到周魴停船,面上露出喜色,結(jié)果被周魴這番嘲諷,氣得又羞又怒!
正在他不知所措之時,船艙內(nèi)又走出一男子,這人生得好生魁梧,一臉大胡子。
這個大胡子走到船頭,給剛剛那個主人家打了個眼色,主人家于是退后。
然后大胡子沖樓船上喊:“周都督且慢!我乃豫章鄱陽的山越渠帥彭虎!有大事與公商議!”
江面上沉默了一會兒,而后樓船上響起周魴的聲音:
“停船!”
周魴再次回到船頭,看到那個大胡子,哈哈大笑:“哈哈,哈哈哈!彭帥果真有膽量,竟敢親口承認(rèn)自己是山越渠帥,你就不怕我現(xiàn)在引樓船士絞殺爾等嗎?!”
彭虎亦大笑:“哈哈哈哈!若都督真有此意,早先便已經(jīng)將我等的客船撞翻在這彭蠡澤了!”
周魴面露滿意之色:“彭帥有勇有謀,可成就大事!”
彭虎聽罷大喜:“都督,還請速速上船!我在船上擺下酒宴,款待都督!”
周魴于是說:“好!不過我還要帶一個親隨上船,此人是我心腹!”
彭虎同意,還夸下??诘溃骸昂茫《级角疑洗?!就是你讓船上所有弟兄上我這船也沒有問題!”
周魴微微一笑:“彭帥痛快!不過我?guī)蝗俗阋?,以免人多嘴雜!”
彭虎虎目一睜道:“都督所言極是,屆時我也要屏退左右。”
彭虎身后那主人家用手拉住彭虎:“大哥!”
彭虎肩膀一甩:“無妨,周都督僅帶一心腹上船,乃是信任我們,阿弟無需憂慮!”
然后,周魴帶著那個穿著華麗的親隨上船,彭虎熱情地將他們迎上船。
周魴上船,彭虎向他介紹起自己的阿弟,也就是最初出面的主人家。
“此乃吾結(jié)義兄弟董嗣!臨汝山越的渠帥,麾下有眾兩萬戶,好漢萬余人!”
周魴拱手:“魴剛剛所言,乃一時戲言,還望董兄弟見諒!”
董嗣回禮:“周都督信任我兄弟二人,我卻不識好歹防范您,是我的不是!”
彭虎于是拉住二人的手說:“哈哈!剛才的事就這么過去了,都督,還不快為我兄弟二人引見一下這位弟兄?”
周魴撫須,指著自己的親隨道:“此乃賀齊賀公苗,乃吾好友,他武藝高強,我多有倚仗!”
彭虎一驚:“可是在會稽斬殺斯從,大破郯縣山越的賀齊?!”
周魴點頭:“正是!郡守王朗妒忌公苗的才能,于是公苗棄官來投我?!?p> 這時董嗣冷笑道:“呵呵,彼王朗等世家豪門,實際沒有什么本領(lǐng),不過投得一個好胎,嫉賢妒能豈非常事?”
賀齊看向他:“董兄弟所言極是!”
彭虎見他二人看對眼,于是豪放地說:“光站在這里干嘛?二位且隨我兄弟二人喝酒!”
卜部
跟一個讀者在評論區(qū)交流,周魴的兒子周處236年出生,周魴227年殺彭琦,司馬光說周魴在任13年病逝,然后就開始做數(shù)學(xué)題我推測周處是嫡子但可能不是長子,周魴拉滿時間227年才上任,死時240年,我設(shè)定他60多歲逝世,196年被推舉出來確實有些年輕,有合理也有不合理,大家將就一下吧,感謝那位讀者指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