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森博客粉絲近1000W,他發(fā)的博文,自然第一時間就被人注意到了。
沈紅不敢說自己是第一個發(fā)現(xiàn)的,但絕對是最先的一批人之一。
陳森的博客上一有更新消息,她的手機就立即收到了,點開一看,是陳森發(fā)了一篇新博文。
“大家好,我是陳森,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過《老鼠愛大米》……”
居然是為了給吳竹兒推歌的,沈紅有些意外,作為一個音樂評論員,金曲獎勁歌榜當(dāng)然時時關(guān)注,所以一看到《老鼠愛大米》就知道是誰唱的。
陳森還是第一次做這種事吧,沈紅意外過后很快就理解了,畢竟《老鼠愛大米》是陳森自己寫的,他推自己的歌有什么問題?
接著看下去,咦,姓氏文集,《百家姓》?這又是什么?
沈紅一時間無法理解,想著如果是姓氏的話,應(yīng)該不止一百個吧?
懷著好奇和疑惑,沈紅繼續(xù)看下去。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陳褚衛(wèi),蔣沈韓楊。朱秦尤許,何呂施張??撞車?yán)華,金魏陶姜。戚謝鄒喻,柏水竇章……”
讀著讀著,沈紅忽然反應(yīng)過來,沒錯,這些都是姓氏。
原來陳森所說的姓氏文集就是指這個,把所有的姓氏排列編寫在一起,如果沒有在事前說明這是姓氏文集的話,幾乎就要讓人當(dāng)做是一篇古文了,讀起來還很順口。
等到全部讀完,沈紅再一次震驚了,陳森的文采和積累的知識量也讓她佩服得五體投地。
雖然《百家姓》上的全是姓氏,看似只要是個人,就能把姓氏給編寫成一個文集,但如果這么想,那只能說明這個人太無知了。
《百家姓》通篇用的都是四字格式,而且每一句都押韻,光是這一點,就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
而且如此之多的姓氏,恐怕也沒有人能全部記下來,甚至很多漢華人都不知道具體有多少個姓氏。
一個人一輩子接觸的姓氏,最多只有幾十個,陳森卻記住了幾百個,光是這個儲備的知識量,就已經(jīng)讓人望而卻步了。
就拿沈紅自己來說,《百家姓》上的很多姓氏她都沒接觸過,甚至聽都沒聽說過,但她毫不懷疑陳森寫的真實性,因為如果是假的,只要上網(wǎng)一查就知道了,既然敢寫出來,那就表示,那些她聽都沒聽過的姓氏,是真實存在的。
厲害!果然不愧為陳森小哥哥!
沈紅心里如此感慨,而和她一樣感慨的人也不少,甚至每個讀完《百家姓》的人,都有和她一樣的佩服心理。
這么多的姓氏,陳森的腦子到底是怎么長的?他居然能把所有的姓氏記下來,并且編成文集,而且讀起來一點也不拗口,這還是人嗎?
陳森的博客留言一下子就炸了,近1000W的粉絲可不是開玩笑的,哪怕其中有些人不常登錄博客,但光是大部分的人留言,就已經(jīng)有席卷網(wǎng)絡(luò)的趨勢了。
“《百家姓》,我還以為是一篇古文,結(jié)果竟然是姓氏大全?!?p> “眼睛要瞎了,原來我們漢華有這么多姓氏嗎?我以為能有一百個就不錯了。”
“陳森是要逆天嗎?《百家姓》一出,誰與爭鋒。”
“我從沒想過,世上會有這么多姓氏,天,有大半都沒聽過?!?p> “上官歐陽,公孫長孫,這些我都聽說過,但羊舌微生是什么鬼?感覺更像一道菜名,看著就想流口水啊。”
“樓上先別流口水,不懂就去網(wǎng)上查,我已經(jīng)查過了,陳森是真的神,居然真的有這么多稀奇古怪的姓氏?!?p> “我就姓第五,叫第五言葉,有什么問題嗎?”
“陳森小哥哥真厲害,讓我記的話最多只能記住幾十個姓,這里幾百個姓,天,光是看就看暈了?!?p> “我數(shù)過了,一共504個姓氏,雖然可能也不全,但能做到記下500多個姓氏,整個漢華,唯有陳森一人?!?p> “……”
當(dāng)然,除了贊揚的,也有一些貶低的,大多是拿《百家姓》的編寫排列沒有文理說事,說是硬生生拼湊起來的,一點意義都沒有,還有不少大言不慚的人說,換了他們,也能編寫出來。
這樣的論調(diào)自然遭到了很多人的反擊,網(wǎng)絡(luò)上也因此吵了起來。
……
大名府,充滿江南水鄉(xiāng)氣息的小區(qū)里。
滿頭銀發(fā)的文學(xué)謙飯后散了一會步,準(zhǔn)備去躺一會。
突然,身上的手機響了一下,文學(xué)謙頓時心中一動,手機響起的聲音并不是有人打來電話或發(fā)來消息,而是博客里有新消息的提示音。
他在博客上就關(guān)注了那個叫陳森的小友,主要是那小友的三篇古文和那首石灰詩實在讓他驚喜和欣賞,所以關(guān)注一下,就是為了一旦他有什么新的博文,也不用孫女再火燒火燎地跑過來通知他,他自己就可以第一時間看到。
打開博客,果然是那位小友發(fā)了一篇新博文。
略過前面的一段內(nèi)容,他看到了他想看的內(nèi)容,《百家姓》。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陳褚衛(wèi),蔣沈韓楊。朱秦尤許,何呂施張??撞車?yán)華,金魏陶姜……”
一讀之下,文學(xué)謙大為震驚,普通人或許只當(dāng)它是一部姓氏文集,他卻意識到了這篇文集的價值所在。
整個漢華歷史,從古到今,雖然也出過《氏族志》那樣的東西,但那是古代的統(tǒng)治者為了提高自身的地位,扶植庶族,打壓舊有氏族勢力而編寫的,把氏族分等級而定,比如第一等、第二等、第三等……偏重點不一樣,而且收錄其中的姓氏也不多。
《百家姓》不同,它排序不分先后,誰也不會因為自己的姓氏排在前面就沾沾自喜,也不會因為自己姓氏排在最后而自卑怯懦,它把所有姓氏“湊”在一起,卻不是硬拼亂湊而成,是那種極有條理,讓人讀之非常順口,一點也不生拗的集大成者。
可以說,它是一部姓氏巨著,彌補了漢華5000年歷史的缺失,而能編寫出《百家姓》的陳森,其功績在古代無疑跟開疆拓土一樣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