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賣酒錢……”陳森沒有贅言,直接把這首詩當做“張小凡”博客的第一篇博文,上傳上去之后,他就沒有再管了。
接著他登錄了“三木之木”和“陳森”本尊的博客。
“三木之木”眼下近兩百萬粉絲,一直在穩(wěn)步增漲中,雖然此前被人黑了一波,但是有《過秦論》在前,加上陳森的推薦,以及文老的點評,輿論早就反轉(zhuǎn)過來。
至于本尊博客,粉絲是最多的,現(xiàn)在的粉絲2000W+,比之一般的一線明星也絲毫不差,留言也是最多的。
陳森隨意看了下,多數(shù)都是“打卡”“留下爪印”之類的無聊言論,除此之外,最多的就是詢問他什么時候出新歌,或是問他《三國演義》要不要繼續(xù)寫下去。
關(guān)于《三國演義》,陳森幾乎都快忘記了,他好多天沒更新了,章節(jié)一直處在第二回中。
趁現(xiàn)在有時間,他趕緊把第三回《議溫明董卓叱丁原 饋金珠李肅說呂布》碼了出來,沒辦法,實在是那些催更的讀者中有大牌,有文壇第一人的文老,還有大導(dǎo)演晏回,都是《三國演義》的鐵桿書迷,光是他們兩個人,陳森就無法拒絕。
上傳了新章節(jié)后,陳森又碼了幾集《舒克與貝塔》,這倒是最簡單的,碼完就線上發(fā)送給了江蓉,江蓉趁機跟他聊了幾句。
“陳森,小影讓我跟你說,《讓我們蕩起雙槳》她們學(xué)校已經(jīng)練習(xí)了一段時間,下周準備邀請你這個歌曲創(chuàng)作者去聽一聽,看看哪里還需要改進的?”
“江姐,這個恐怕我去不了?!标惿肫鹣轮苋斯烙嬙跂|瀛,沒有時間去江蕙影學(xué)校聽歌。
“沒有時間嗎?”江蓉問。
“是的,我要出國一趟?!?p> “出國?”江蓉很驚訝,大概完全想不到他怎么會出國。
“嗯,所以下周沒有時間,不過《舒克與貝塔》的稿子我會事先多存一點,不用擔(dān)心斷更?!?p> “那行,我會跟小影說的?!苯仉m然好奇他出國干什么,但最終還是沒有問出來,至于童話的稿子,要不是陳森主動說起,她都不會去問。
跟別的作者比起來,陳森這個童話作者真的可以說勤奮得驚人了,每周都有新的章節(jié)出來,不像別的作者,要么是月更,要么干脆好幾個月才能見到稿子。
……
陳森碼字之際,身處大名府的“百家獎”組委會辦公樓卻越來越熱鬧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全國各地參加《百家獎》的作者寄來的征文越來越多,原本每天分組輪值的一個小組10名專家團成員已經(jīng)不夠用了,20個小組中現(xiàn)在足足有五六組在輪值,這還是在比賽初期,等到了中期,估計20個小組就沒有空閑的了。
今天輪值的是第一、第三、第五、第九和第十七小組,五個小組的專家成員團待在評審室里,等著工作人員把匯集過來的文章送到他們手中。
李顯民是第五小組組長,今天已經(jīng)是他第二次輪值了,上次輪值是受到老師文老的吩咐,為了等“三木”的《過秦論》而主動爭取的,這次則是正常輪值。
上次的《過秦論》真的讓他大開眼界,而且跟他想象的不同,《過秦論》不是上下兩篇,而是上中下三篇,篇篇都是滔滔雄文。
看得他都舍不得放下,最后還是想起老師的囑托,請了老師過來一起欣賞,老師讀完后,甚至說“可以三月不知肉味”,這毫不夸張,一篇好的文章,等同于最美味的絕世佳肴,讓人大快朵頤,回味良久。
可惜像《過秦論》這樣的雄文不是能經(jīng)常遇到的,說是百年一遇也不夸張,李顯民今天已經(jīng)看了不下三十篇征文,好的有那么幾篇,剩下的要么不知所謂,要么連標點符號都寫不準確的,遇到這樣的,他直接看也不看,扔旁邊垃圾桶里。
連標點符號都不會用,更談不上能寫好文章了。
審?fù)晔诸^上的一篇文章,收發(fā)室的小王又抱了一疊信件進來:“各位老師辛苦了,這是今天最后一批了?!?p> “最后一批了嗎?那就好,再看下去,我眼睛可快受不了,人老了就是這點不好,稍微認真做點事情,身體就扛不住。”一個頭發(fā)銀白的專家團成員抱怨道。
“哈哈,白老,您可是老當益壯,怎么能說老呢?”李顯民哈哈一笑,鴨公嗓的聲音是他獨特的標志。
“老了,老了,不像小李你還這么年輕?!鳖^發(fā)銀白的專家團成員搖了搖頭,催促小王趕緊把征文分給在場的各小組成員。
小王早就已經(jīng)把信件分好了,一人前面放了十封,然后就出去了。
李顯民揉了揉太陽穴,繼續(xù)看了起來。
有《過秦論》在前,他對征文的要求現(xiàn)在可是嚴格了許多,在他看來,《過秦論》幾乎已經(jīng)預(yù)定了前三甲,后面的征文要是沒有讓人眼前一亮的文筆和見解,根本無法跟《過秦論》相媲美。
看完一篇又一篇,隨著手頭上的信件慢慢減少,終于只剩下了最后一封。
李顯民伸了伸懶腰,心中暗暗輕松下來,看完這最后一篇征文就可以休息了。他拿起,正要拆開信封,忽然瞥到了上面的人名,頓時微微一頓。
“陳森?”他嘴里暗暗嘀咕了一句,是他知道的那個陳森嗎?
關(guān)于陳森這個年輕人,他一開始也是從老師嘴里知道的,之后查過陳森的資料,這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
陳森作為一個還沒畢業(yè)的大學(xué)生,除了擁有出色的音樂創(chuàng)作才華之外,在文學(xué)方面,也獨樹一幟。
無論是《師說》還是《馬說》,到《石灰詩》和《陋室銘》等等,每一篇都能顯示出深厚的古文功底來,最近他更是迷上了陳森寫的小說《三國演義》,可惜只更新了兩章,只能說陳森這年輕人不厚道,一點也不懂得寫小說的精髓就在于多更新,這樣長時間不更,難道不知道讀者會跑掉的嗎?
心里吐槽了一句,李顯民還是鄭重地把信封開拆,露出了里面的信件來。
A4紙張大小的白紙折疊得整整齊齊,李顯民小心地攤開,當看到白紙上的文字時,渾身猛地一震,眼中透露出的滿是不可思議。
這是什么文字?
白紙上的文字排列整齊有序,看上去讓人舒適無比,而更讓他震撼的,卻是這篇文章的字體。
不是楷體,也不是隸書,同樣不是篆書、行書和草書,而是一種他從沒見過的字體。
漢華人使用最多的是楷體和隸書,尤其是楷體,由隸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端端正正,這是廣泛運用最多的一種,漢華人除了手寫之外,也多用于印刷。
可眼前紙上的字體,不是他所認識的任何一種,筆畫有粗有細,是橫細豎粗,且點、撇、捺、鉤等筆畫都有尖端,看上去帶著一種特殊的吸引力。
而且寫字的人筆力深厚,每一個字都同樣大小,就跟印刷出來的一樣,不,甚至比印刷出來的還要均勻精準。
這真的是人寫出來的?而且這樣的字體似乎非常適合印刷,感覺比楷體印刷出來的還要直觀和好看。
李顯民不敢想象,這種字體以前從來沒有出現(xiàn)過,難道是新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種字體?
想到這,李顯民又是渾身一震,根本顧不上看清文章內(nèi)容,腦中都是新創(chuàng)字體的震撼,如果情況屬實,這將會是劃時代的一次文學(xué)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