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春耕了
正月十五一過,年就算過完了。
天氣明顯的轉(zhuǎn)暖,地里、樹上到處都開始冒新嫩的翠芽了,播種的季節(jié)已經(jīng)到了。
春耕是兩個莊子的大事,種什么糧食很重要。
雖然山上的金銀花來錢快,但誰知道那東西的價錢會不會下跌?對農(nóng)人來說土地就是命根,而種糧食則是最重要的事情。
方梨作為一個已經(jīng)接受本土意識的小地主,自然是要優(yōu)先考慮自給自足的問題——衣食住行,最重要的還是前兩樣,也就是糧食與棉花的問題。
花溪縣沒有人養(yǎng)蠶,故而也沒有蠶絲,至于麻這樣的植物,周邊也沒有人知道,故而就只能兩個莊子保持四十畝棉花的種植,確保莊子上的人能有足夠的布料使用就足夠了。
剩下的旱地和樂莊的全部種高粱,康莊的留下五畝地種日常需要的蔬菜,其余全部種紅薯和玉米,至于水田,依舊是種水稻。
兩個莊頭暗自算了一下,與往年有變的也就是高梁種得多些了,不過高梁也是粗糧,只是不好吃而已,總體糧食的種植反而是更多了,主家要上交的粗布減少了少種些棉花也不礙事。
糧食與棉花的種植敲定了,然后就是兩個莊子都要養(yǎng)牲口,和樂莊還要養(yǎng)不少的牲口。
牲口是要買種的,小雞要五文錢,小鴨也漲到了五文錢一只,幼仔豬要五百文錢,羊也是五百文錢,騾子和驢子都要八百文錢,真要是擴大養(yǎng)殖了,還需要有人放牧。
和樂莊的荒地雖大,但真養(yǎng)起牲口來也是不夠的,必須去山上割草,好在莊子與河道不遠,還能讓人去河邊割草來補充,或者直接去河邊放牧。
兩個莊頭原擔(dān)心做這么多事情人手會不夠,當(dāng)寧城的本事這時候體現(xiàn)出來了,只要分工合理,就能讓最少的人做最多的事情。
唯一麻煩的就是和樂莊的人現(xiàn)在還住在窗戶都沒有的毛坯房里,稀稀拉拉的散在莊子的各處地方,一點都不整齊,方梨每次去瞧了都覺得強迫癥難受。
另外世子住在和樂莊也沒有要走的意思,真要制糖了,還要另外找地方。
方梨準備借四百兩銀子幫助和樂莊的人建房子,和樂莊兩百多口人,大概五十多戶人家,趁著春耕完時候不算太忙完全可以把房子給建起來。
這樣等到摘金銀花、夏收秋種、制糖和秋收的時候,就不用耽誤時間來建房子了。
和樂莊可不像康莊距離碼頭很近,請人也很容易,大部分的活只能自己人一起做。
四百兩銀子可不是小數(shù)目,分到每戶差不多有六兩銀子,可以蓋三間磚瓦房了,至于圍墻和打井的錢,與康莊的一樣,都是主子在莊子預(yù)留的錢里面扣除的。
也就是每家只要出人力,就能得個院子蓋三間磚瓦房了,和樂莊的人這輩子最能得錢的收入也就是年底和年初幾天做積木和圍兜賺的錢了,差不多每戶有一吊多錢,這樣連家具都能備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