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存理去欲,道行天地,長風有不同見解?”趙鼎不以為然,又有些好奇。
白野清楚自己有幾斤幾兩,“學生哪敢質疑大賢的學問,只是學生以為,洛學也許并不符合現(xiàn)下朝廷所面臨的局面?!?p> 趙鼎起身,來到白野身邊坐下,“今日無事,你且說說?!?p> 二程的理學,以儒學為核心,又摻揉佛,道于其中,既保守,又唯心。
后來朱熹加以完善,到了明朝,陽明先生龍場悟道,知行合一。
學問自然是好的,但是,對學它的人要求太高,不是誰都有那樣的操守。
而人們往往自以為讀懂了,并以此要求別人也如此,那不正是荒謬么。
讀書明理,向來都是律己,是教你應該怎么做,而不是教你讓別人怎么做。
白野稍作沉吟,開口說道,“物之所在,道則在焉。物有止,道無止地。非知道者不能該物,非知物者不能至道,道雖廣大,理備事足,而終歸之于物,不使散流。”
簡單來說就是以唯物主義對標唯心主義。
趙鼎反復咀嚼,似乎也有些道理,道雖然是無限的,貫通一切事理,但最后仍然要歸結到物。
“先有太極,方有萬物,又當何解?”趙鼎突然問道,顯然,這已經(jīng)不僅僅是一場簡單的問學,而是論道。
就不應該區(qū)分什么形而上或是形而下嘛。
白野再次開口,“若夫言形上則無下,而道愈隱矣?!?p> 趙穎不知什么時候進來,安靜的給二人斟茶,白野點頭致謝,繼續(xù)說道,
“夫形于天地之間者,物也,皆一而有不同者,物之情也。因其不同而聽之,不失其所以一者,物之理也?!?p> 宇宙間有形有象的都是物,物的真實形態(tài)是不同而又是統(tǒng)一的。
好比水,既可以是液態(tài),又可以是固態(tài),還可以是氣態(tài)。
任其不同而又不失其所以統(tǒng)一者,便是事物的規(guī)律,事物的理。
趙鼎有些恍然,“你那五年計劃中的,自,自然...”
“自然科學?!?p> “對對,聽汾兒和白榆說,你在杭州有一屋的著作,不知為師何時有幸一觀?”趙鼎說的極為認真。
白野有些不好意思,總不能說是糊弄小盆友的吧,“這,自無不可,只是怕污了先生的眼。”
趙鼎擺擺手,“無妨,長風繼續(xù)?!?p> “洛學強調心之官,然,耳目之官亦是重中之重。觀眾器者為良匠,觀眾病者為良醫(yī),盡觀而后自為之,故無泥古之失,而有合道之功?!?p> 白野強調觀察和親自實踐,以此總結規(guī)律,而不是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趙鼎點頭撫須,對此頗為贊同,“道不離物,道在物中。”
“再是洛學所說的存理去欲,以義抑利,仁人正誼不謀利,明道不計功。此語初看極好,細看全是疏漏。
古人以利與人,而不自居其功,故道義光明。后世儒者,行仲舒之論,既無功利,則道義者,乃無用之虛語爾。”
這話說的就有些重了,說完,白野小心翼翼的觀察著趙鼎的臉色。
趙穎站在一旁,也是一臉緊張的看著自家阿爹。
趙鼎微微皺眉,神情嚴肅,抬手示意白野繼續(xù)。
“以利和義,不以義抑利。三代之君之所以為圣人,便是其高尚品德顯于事功,百姓安居樂業(yè)。若義理僅為義理,而無功利,則毫無價值。”
白野感覺自己的心臟都快跳出來了,有些口干舌燥,喝了口茶,硬著頭皮繼續(xù)說道,
“讀書不知接統(tǒng)序,雖多無益也,為文不能關教事,雖工無益也,篤行不合于大義,雖仁無益也,立志不存于憂世,雖高無益也?!?p> “砰!”趙鼎面色潮紅,重重一掌拍在案幾之上。
白野嚇得從椅子上站了起來。
趙穎在一旁撫著趙鼎的后背,“長風年少輕狂,阿爹切莫與他置氣?!闭f完,遞給白野一個眼神。
白野躬身一禮,“學生狂妄,請先生恕罪?!?p> 趙鼎揮了揮手,聲音有些低沉,“你們先下去吧,為師,想想?!?p> 二人行禮告退。
出了花廳,趙穎一指頭戳在白野的腦門上,“你呀,一句話罵了多少先賢?不知天高地厚。”
白野呵呵傻笑兩聲,本來就是嘛,說的好聽,那也得做的好看啊,啥也沒做,不就是吹牛13么。
趙穎瞧見那模樣,氣就不打一處來,又是兩指頭,“還不知死活!你怎就敢...如此不惜性命?”
說到最后,聲音卻有些顫抖。
白野咧嘴笑道,“有些日子沒喝到師姐煮的茶了,不知今日是否有幸?”
趙穎不去看他,微微掩面,“你先回院里,我去取茶具?!?p> 回到院里,白榆和趙汾在寫著各自的作業(yè)。
一個算著基礎加減乘除,另一個已經(jīng)開始著手學習整理賬目了。
臺風過后,陽光格外的好,且不熾烈,白野躺在樹蔭下的搖椅上,閉著眼享受著難得的清閑。
心里卻是估算著方才的一番話,自家先生是否會認同,亦或是一怒之下將自己逐出門墻。
但是,這個時間段,確實是推行事功學說最好的時機。
而且,事功學說也有利于自然科學的發(fā)展,至于人文科學,就交給那些圣賢吧,反正他們擅長...
幾個下人端著小石碾,小石磨,石臼等點茶器具過來,走在最后的趙穎,捧著一個巴掌大小精致的小木盒。
宋人點茶的講究自不必說,而文人雅士之間邀約飲茶,多是尋到了上好茶葉。
趙穎手中那小盒可了不得,上好的建安茶,正兒八經(jīng)的貢品,每年福建僅僅只能產(chǎn)十盒。
驚蟄前采摘,茶芽極嫩,榨茶去膏,膏不盡則色味濁重。
茶色貴白,現(xiàn)代人哪喝過白色的綠茶?這也是為什么現(xiàn)代人會說點茶不好喝,味苦。
茶葉不對,哪怕器具,工序都完全復刻,味道自然還是不一樣的。
茶案擺在白野身邊,趙穎坐定凈手后,從盒中夾出一小塊茶餅。
銅錢大小,半指厚,僅夠一人兩三啜,若是放到外面,卻能值一頭牛,還有市無價。
微火炙烤后,先用石臼初步搗碎,再用石碾碾成細粉,再用石磨進一步磨細。
這還沒完,最后還要用羅篩篩一遍。
白野側著身,肆無忌憚的欣賞著眼見的美景。
趙穎慢條斯理,神情專注,如果耳垂不紅的話,應該猜不透此刻的心緒。
茶筅輕輕掃過杯壁的聲音宛如悠揚的音樂,真真是極致的雅事。
白野雙手接過茶碗,輕輕搖晃,面色鮮白,著盞無水痕。
“玉盞霞生液,金甌雪泛花,先生沒有口福啊?!?p> “又沒正行!口無遮攔,當心阿爹責罰與你?!痹掚S這么說,趙穎卻笑得很開心。
即便是相處了大半年,白野一時間也有些看傻了,突然俯身往趙穎跟前湊了湊,做賊似的說道,
“師姐,如若不嫌我白身,擇日我請個媒人與先生提親?放心,家父在世之時,還有一些故交!斷不會讓你失了身份,丟了先生顏面?!?p> 趙穎猛的扭頭,滿面羞紅,兩只手搓著裙擺,“說...說甚子胡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與我說甚子!”
“哈哈哈!”
白野有些放肆的笑出聲來,引得兩個小東西好奇的往這邊張望。
隨即,白野又是臉色一擺,“去!”,嚇得二人又低頭作業(yè)。
趙穎很快調整過來,“長風莫不是說錯了話,是要去唐家提親吧?!?p> 嗯,熟悉的感覺又來了,白野揉揉額頭,有些無奈道,“師姐,婉兒還是個孩子!”
趙穎白了一眼,“自可以先訂下,你為了她,連命也不要,還能有別個說法?”
白野將目光望向兩個心思明顯不在作業(yè)上的小東西,
“但為心安,若是素不相識,我自能做到君子不救,可若是親近之人有難,又如何能袖手旁觀?何況,此禍還是因我而起?!?p> 說完,又朝白榆喊了聲,“是吧白榆?”
一直豎著耳朵偷聽的白榆猛地抬頭,皺著疏淡的眉毛,抿著嘴,眼里點點星光,使勁搖頭。
白野納悶,這小東西今天啷個不捧場了嘞,話說,養(yǎng)了大半年,這丫頭怎么還是一副營養(yǎng)不良的樣子。
身子雖然長了些,臉也白皙圓潤幾分,可這眉毛頭發(fā)還是有些發(fā)黃。
“倒顯得我是壞人了?!?p> 白野只覺著頭皮發(fā)麻,莫不是吃林妹妹長大的吧,“哎呀,好姐姐,不說這些,再給我煮杯茶吧?!?p> “又是這般敷衍,罷了,罷了?!?p> 話雖然這么說,手底下卻又開始忙活起來,“尚有月余便要解試了,莊子上暫由務觀和陳六他們操持,
你好生在家溫書,阿爹可是21歲便中了進士?!?p> “我怎能與先生相比,自當盡力而為,若能高中,你去榜下捉我?”
原本是一句玩笑話,哪知趙穎停下手中擺弄的茶筅,認真的點頭說道,“好。”
白野啞然,對望片刻,閉上眼躺回搖椅,雙手疊放在肚子上輕輕拍打著節(jié)奏,嘴里吟誦著,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雖遠必誅?!?p> 趙穎復又低頭擺弄茶筅,笑容極為動人。
趙汾拿胳膊肘捅了捅白榆,小聲說道,“白榆,白榆,兄長背錯哩,應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p> 白榆往另一側挪了挪,“郎君說雖遠必誅就是雖遠必誅,你再不認真作業(yè),我就告訴郎君,你偷懶,讓你不亦樂乎!”
菩薩郎君怎么會錯呢,明明就是書錯了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