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能補拙
一生之際在于勤,勤是我很喜歡談到的一個話題,因為中國自古以來都提倡勤奮,努力。
這是獲得成功機會的必要途徑,我們寒窗苦讀數(shù)十載也是在驗證這個道理,非勤無以成事,非勤無以為謀。
計劃擬得再好,如果不用勤奮來澆灌,就是瘋?cè)送Z,這一點都不假,也來不了假。
從來,沒有一個無緣無故成功的人,哪怕是機遇降臨,你也要有伸出手去接的意愿吧。
而與之對立的便是懶惰,懶惰是人的天性,我們都追求舒坦的生活,而這也是建立在前面付出了不懈努力的基礎(chǔ)上時。
而這種行為不是一朝一夕的,是長期的堅持,這就是說為什么一生之際在于勤。
因為我們窮盡一生也抵不過是茫茫人海平凡一介子。
所以不付出努力,付出勤奮,很難說成為人上人。
當然家庭提供的先天條件也有一大部分的決定意義,決定我們以后人生到達什么樣的高度,但自己如果不努力,還是會讓基礎(chǔ)倒退的。
古代就有傷仲永一說,也有笨鳥先飛一成語,都無不點醒世人不是不可能成功,而是自己的行為有沒有達到條件。
說到這里,我不禁想起了自己考職稱的過程,總是想著能夠一次就過,希望自己有好運氣,但沒有學得過關(guān)的知識,也沒有用。
嘗試過幾次失敗后,我決定不盲目的去考試了,還是努力學習后再去考吧。
說到考試,不禁又想起了的以前讀大學時,雖然我讀的大學是一個四流的專科,但我們學的內(nèi)容有高數(shù)、有概率統(tǒng)計知識、還有法律知識。
關(guān)鍵在于自己是否有心思努力去學。
我相信,雖然我們有嘗試過,只要好好學一定會讓自己的眼界和成績出色,就像給了你很多的食材,只要你用心就能做出好的菜品一樣。
而我貪圖安逸,大學三年前前后后都沉浸在了游戲里,不可自拔。既沒有開闊見識,也沒有取得好的學習成績。
所以大三那年很多臨近畢業(yè)的同學都去實習了,而我還在擔心畢業(yè)證能不能拿到手。
多么可悲!跟不用說勤能補拙一詞了,我連自己都把握不住,談不上利用好時間和機會了。
在我心里,曾經(jīng)一直有夢就是能夠賺錢好好的過生活。
現(xiàn)在我的生活過得也不算差,但柴米油鹽我都是依靠家里人的,連自己都沒辦法自主自助。
說到底還不是因為自己不愿意去培養(yǎng)自己掌握賺錢、掌握生活技巧的這種惰性太重。
如果我每每遇到問題都自己尋求解決方法,好好總結(jié),我相信在工作中我一定會出類拔萃,如果在生活中我經(jīng)常嘗試、多學習常識,說不定生活也會有模有樣。
就像一個不懂幽默的人,要學習幽默技巧必須從各個角度去有意識的培養(yǎng),絕非一天就可以變得幽默的。
幽默需要自信的態(tài)度、良好的表達、靈活的變通。
這這方面,我相信不管有沒有天賦,只要肯學就一定會慢慢變得幽默有意思。
人們常常喜歡幽默的人,而不喜歡拘謹、嚴肅刻板的人。
我們都一樣,我們也同樣是喜歡勤奮懂得付出的人,而不是喜歡懶惰自私的人。
想到這里,我不禁感嘆,我們其實都一樣,真真不一樣的,讓我們拉開距離的是自己對待這個世界的態(tài)度。
如果我們對這個世界報以善意、喜愛的態(tài)度,我們看到身邊的一切事物也就會不一樣,身邊的一切也會以不一樣的方式回饋我們。
想想如果身邊都是回饋我們的是正能量、和諧幸福的事情,那我們不就自然會變得更加的自信和滿意了嗎?
沒有必要一直糾結(jié)于現(xiàn)在的勤奮什么時候得到回報,有因必有果,這是不變的真理,這是一種良性循環(huán)。
這讓我想起了的一句“天降見大人于斯人也,必先苦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然后動心忍性,增益其無所不能?!?p> 要想登頂高山,必須現(xiàn)在山底做好全力以赴山頂?shù)臏蕚浜妥钊娴墓ぷ鳌?p> 要想唱出最好聽的歌就要練就最好的歌喉和最全面的唱歌技巧。
要想畫出最美麗的畫就要有無數(shù)個日夜訓練的堅持和對色彩的熱愛和感知。
只有我們到達了飛龍在天而后亢龍有悔的境界時,我們才有資格去評價以前的經(jīng)歷,那時候我們才算是真的做到了本真。
而不努力、不經(jīng)歷,不去勤奮發(fā)展,不直面問題,再好的幫助也是沒用的。
人生就像一面鏡子,我們和他人其實都看得到自己的外顯,但產(chǎn)生這一切的內(nèi)在只有我們自己去創(chuàng)造。
我相信一個真正勤奮上進的人是不會被任何困難打敗的,也是終究會達成愿望的。
也許一路上會出現(xiàn)很多的挫折,讓自己變得腳步猶豫,行動遲緩。
但因為我們借助的只要始終是我們自己的努力,那我們就不用提心吊膽,而會愈挫愈勇,因為我們做的是最真實的自己,我們自然會對未來的自己說我始終都是朝著這個方向努力的。
航海的人都可能會經(jīng)歷很多海上的危險,然而越是惡劣的天氣越容易成就不凡的的一切。
天大地大不如心中須臾,一枝一葉也可以窺視天地,萬物都有聯(lián)系,只要用肯定自己的心態(tài)去生活,用勤奮去彌補自己的笨拙,一定會有路可走。
人最怕的是自己看扁自己,這是不可取的,我們始終都是自己的主人,我們的心始終只屬于我們自己,也許你會抱怨原生家庭的不滿,抱怨別人的不理解,抱怨工作的壓力,但我們可以的話,都有路可走。
相信自己的力量,沒有什么改變不了,因為你在思考就是在改變。
思則變,變則通,通則達。
我們勤于思考也是人生一門很重要的學問,學會從過去的事里找到自己的發(fā)展方向,學會更好的生活,是一種優(yōu)秀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