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太,于N巢出生,家中富庶,曾經(jīng)營著一家藝術(shù)品店。
也是因此,他自幼便受到濃厚藝術(shù)氣息的耳濡目染,在父母的支持下,他找了一名環(huán)指的講解員做他的藝術(shù)老師。很快,他便展現(xiàn)出極其罕見的繪畫天賦,當他在11歲時,他的一副作品就已經(jīng)成功掛入了環(huán)指的展廳之中。
很快,達太因為天賦異稟,受到N巢內(nèi)一個知名的私立藝術(shù)學校邀請,破格進入其中就讀。即便是在一眾天才之中,他依舊鶴立雞群。高超的不僅僅是筆尖之上的技藝,更是一種超越于同齡天才的理解——他的老師們稱之為,悟性。
他一眼就能看出一幅作品的精髓,并舉一反三。
這種奇跡般的能力讓一眾資歷頗深的老師們嘆為觀止。
但更令那一種天才嘆為觀止的并非單單是他出色的能力和天賦——更是他令這群天才們難以理解的冷靜。
在一次盛大的藝術(shù)展覽之中,數(shù)件環(huán)指大師的得意藏品高高陳列于展臺之上。
天才們紛紛圍觀。
那真是令人驚嘆的作品、超越了學生們認知的藝術(shù),強大的視覺沖擊令這些對藝術(shù)無比敏感的天才們?nèi)缤缓@藫糁辛艘话泐^暈目眩、淚流滿面、甚至崩潰大哭起來。就連最笨拙的孩子也偷偷揉著干澀的眼睛。
但達太卻只是站在那里,靜靜地看了一會兒,隨后若無其事地走開了。草草看完了畫展后,他回到了畫室。
8個小時后,那副令人崩潰的超凡杰作消失了。
校長心急火燎,帶著一眾師生找遍了畫廊乃至學校的每個角落,最后他們發(fā)現(xiàn),那幅畫出現(xiàn)在了畫室里。
畫室里還有另一個人:達太。
校長生氣地大步走來,正要質(zhì)問達太為什么要行偷竊之事,但當他側(cè)頭一看,到了嘴邊的畫卻卡在了嗓子里。
這里有兩幅“環(huán)指大師的藏品”。
字面意思上的兩幅。
尋常人模擬畫家的畫作時,總會出現(xiàn)一些小小的偏差,這些偏差引發(fā)的蝴蝶效應會毀了這副畫的靈魂。因此,在某些敏感的藝術(shù)家面前,那些拙劣的模仿品簡直就像偽人一樣丑陋。
他們甚至可以看出一副復印的畫是贗品——機器讀取了每一個色塊的顏色,并準確地復刻他們,然而像素本質(zhì)是方塊,終究與人的筆觸不一樣,因而很難復刻一些巧妙的筆觸——那些隨意甩出的細小液滴,都會使得這幅畫透著靈氣,那是機械終究難以模仿和刻畫的。復印品就像一張人的照片,能叫人認出對方,卻終究不是對方。
但是。
他們認不出達太的作品是哪幅畫。
因為達太不僅僅是復刻這幅畫而已。
他是在復刻這幅畫的靈魂。他的筆觸可能有些許不同,但卻傳達著同樣的信息,最終呈現(xiàn)的是個完整的個體,簡直就是另外一幅畫的雙胞胎。
可以說,看到了他的畫后,縱使找出他的化作與原作的不同,甚至連作者都會忘記自己的作品是哪一幅——就像雙胞胎,兩人的后背的那顆痣出現(xiàn)的位置略有不同一樣,就算是作者本人都很難記得那顆痣的精確位置。
這種差別,卻又是只有機器能分別的了。當然,那些敏感而高傲的藝術(shù)家絕對不會愿意讓機器鑒別自己的作品。
因此當那名環(huán)指大師回到學校來拿走她收藏的畫時,她看到兩幅一模一樣的作品。
達太沒有告訴他們哪副是他的作品。
所以那名環(huán)指大師將那兩幅畫贈與了他,并歡迎他隨時加入環(huán)指——并向他保證,他能直接被力薦成為一名真正的大師。
達太最終成了學校的一個傳奇,提前兩年于16歲畢業(yè),然后在D巢最好的藝術(shù)大學上大展拳腳了一番。他看到了那些就連在環(huán)指中都無法見到的真正頂級藝術(shù)品、那些真正能夠告訴他,他并非人類藝術(shù)之巔的人。在那已經(jīng)返璞歸真的人面前,就連環(huán)指大師的造詣也顯得青澀。
在22歲時,他拿到了大學的名譽教授證書,爾后學成歸來。
只是,他從未真正加入任何一個畫派。他博覽眾長,卻不落其中。
“達太,”他的導師在畢業(yè)前如此跟他說道,“你離一名名流青史的大師,相差的僅僅是一場頓悟——讓那場頓悟帶你去找到屬于你自己的畫派歸宿吧。”
但命運跟他開了一次玩笑。
當他回到家時,他看到昨天才跟自己打過電話的父母被釘在了他的家門上。而他家中一切看起來和機械相關(guān)的畫作,全都燒成了灰燼。他知道這是怎么回事,這是N巢那些瘋子鐵罐頭干的好事。
而他,在痛不欲生之后,卻迎來了自己的頓悟。在藝術(shù)上開始追求至上主義。只有那完全超脫于現(xiàn)實的、亙古不變的藝術(shù),才能讓他免于沉湎于悲苦之中。
他離開了N巢。
可他還能去哪兒呢?
落魄的達太想起了當年環(huán)指大師對他的承諾。他拿出夕日的畫作,所幸,大師認出了落魄的他。
不過,大師沒記住他的名字。
他告訴大師,他叫“修潘·馬緹姆”。至上主義的音譯。
說實話,加入環(huán)指之后,修潘對這種怪誕癲狂追求藝術(shù)的行為感到強烈的生理不適——在他的心中,藝術(shù)是圣潔的東西,是超越肉體的靈魂、是精神的至高,因此他相當厭惡環(huán)指的某些“行為藝術(shù)”。
當他看到一名學員將自己扭曲成一個怪異的姿勢、縫上嘴巴、固定關(guān)節(jié)、裝作一尊怪誕的雕塑來追求所謂的“藝術(shù)”時,他如同被兜頭潑了一盆冷水一般。
這種東西令他感到惡心。
他突然意識到,這些環(huán)指的學生從來都不是什么真正地追求藝術(shù)的人——他們絕大部分,不過是為了“畢業(yè)”,成為“講解員”,然后受到環(huán)指的保護而已。
而那些經(jīng)營者們也很清楚這一點。
于是他們便以這些所謂的學員作為自己“藝術(shù)嘗試”的試錯機會。
所以,環(huán)指,根本上,也從來都不是什么藝術(shù)圣地啊。
修潘不得不苦笑著接受這個他無力改變的事實。
從認清這一點以后,達太再也沒有臨摹過任何畫作,也沒有再畫過人。他逃避著現(xiàn)實、追尋著永恒不變的超越之物。漸漸地,他的畫作逐漸超脫于現(xiàn)實,最后越發(fā)晦澀深邃,直到他的代表作誕生——一副純黑的畫作,方方正正,簡直是個純黑的正方形,但細看之下,卻有些許細微的紋路隱藏期間,好似毛細血管,又一如金屬疲勞產(chǎn)生的裂紋……
一名大師跪在那幅畫前哭了兩個小時,然后離開了環(huán)指,所以達太成了大師中的大師——修潘·馬緹姆大師。
這種狀態(tài)持續(xù)著,他的作品風格越來越黑暗——借由他的畫作,他看到了自己的盡頭,那不曾有過一絲光亮的死路——這一度連他自己都難以承受,甚至有抑郁傾向——直到,那束光的出現(xiàn)。
溫潤柔軟的光芒,沿著黢黑色塊中細小的裂縫,滲入他的心中……這是超越了人的藝術(shù)。這是超越了奇跡的藝術(shù)。這是超越了一切的藝術(shù)。他第一次因為藝術(shù)而落淚、因為藝術(shù)而手舞足蹈——那道光芒沿著深邃的黑暗中無名的縫隙延申滲透,讓他在第一次看到了自己的盡頭之后所潛藏著的“希望”。
他要把那光畫下來!
但他陡然間卻發(fā)現(xiàn),自己居然也有提筆卻無從下筆的一天。
他伸出手去,可那光太遠、太遠。
機會很短暫,光消失不見了。
不久后,那光又出現(xiàn)了,可他還是抓不住。它如同一只頑皮靈動的蝴蝶,撲棱著翅膀消失在風中。
從此,他再也沒見過那道溫暖的光芒。
修潘意識到,是自己的靈魂病了。扭曲的靈魂是畫不出那樣的希望的。
但至少,這讓他從抑郁之中走了出來,開始參與一些社會活動。自那以后,已經(jīng)兩年有余。
可修潘——或者說,達太,從未想過,這束光居然能再度亮起。
而且,就在自己的肩上。
“這束光……這光!”
修潘的身軀慢慢激動地顫抖了起來,他瞪大了眼睛,神情一下子從百無聊賴變成了近乎癲狂的激動。強烈的刺激打破了他情感的壁壘,他的大腦被突如其來的震撼震得幾近宕機,這種震撼與著迷讓大腦無法理解,于是統(tǒng)統(tǒng)化為淚水奪眶而出。
彼得感受到一股沸騰著的強烈情感從修潘的身上洶涌著噴薄而出,如同萬米巨浪拔地而起一般——修潘的眼睛死死地盯住光刃,仿佛一移開視線那束光就會消失一樣,臉上寫滿了強烈的依戀與驚嘆。
“是……是那光啊……我定是受了召喚!……這無與倫比的救贖……滌凈我污濁的過往與茍且……以抵達那真正的至高——那變幻莫測的、那一成不變的、那不可言說的、那無法度量的!至真至純、至上至高!這就是答案了……這就是我苦苦追尋的最后一步了……”
修潘如同陷入夢幻般,高歌著、哽咽著、狂笑著、悲鳴著。
彼得目瞪口呆——他一開始還以為自己突然的威脅把修潘大師驚嚇過度了后來才發(fā)覺原來是潘修自己一看見光芒就開始發(fā)癲。
在筋疲力盡的手舞足蹈之后,修潘終于從臆想的高潮之中走出,恢復了部分理智——他顫抖著雙唇,輕聲小心地開口問道:
“先生……您,能借我一點光嗎?我想……把它畫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