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研討會開幕,齊聚江臨
“恐怕是這樣的,不然無法解釋為什么調配不出來。”
陳總工這樣說道。
畢竟,百潔公司的技術實力,在行業(yè)內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他們既然都調配不出來,那么其他公司,成功率也不高了。
“沒想到啊,美雅國際竟然還留有這手?!?p> 王志感慨道。
“愈膚粉,應該是有高人在身后指導,不然單憑美雅國際的實力,是沒有辦法研究出來的?!?p> 陳總工推測道。
“行了,我知道了,你們再去研究一下吧。”
王志有點心煩意亂地說道。
說一千道一萬,百潔公司就是仿制不出來,目前百潔公司很尷尬,在愈膚粉這方面,沒有相關的產品可以和美雅國際進行抗衡。
在這個領域,這么多年,是極為不常見的。
不只是美雅國際,其他的競品公司,本來看到美雅國際受不得激,將愈膚粉的成分公布出來,都有點幸災樂禍的意思。
結果等將配方交給各自的技術進行研制,就都傻眼了。
完全做不出來啊!
這個時候,眾企業(yè)方才明白,這哪是美雅國際傻啊,傻的分明是他們這些競爭對手。
竟然天真的以為美雅國際會將這種重要的商業(yè)機密,以完全暴露的方式透露給大眾,讓眾人能夠分得一杯羹。
愈膚粉的配方是公開的,但是其原材料的處理工藝,卻是加密的。
解不了密,知道配方,也是白搭。
不知道有多少的企業(yè)和研究機構,妄圖以自身的經驗進行試制,可都失敗了。
一時之間,市場上,眾人都沉默了,愈膚粉的市場,注定要美雅國際一家獨大。
而且經過這一番折騰,大量的媒體的報道,相當于給愈膚粉打了一次免費的廣告,整個市場的銷量,又上了一個臺階。
看到這種喜人的漲勢,林婉晴是笑得合不攏嘴。
江明知道后,也不得不感慨,有時市場的機遇是你把握不住的,這不,一不小心,愈膚粉是趁著爽膚粉的事件,扶搖直上,成了一種家喻戶曉的品牌。當真是世事難料?。?p> 甚至于很多的企業(yè),看到愈膚粉的潛力,紛紛找美雅國際,進行合作,尋求其中的商機。
對于合作的事情,江明自然不會深入研究,而是讓林婉晴處理,至于怎么分賬,先由林婉晴和蘇伶娟談,談得差不多了,江明再做決定。
還有新的產品,等分子感應試紙,美雅國際也想將其進行商業(yè)化,然后推向市場。
等分子感應試紙,怎么說呢,算是一款定制化的產品,針對的是相對來說專業(yè)的領域。怎么將這些專業(yè)的領域中的應用,發(fā)展成試紙的客戶,這是要綜合考慮的。
出賣技術給終端,這不是江明希望看到的,也不是美雅國際想要的發(fā)展思路。
按照江明的想法,還是要將其針對性地發(fā)展成標準產品,適用于不同的行業(yè),將這些產品,以耗品的方式,供給終端。
這樣,才能將利益最大化。
至于怎么選擇行業(yè),選擇什么樣的行業(yè),如何讓客戶信服,這中間要經歷的事情很多。
很多的創(chuàng)業(yè)者,以為這是件很簡單的事情,只要有技術,就能分分鐘將其推向市場,獲得不菲的經濟利益。
你要是直接賣技術,也許有這種可能。
但是要賣產品的話,則完全不是這樣的。
有一句話說得好,消費者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需求什么產品,是產品的設計者,為你想好的。
你只要知道怎么用,知道用得比較順手,這就沒問題了。
身為設計者,要根據(jù)客戶實際場景的需求,結合生產工藝,針對性地開發(fā)產品。然后再由銷售人員,將這種產品推廣,實際上這中間的過程是非常曲折的。
畢竟,要改變行業(yè)以往的慣例,即使這種產品性能再好,價格再便宜,想要深入人心,也是有一個過程的。
這是市場開發(fā)必然面臨的。
這也是江明不愿意直接接觸產品,而是開展以提供咨詢類的服務為主業(yè)的原因。
搞完愈靈粉的事情,江明急匆匆地回來,繼續(xù)準備電池培訓資料,準備給全國各地來的參會者進行培訓。
王明陽前幾天聯(lián)系江明,已經將人員召集齊了,預計這幾天,就會從全國各地趕到江臨,讓江明做好準備。
按照以往的傳統(tǒng),這種研討會,說不得要入住五星級酒店。先將江臨游覽一遍,然后再拉開會議的間隙,給參會者留下足夠自由活動的時間。
算是半旅游半學術的會議,其中的愜意,只要參加過的人都懂。
這次會議,是在江臨,江明的主場,在江臨的行程,是由江明安排的。
現(xiàn)在時間緊急,江明可沒有心思將眾人的時間拉長。課程安排的,那是滿滿當當?shù)摹?p> 初步的計劃,是半個月的時間。
半個月的時間,對于一般的研討會,那是比較長了,但這次是技術培訓,想要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將主要的知識點,給眾人安排妥當,任務也是非常艱巨的。
畢竟,單是石墨烯電池,就夠這么多人研究的。
更往上的碳基電池,妥妥的黑科技,不花點時間,還真沒法入門。
不單單是要進行培訓,培訓完畢后,還要針對不同的小組,安排研究課題。
這些研究課題,相比于眾人現(xiàn)在掌握的技術,是很有難度的。
培訓會后,也要留出專門的時間,針對不同的項目組的課題,針對性地進行解疑。
每個項目組留的時間不多,但項目小組太多了,一人兩個小時的時間,20個人,也要5天的時間。
這么一算,江明感覺時間太緊迫。
想到這,江明不自覺地又打起了課程的主意,還是要將課程安排得再緊湊一點。
當然,半個月的時間,只是初步的安排,如果確實完成不了,還是要延長時間的。
對于江明的安排,王明陽是舉雙手贊成。
王明陽是一個務實的人,本身對于那種旅游性質的培訓,王明陽就有點反感,加上這次的項目,確實比較著急,這種緊湊的安排,確實符合王明陽的心意。
至于苦了參加會議嘉賓這事,王明陽根本沒有考慮。
能夠讓他們參加這樣前沿的項目,也是給他們機會。
畢竟,等碳基電池研發(fā)出來,就沒有其他電池什么事情了。
作為主要研發(fā)單位,后續(xù)他們能夠獲得的利益,是數(shù)不盡的。甚至于這次培訓,能夠改變整個電池行業(yè)。
基于此,這次培訓會議,雖然新能源產業(yè)協(xié)會有能力負擔相應的差旅場地費用,但是王明陽還是對這些人收取了不菲的費用。
一方面,知識不是免費的,不管收錢多少,總是對江明勞動成果的重視。
另外一方面,人總有一定的惰性的,收取不菲的費用,也能夠讓參會的人重視,知道這次培訓費用不菲,是花費代價的,會更加用心地研究學習。
江臨市,江臨玥蘭酒店,看著即將下榻的酒店,李月明是直皺眉頭。
什么時候他李明月住過這種檔次的酒店了,不說五星級的,至少也是上檔次,高端的。
結果現(xiàn)在倒好,來參加這么一場培訓會,竟然被安排到了這種沒聽說過的快捷酒店,這怎么能忍!
按照李明月的估計,這酒店住宿一晚的價格,最多也就200塊錢,何曾被這樣輕視過。
不過李明月畢竟是有身份的人,雖然不至于找王明陽直接理論,但是心中的那種怨氣,卻已經是早就埋下了。等明天找機會,還是要好好的敲打主辦方一下,畢竟,為了參加這場會議,他們可是交了二十萬的服務費了。
就這住宿效果,妥妥的差評。
“吆,這不是李總嗎,好久不見。”
正當李明月咬牙切齒的時候,有聲音從后面?zhèn)鱽?,聽聲音,有點熟悉。
“額,劉總工,你也來了。”
李明月回過頭,朝著聲音傳來的方向望去,是熟人。
只見來人,約莫40歲,方頭大耳,瞇瞇著眼,一身的灰西服,正笑瞇瞇地看著李明月。
這人是BDN公司的總工程師劉小河,一手建立了BID的技術體系。研發(fā)的超薄體系電池,為BID的開疆拓土,那是立下了汗馬功勞。
BID在新能源行業(yè),是特殊的存在。
一般的新能源公司,要么是專注于電池,要么是專注于整車系統(tǒng)的設計。但是BID公司,是為數(shù)不多的,自己生產電池和整車的企業(yè)。
這種整合優(yōu)勢,使得BID公司,在新能源的競爭賽道上,有著天然的優(yōu)勢。
李明月見到劉小河后,是熱情的回應。
畢竟,同屬于新能源行業(yè),打交道的機會多的是,雖然是競爭關系,但那是兩個公司的事情,私下里,眾人的關系還是不錯的。
“我說老劉,這次砸過來了,我聽說你不是忙,不準備參加這次研討會了嗎?”
李明月問道。
按理說這次研討會參加的名單是保密的,但是身為圈內高層人士,多多少少還是能得到一些信息的。
之前李明月可是聽說,BID公司,可是不準備參加的。
“哎,沒辦法,被我們董事長王總給叫回來了,說什么也要參加?!?p> 劉小河也是一臉苦笑地說道,也沒有什么好隱瞞的。
哦。
聽到劉小河是被其董事長給叫回來,李明月詫異了,沒有想到還有這層道理,看來,BID公司應該是知道一些東西的,不然不可能下這種死命令。
要知道,劉小河作為BID的總工程師,肩上的責任可是很重的,日常的工作非常的繁忙。
而且作為高層,一般BID公司不會強制劉小河他們去做什么事情的,這次董事長親自下命令,這就有點意味深長了。
想到這,李明月臉色變得凝重了。
看來,這次的會議,應該比想象中的重要。
這些年,他們畢克新能源在鋰電池行業(yè)的影響力是越來越低了,要是能夠在這次研討會上,有什么收獲,說不定后續(xù)有大的突破。
當然,指望著一次研討會,能夠改變太多,李明月也是沒有抱太大的希望。
這次來,主要是想在行業(yè)內找一些資源,為后續(xù)公司的發(fā)展,尋求一些出路。
特別是石墨烯電池,畢克公司,現(xiàn)在可是落后一大截。
再要沒有什么動作,后續(xù)可就難了。
“劉總工,可是有什么內幕消息?”
李明月壓低聲音,對著劉小河問道。
“內幕消息這個不好說,聽說這次來,好像是研究什么項目?!?p> BID公司,到底是夏國數(shù)一數(shù)二的公司,不是畢克這種小公司能夠比的,還是知道一些消息的。
李明月聽到后,心中也是一驚,沒想到竟然是為了開展項目。
什么項目,需要這么多的公司參加。
雖然這次參加的人不多,只有二十多位,但這些人代表的是二十多家新能源行業(yè)的頂尖公司。
要知道,這些頂尖公司,哪個不是身后有上萬員工,產值上百億。
這么一想的話,就感覺有點恐怖了。
“不是吧,什么項目需要這么多的公司參與?”
李明月在套劉小河的話。
“按照我們的分析,應該是鋰電池的項目。”
劉小河篤定道。
“哦,何以見得?”
“喏,你們看,這些參會的,可不都是熟面孔。”
劉小河對著李明月示意道。
李明月順著劉小河的目光望去,只見不遠處,三三兩兩的人聚在一起閑聊,看情形,應該也是像他和劉小河這樣,剛見面,聊上幾句,交流一下行業(yè)內幕。
畢竟,難得見面一次,表面的功夫,還是做得挺到位的。
李明月看著這些臉龐,也有點駭然了。
這些人,李明月看著都臉熟。
既有公司的技術人員,也有研究院的中層骨干,都是響當當?shù)娜宋铩?p> 而且,李明月還發(fā)現(xiàn)了一個現(xiàn)象,好像這些人,都是做技術出身,或者曾經做技術出身。
難道說,真的有什么大的項目,等待他們這些人,進行技術攻關?
只是也不對啊,要是雖然他們這些人都是技術人員不假,但基本上都是管理層,對于實際的技術應用,還是差一些的。
指望著他們這些人親自研究,還不如手下的博士生懂得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