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圣人
彈幕依舊在絡繹不絕的刷著彈幕,風向逐漸由討論洛神賦本身轉(zhuǎn)移到了曹植,最后逐漸開始討論曹植和甄宓到底有沒有私情。
人類的本質(zhì)是吃瓜群眾。
【我覺得曹植是肯定喜歡甄宓的,這洛神賦怎么看都是寫的情書,誰信看見了神仙,然后有感而發(fā)?】
【贊同!】
【曹植這么有才,而且看洛神賦肯定是個溫柔的人,要是甄宓真的嫁給的是曹植而不是曹丕就好了,才子佳人肯定巨幸福。】
【才子佳人故事倒是不錯,但要說嫁給誰,還是曹丕好點。曹丕這樣的人,當了皇上,曹植真的會有好下場嗎?】
看到彈幕刷了這一句,韓蘇突然想到七步詩的故事,準備和彈幕講一下。
“曹丕和曹植還真是有個生死之間的故事,當然,這個故事不保真,只保炸裂”
【快講快講!】
“曹植有個叫做七步成詩的典故廣為流傳?!?p> 【七步成詩?這不比史通還厲害?】
【怪不得主播說不保真呢,這大瓜確實是保不了真?!?p> 【快講吧,主播,讓我們見識見識?!?p> “七步成詩這一典故,最早見于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文學》。
《世說新語》記載著魏文帝曹丕妒忌曹植的才學,命曹植在七步之內(nèi)作出一首詩,否則將被處死,而且對詩有嚴格要求:詩的主題必須為兄弟之情,但是全詩又不可包含兄弟二字,曹植在不到七步之內(nèi)便吟出: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國演義中也有對此詩簡化,但三國最權威的史書三國志卻對此并無提及。
所以此詩是否為曹植所著作,無法證明?!?p> “好了!今天故事就到了這里,我先下播了?!?p> 不再看紛飛的彈幕,韓蘇光速下播。
直播間關閉的瞬間,韓蘇剛要起身去喝口水,勢大力沉、又急促的敲門聲就穿透耳膜。
打開門一看,是考古辦的工作人員。
“呼~呼~呼~”
來人大口喘著粗氣,問道:“韓老師,您不光只知道三國歷史是嗎?您也知道圣人?”
韓蘇反問:“你說的是哪位圣人?”
“哪位圣人?難道圣人不只孔圣一位?”
“圣人當然不只孔圣一人?!?p> 考古辦工作人員聞言一愣拉著韓蘇的手大步流星直奔沙發(fā),待韓蘇坐好,他躬著身子,從胸口小兜處掏出本子和筆,說道:“您說,我記?!?p> “圣人指知行完備、至善之人,是有限世界中的無限存在。
總的來說,才德全盡謂之圣人。
這個詞語最初出于儒家對止于至善的人格追求,所以圣人的原意,是專門指向儒家的。
但后來的諸子百家,乃至古今各種宗教、學派,也都有自己認定的圣人。
其實將儒家和諸子百家對圣人的理解匯總起來,也就是圣人的真容了,因為并沒有矛盾,不過儒學強調(diào)的是整體,諸子百家強調(diào)的是某個特征。
在《孔子家語·五儀》中,提到了孔子對圣人的描述,雖然此書真?zhèn)斡斜妫@段話卻對圣人一詞的真實意涵做出了最詳盡,最貼切的解釋:
所謂圣人,必須達到自身的品德與宇宙的法則融為一體,智慧變通而沒有固定的方式。
對宇宙萬物的起源和終結(jié)已經(jīng)徹底參透。與天下的一切生靈,世間萬象融洽無間,自然相處,把天道拓展入自己的性情,內(nèi)心光明如日月,卻如神明般在冥冥之中化育眾生,凡夫俗子永遠不能明白他的品德有多么崇高偉大,即使了解一點,也無法真正明白他精神的邊際到底在哪里。達到這種境界的人才是圣人?!?p> “之后其實對于圣這個稱呼用的并不少,什么詩圣、酒圣、劍圣等等等等?!?p> “韓老師,這些圣和孔子那個圣人,是不是不是一個意思?”
“那是自然,差距還是蠻大的?!?p> “不過有一位大儒先生曾經(jīng)提到過兩個半圣人的說法。”
“兩個半?”
“他曾提出:中國歷史上有兩個半圣人,一個是孔子,另一個是王明陽,半個是曾國藩?!?p> “曾國藩?王陽明?”
“先簡單說說孔子吧?!?p> “孔子生活在禮崩樂壞的時代,人心不古,世風日下,周王朝建立起來的禮樂文化被破壞得支離破碎,此時的社會迫切需要一種新的道德秩序和價值體系,來推動社會的文明發(fā)展。
而文化、教育被掌控在貴族階層手里,文化教育被壟斷,非常不利于社會發(fā)展。
孔子適時出現(xiàn),創(chuàng)立了儒學,又周游列國,開辦私學,把文明的火種撒播在各地,從文明傳播、文化傳承、教育貢獻等諸方面來說,孔子完全對得起圣人的稱號。
如果沒有孔子,世風日下的局面就會像茫茫黑夜一樣,不知要多久才能看到曙光。
南宋大儒朱熹對孔子有一句評價: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可以說,這句話把孔子的作用、價值和貢獻完全展現(xiàn)出來了?!?p> 工作人員的筆尖跳動的飛快。
“王陽明是明代大儒,被人尊稱心學大師,他獨辟蹊徑,對儒家思想的進一步發(fā)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他提出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觀點,認為事理無窮無盡,倡導人們遵從內(nèi)心感受去追尋理,這種觀點對后世產(chǎn)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
并且,王陽明反對人們盲目去崇拜孔孟思想和封建倫理道德,要結(jié)合個人的主觀能動性,有取有舍地繼承。
更重要的是,王陽明強調(diào)天地萬物以人為中心,這跟現(xiàn)代社會倡導的以人為本的思想完全一致,他的思想超越了時代,具有突出的前瞻性?!?p> “這…”
工作人員瞠目結(jié)舌。
“曾國藩被看作是半個圣人,倒是有所爭議爭議?!?p> 關于曾國藩的故事你應該知道。
他作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曾國藩的學問和貢獻都是可圈可點的,他熟讀經(jīng)書提高自我修為,創(chuàng)建湘軍,鎮(zhèn)壓太平起義,倡導洋務運動,制定家訓,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曾國藩一生忠君愛國、憂國憂民、為國為民,作為臣子,可以說,他是一個完美的人。
那位先生非常看好曾國藩,曾對他給出極高評價,說道:吾以為曾文正公今而猶壯年,國必由其手獲救。
然而,近乎完美的曾國藩,僅僅被看作是半個圣人,恰恰是因為他的愚忠。
清王朝晚期因為軟弱無能而風雨飄搖,已經(jīng)失去民心,曾國藩卻愚忠地賣命,殘酷地鎮(zhèn)壓太平天軍,從這一點來看,他缺乏那種悲天憫人的大格局,這是他不能算作圣人的根本原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