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再起波瀾
S市某書店。
再一次出院的葉佚名扶了扶眼鏡,笑著給書店老板打招呼:“郭兄,好久不見?。 ?p> “葉先生,請里面坐!”郭振宇起身相迎。
葉佚名慢悠悠地走進去,對郭振宇說:“郭兄,最近有什么名人著作嗎?”
郭振宇聽后一陣遲疑,不知道該不該說。
而就在郭振宇遲疑期間,書店內又陸陸續(xù)續(xù)來了七八個,大家開始聊現(xiàn)代詩和古文詩之間的好與壞。
葉佚名見幾人聊得興起,也不禁湊過去旁聽,并時不時的插上兩句話。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葉佚名聽完路人吟唱完《岳陽樓記》擊掌而嘆,覺得作者簡直就是說道自己的心坎里面。
自己這么鼓吹西方,難道真是為了自己了?還不是因為隆國太弱小,所以必須需要發(fā)展;因為需要發(fā)展,所以必須倒向強大的西方學習先進的知識。
葉佚名覺得自己這一套邏輯思維并沒有問題,怎么世人就是不理解呢?當然在這期間,自己稍微改善下生活條件,也是無可厚非。
唉,世人愚昧者太多.....
葉佚名感嘆完,重新振作了精神,好奇問道:“這是哪位國學大師說創(chuàng)?真恨不能一見....”
郭振宇面色古怪,欲言又止。
但那路人則是興奮的推薦道:“這是楚才浩寫在《岳陽文集》的一篇散文,我強烈推薦你買一本看看,其他文章雖有不如,卻已經是最近發(fā)行中質量過硬的書籍,我建議你可以收藏一本。”
楚才浩這三個字對于葉佚名而言簡直是禁忌中的禁忌。
當聽到恨不能一見的人是楚才浩,葉佚名的臉直接有紅轉青,又從青轉紫,那混合著悲憤、哀愁、抑郁、凄涼和怒火的復雜情緒,深深的感染著周圍的每一個人。
“唉!”
郭振宇終于還是忍不住嘆息,在這種時候,做為書店老板的他就顯得尷尬了。
從道德上,他覺得葉佚名崇洋媚外,連祖宗的東西都丟棄很是不應該的,但從情感上,他又無法對這個多年的金主爸爸,說些什么,況且大家都是成年人了,已固有的價值觀,是很難改變的。
幾個路人面面相覷,不知道這人是不是神經病,為了不被牽連,趕緊拿上書從另一邊繞道走了出去。
幾名路人的離開,絲毫不影響書店內岳陽書籍的火熱探討。
《岳陽文集》一共有三篇引發(fā)眾人熱議,其中兩篇自然不用過多敘述,而最后一個篇正是鄧梅的那篇游記,之所以能得到眾人關注主要也是取了巧,并不是說寫的不好,但大家的關注點還是文會以及夜宴上發(fā)生在名人身上的各種趣事。
其中鄧梅所寫的楚才浩七步成詩更是為人津津樂道。
現(xiàn)代,尤其是千禧年期間,面對西方,或者說面對以西方文化為首的外來文化的沖擊,眾人思想各異,現(xiàn)在的文藝小年輕們,要么談川端康古為首的一批RB文學家,要么談西方作家。你要是參加什么文學聚會,聊魯迅、徐志摩或者他們一些詩集什么的,只會被認為老土,跟不上時代的發(fā)展,也就只有古文還有市場,不如說,經過歷史的沉淀,反而更顯的歷久彌新。
但古文寫作的門檻過高,能寫的出眾的更是寥寥無幾。
這時候《將進酒》和《岳陽樓記》的問世,怎么不讓這些文藝小年輕們欣喜若狂?
如果說,郭沫若、徐志摩等人是民國時期文壇偶像,那楚才浩絕對是現(xiàn)在的文藝小青年們的偶像。
不管是文藝青年,還是對詩詞有研究的學者,都捧著《岳陽文集》中楚才浩的詩詞如獲至寶。
幾乎是逐字逐句的研究,甚至最后直接將原句拆解重組,然后放進自己的詩歌、文章作品當中。
只可惜楚才浩的產量太少,到現(xiàn)在也不超過五首,這讓他的崇拜者們感到非常遺憾。
.....
HN出版社拋出的《岳陽文集》,確實如周松所想的那樣引發(fā)了火熱的市場,和巨大的轟動。
市場是不出意料的火熱,但所引發(fā)的起轟動卻出乎意料之外。
《岳陽文集》的正式發(fā)表,不如說是《將進酒》和《岳陽樓記》的發(fā)表,猶如一道閃電劃破03年代的文壇夜空。
跟普通讀者爭論點在“這本書優(yōu)秀不優(yōu)秀,配不配和楚才浩同列”上不同,媒體、學者們則恰好相反,對于《岳陽文集》的質量早已達成共識,現(xiàn)在的爭論點反而是集中在“楚才浩的這兩篇詩詞能不能成為傳世之作”上。
這可是關乎一個文人排序,和社會地位的核心問題。
如果只是單純點定性為“佳作”,他就只是在此領域內有水平和影響力的一位高水平詩人,而如在往上評定,那他就會成為當之無愧的國文大師,稍后再有兩三篇水準以上的作品續(xù)上,就極有可能成為國文宗師級別的人物。
這是一些安資排輩之人所不能接受的,一個小輩也能騎在我們頭上?
于是乎,一股洶涌澎湃的爭論浪潮在3月即將來臨之前,襲卷了所有話題榜單,紛紛擾擾,熱鬧非凡。
…
B市,燕大教師宿舍里。
此時北方還是寒冬時期,但因為暖氣的供應,卻也感受不到寒冷。
萬云戀戀不舍放下《岳陽文集》后,再一次將注意力轉移到稿紙上。
自《陋室銘》橫空出世后,萬云便一直深深關注著楚才浩,果然他也沒有辜負自己的期望,后續(xù)的《龍國少年說》更是讓他堅定這個這個少年,一定會成為龍國古文化傳播的復興者,雖然中間有點波折,出了什么《悟空傳》、《那年那兔》等一些低級通俗文學作品,但好在一切還是回到了正軌,總算沒讓自己失望。
他前些天拜讀《岳陽文集》中楚才浩的新作后,簡直是欣喜若狂,頂禮膜拜,恨不得也參與其中。
做為燕大文學系的教授,于是決定寫一點什么,以助其威。
書桌上擺著十多本參考書,外加厚厚的一摞雜志,在經過幾天的翻閱資料,萬云下筆如有神,很快稿紙上就出現(xiàn)一行行鋼筆字——
《隆國為何再也出不了文學大師?》
萬云這篇論文洋洋灑灑的寫了近萬字,在文章里面主要講的是偌大個隆國,再也找不到一個真正的文學大師了的原因,認為主流把原因歸咎體制有失偏頗,同樣批判了“盛世”不出大師說。
然后還討論了當今文壇的創(chuàng)作情況。他略舉了一大堆文學獎的獲得者,嘲諷其都是沽名釣譽之輩,沒有一個夠資格成為大師的。
在文中寫到,偉大作品的誕生,大環(huán)境并非是決定因素,起決定作用的還是作家本人,盛世有盛世的大師,亂世有亂世的大師,
最后更是直接點名,十分看好楚才浩今后的成就,認為他將是古文的復興者,未來可期,如果未來國內有大師的出現(xiàn),一定是楚才浩。
這篇《隆國為何不出文學大師?》,一經問世就引起大討論。
直接成為了文壇大混戰(zhàn)的導火線,罵戰(zhàn)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