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張門樓,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出生在北方一個很普通的小村莊。
從我有記憶開始,就知道家里很窮:三間破瓦房、兩間小平房和一個小院子,基本沒有什么家具,更不要說電器了,如果非要說有,那么手電筒算嗎?
父親當(dāng)初給我取這樣的名字,可能就是想讓我將來能夠脫離貧困的生活,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吧!
那個時候家里沒有條件鋪地板,不管屋子里還是院子里,都是黃土地,下雨天的時候到處都是泥,一踩一個坑。
當(dāng)然,這些都不是主要問題,主要問題是沒什么好吃的,經(jīng)常吃的就是玉米面、紅薯干、疙瘩湯,偶爾能吃個白饅頭,就算過年了。
蔬菜的話,主要是蘿卜,白菜,大蔥,品種比較少。那個時候最愛吃的菜就是大蔥炒雞蛋,最怕吃的菜就是蘿卜白菜,基本都是水煮,沒有什么油水,難吃死了。
說到油水,小時候最大的愿望就是家里永遠有吃不完的白花花的豬油,當(dāng)時的我覺得不管是什么食材,只要經(jīng)過了豬油的加工,那都是香噴噴的。
當(dāng)時對豬油的認知一直持續(xù)到現(xiàn)在都沒有改變過,我一直覺得豬油比植物油好吃的多。當(dāng)然了,芝麻油除外,可是芝麻油不能用來炒菜,主要是用來涼拌的。
即使是如此小的愿望在當(dāng)時來說都是一種奢望,家里的油罐時常都是空的?,F(xiàn)在每次想起媽媽烙的蔥花餅和用油渣包的餃子都會口水直流,如果有幸回家吃到一次,更是淚流滿面。
可能有的小伙伴不知道什么是油渣,油渣就是用豬油加熱煉出來的,半灰不黃的副產(chǎn)品。油渣的顏色跟火候有關(guān),火大了,可能就是黑色的了,火小了,就是白白的。當(dāng)然了,不管是哪一種顏色的油渣,對當(dāng)時的我來說都是人間美味,撒上鹽,美美的吃上一口,真的是幸福感滿滿。
父母很勤快,也很辛苦,每天都要下地干活兒,從來都是任勞任怨,而且常年無休,可是家里的糧食還是不夠吃,畢竟兄弟姐妹比較多。有時候餓得急了,只能和小伙伴去地里挖野菜,捉蚱蜢,逮蛐蛐;去池塘里捕蝦捉魚,挖泥鰍,釣青蛙;爬樹上掏鳥蛋,摘洋槐花兒,捋榆錢兒,香椿葉,抓金蟬子等等。
正是這些不起眼的東西,豐富了我小時候的生活,包括精神生活和物質(zhì)生活。現(xiàn)在想起來還是感覺無比的懷念,能和大自然如此親近,真的很開心,關(guān)鍵是真的很好吃。
后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推動和國家糧食政策的調(diào)整,這種餓肚子的情況才慢慢改善,至少再也不用為吃飽發(fā)愁了。當(dāng)然了,豬油對當(dāng)時的我來說依舊是一種奢望,每次看著油罐里面白花花的豬油一點點的減少,我的心里就直發(fā)慌。
好在生活水平一直在提高,爸爸經(jīng)常都能帶買回來白花花的肥豬肉,看著媽媽一番操作,把白花花的肥豬肉變成透亮的豬油和油渣,我的心中就充滿了無限的歡喜。
等到透亮的豬油涼了下來變成白白的一大塊,我都會抱起油罐,深深地吸上一口氣,聞著香噴噴的豬油的味道,心想媽媽又可以給我做很多好吃的了。
當(dāng)然了,小的時候衣服永遠是有補釘?shù)?,鞋子褲子永遠是有洞的。但是這些我都不在乎,只要能吃飽吃好,就是我最大的愿望。
小時候?qū)κ澄锏目释?,讓我懂得了糧食的珍貴,造就了我對危機的敏感觸覺,也讓我養(yǎng)成了做任何事情都要爭取穩(wěn)妥的好習(xí)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