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西漢那些事兒:文景之治

漢文帝的第二次反擊匈奴

西漢那些事兒:文景之治 游家二少爺 3455 2022-08-10 14:00:00

  老上單于繼位后,加強各方面改革,壯大軍事實力。斬殺月氏王,將其頭顱,制作成喝酒的工具,令老上單于的威望達到鼎盛。這期間,大漢和匈奴偶有小爭端,但總體上還是充滿和平。

  然,一個人叛變,將大漢和匈奴之間的關(guān)系,迅速惡化,急劇下降。這個人在史書上,留下了一個名字,叫章尼。

  大漢對匈奴,采取以和親政策為主,以建屬國、立三信、設(shè)五餌輔。其中,以章尼為首的匈奴人,與老上單于關(guān)系不睦,又親近大漢。

  這時,漢使向在匈奴混得不如意的章尼等人,拋出橄欖枝。章尼等人,做了一個決定:背叛老上單于,降于大漢。

  北地郡郡守見匈奴有人來投,還是高規(guī)格的人,按照慣例,接納了章尼等人,并將其安頓。

  對于章尼而言,他找到了強大的靠山,還能吃美食,穿美服。對于大漢而言,兵不血刃削弱了匈奴的力量。然,對于老上單于而言,章尼背叛是挑戰(zhàn)了他無上的權(quán)力,不能容忍。

  大漢收納叛逃之人,是違背了兩國和平的宗旨。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老上單于選擇忍,就會加劇匈奴走向土崩瓦解。如果你的軍事實力強,收納另外一方叛逃勢力。對方,只能選擇忍氣吞聲。如果你的軍事實力弱,是不敢收納對方的叛逃人員。

  如果雙方的實力,不分伯仲,各有千秋。那么,他們會選擇以武力分勝負(fù)。

  老上單于改革后,誅殺月氏王,趕跑月氏。還威懾西域,控制河西。就連河套地區(qū),也成為匈奴的控制范圍。所以,老上單于是有能力,有自信與大漢開戰(zhàn)。大漢敢收納匈奴叛將,他就用武力告訴大漢這樣做會有什么后果。

  老上單于想打,匈奴部族首領(lǐng)也想打。于是,老上單于發(fā)動了大規(guī)模的軍事行動。據(jù)史料記載,這次匈奴入侵,有十四萬人。

  老上單于的作戰(zhàn)計劃:突襲。

  攻打目標(biāo):攻朝那,擾蕭關(guān),侵北地郡

  根據(jù)史料記載,這次匈奴突襲讓大漢損失慘重。匈奴攻朝那,擾蕭關(guān),還打進北地郡,殺死北地都尉孫卬,掠人民畜產(chǎn)甚多。

  來看一下,蕭關(guān)的地理位置有多重要。

  關(guān)中地區(qū),不僅是秦腹地,也是大漢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軍事中心。它有個好聽的名字:四塞之國,披山帶渭。

  張良獻策劉邦定都關(guān)中,也說了一個優(yōu)勢:金城千里。

  戰(zhàn)國時,就有四塞之國的美譽。這里的四塞,指的是東有函谷關(guān)、西有散關(guān)、南有武關(guān)、北有蕭關(guān)。

  匈奴攻破蕭關(guān),就能長驅(qū)直入,抵達長安。

  老上單于做了這樣的軍事部署:主力襲擾蕭關(guān),派出一支騎兵繞道南下。其兵鋒,抵達彭陽。

  彭陽得名,有兩個。一個是古彭國的屬地,另一個是象征安定長久。它,位于今天寧夏境內(nèi),秦漢時,稱這里為隴東。

  從先秦時,這里是北陲要地,也是關(guān)中的一道屏障。失去它,則關(guān)中動搖,中原就會受到威脅。

  秦時,以長城和直道,打造了一道軍事防御體系。其中,彭陽是最主要的一個重鎮(zhèn)。彭陽依據(jù)山勢坐北向南修筑,北靠大山,南臨茹河。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西通西北邊關(guān),東連董志塬,南接關(guān)中,四面山、溝環(huán)繞,中有茹河流經(jīng),是一座得天獨厚的邊關(guān)要地。

  先秦時,這里是對抗胡人的前緣陣地。

  大秦、大漢時,這里是抵御匈奴及北方少數(shù)民族侵?jǐn)_的前沿。

  一旦,彭陽有失,關(guān)中危矣!

  老上單于一邊攻彭陽,另一邊出奇兵繞道,燒毀中宮。匈奴騎兵,抵達雍、甘泉等地,距離長安不足兩百里。

  匈奴大規(guī)模來了,北地郡都尉孫卬戰(zhàn)死,這兩個消息讓長安籠罩在烏云下。

  匈奴來勢洶洶,劉恒做為大漢皇帝,不能坐以待斃。這種情況,除了戰(zhàn),就只能戰(zhàn)。劉恒為了反擊匈奴,做了這樣的軍事部署,分成幾步走。

  第一步,守住國都長安。

  守住長安的人選名單,主要有兩位。一位叫周舍,另一位叫張武。

  周舍的生平事跡,沒有詳細記載。此時,他有個身份:中尉。

  劉恒封他為衛(wèi)將軍,足以說明一點:忠君、可靠、值得信任。

  張武是代地舊臣,也是跟隨劉恒從代來長安的從龍之臣。用兩個字來形容:心腹。

  此時,他有個官職:郎中令。

  劉恒以周舍為衛(wèi)將軍,以張武為將軍,派出兵車千輛,十萬騎兵,固守國都長安。

  第二步,固守戰(zhàn)略要塞,阻擋匈奴前進。

  這個任務(wù),他交給了三個人。他們是盧卿、魏遬、周灶。

  盧卿,出生在戰(zhàn)國末期,是齊國人。他第一次出現(xiàn)在歷史舞臺,是在無鹽,屬于薛郡。漢四年十月,漢大將軍韓信東征齊國,招降了很多齊地將領(lǐng)。其中,盧卿以齊將的身份從韓信起無鹽。

  加入漢軍陣營后,他有三功:定齊、滅楚、平韓王信。

  因為戰(zhàn)功顯赫,漢八年六月,被封為昌侯,食邑千戶,列侯排名109位。漢文帝三年,濟北王劉興居叛亂,他再一次登上歷史舞臺,且以將軍的身份,歸祁侯繒賀節(jié)制,將兵屯滎陽。他以齊降將,又從韓信,卻能多次登上歷史舞臺,足以見得,其個人能力很強。

  周灶,在呂太后時,重點介紹了一下這個人物。

  他以卒從起碭,以連敖入漢,以長鈹都尉擊項羽。因為戰(zhàn)功顯赫,漢六年,被封為隆慮侯,食邑千戶以上,排名三十四。呂太后七年,他再次登上歷史舞臺,且以主將的身份,南征南越。漢文帝時,與南越重修于好。周灶,被封為隴西都尉。

  魏遬,他的記載比較簡短。以舍人從起碭,入漢,以都尉擊臧荼功,因功被封為甯侯,食邑千戶。

  劉恒以盧卿為上郡將軍,魏遬為北地將軍,周灶為隴西將軍,負(fù)責(zé)固守戰(zhàn)略要塞,保衛(wèi)長安。

  第三步:反擊匈奴。

  劉恒見匈奴如此猖撅,親自到校場校閱人馬,申明軍令,賞勞士卒,決心御駕親征。然,劉恒親征,遭到了很多人反對。尤其是來自薄太后的勸阻,親征只能作罷。

  劉恒不能親自去打,就要挑選得力干將去完成這件事。有三個人進入了反擊名單,他們是張相如、欒布、董赤。

  董赤,他是功臣后裔。他的父親,叫董渫。董渫,有個光榮稱號:攻楚先鋒。

  以舍人從擊秦,為都尉。入漢,定三秦。出關(guān),以將軍定諸侯功,因戰(zhàn)功顯赫,被封為成侯,食邑二千八百戶,排名第二十五。

  其父受封時,年過八旬。對于董渫年高封侯的原因,有人認(rèn)為,他獻策劉邦,為義帝守孝,發(fā)表討楚宣言,進而讓劉邦伐楚名正言順。項羽從大英雄,跌落成叛逆之臣。劉邦從反王,變成了為天下除賊。

  公元前195年,八十多歲的董渫去世,其子董赤襲爵。

  欒布,在《西漢那些事兒:草根皇帝漢高祖劉邦》平定彭越時,重點介紹了這個人物。他是梁地人,與彭越是好朋友。因為家貧,在齊地當(dāng)傭工以買酒為生。后被販賣燕地,當(dāng)奴仆。幸得燕王臧涂賞識,被提拔為都尉。

  燕王臧涂被逼殺,欒布被俘,后得彭越贖回,擔(dān)任梁國大夫。彭越被呂后匡殺,欒布以哭彭越,替其收尸,說服劉邦,被封為都尉。劉恒繼位后,改封瑯琊王劉澤為燕王,提拔欒布為燕相,并兼任將軍。

  張相如,這個人物在前面已經(jīng)說了很多。這里就不多加敘說了。他是劉恒的老師,但因為參與倒賈風(fēng)波,被劉恒罷免,徒留長安,十多年不受重用。直到張釋之提起他,才讓劉恒想起了這位能文能武的老將。

  劉恒以張相如為大將軍負(fù)責(zé)反擊匈奴,以董赤為內(nèi)史,以欒布為將軍,做為反擊匈奴的得力干將。

  一切準(zhǔn)備就緒,一場漢匈大戰(zhàn)即將展開。這也是漢文帝時期,第二次大規(guī)模與匈奴交鋒。

  從這份名單中,可以看出一個信息:固守長安的將領(lǐng)是心腹,反擊匈奴用的將領(lǐng)還是開國功臣。

  這些將領(lǐng)都歷經(jīng)反秦、亡楚、平定異姓諸侯王,有豐富的作戰(zhàn)經(jīng)驗。眼見,漢匈大戰(zhàn)全面爆發(fā)。由于老上單于主動撤出漢土,讓這場反擊戰(zhàn)很快落下了帷幕。

  用現(xiàn)在的話語來形容:雷聲大,雨點小。

  老上單于興師動眾而來,為何不戰(zhàn),而退出漢土。

  對于這個問題,有三個觀點。

  1.漢匈之間是發(fā)生了戰(zhàn)斗,且以漢軍取勝,只是功績被人為抹去。

  2.老上單于興師動眾,并非是與大漢真正開戰(zhàn),而是為了教訓(xùn)大漢收納匈奴的叛將。

  3.老上單于見大漢有準(zhǔn)備,且大漢皇帝不是軟弱可欺的人,繼續(xù)打下去,只會兩敗俱傷。

  隨著,老上單于撤出漢界,這場反擊匈奴戰(zhàn),以大漢收復(fù)失地,驅(qū)逐匈奴而告終。然,漢匈之戰(zhàn)的余波,還在進行。

  老上單于又對大漢邊界進行掠奪,其中以云中郡、遼東郡、代郡最為嚴(yán)重,有一萬多人被掠殺。

  大漢面對匈奴的襲擾苦不堪言,打,不能解決問題。和,再一次成為解決邊塞的手段。

  大漢派使者前往匈奴,匈奴派當(dāng)戶前往大漢。雙方交換意見,都想維持以前現(xiàn)狀:和親。

  漢文帝寫信給老上單于,信中的內(nèi)容表達了幾個意思。

  1.劃定大漢和匈奴的邊界。

  長城以南,歸大漢所有,由他管轄。長城以北,歸匈奴所有,歸單于管轄。

  2.簽訂和平盟約。

  劉恒先表明一個態(tài)度:漢匈雙方實力,勢均力敵。

  你打不贏我,我戰(zhàn)不勝你。打來打去,只會勞民傷財,兩敗俱傷。我們要放棄過去的敵對行為,最好的方式,是雙方和親,兩主歡悅,不再用兵打仗,永遠昌盛安。

  3.匈奴人不許入塞,漢朝人不許出塞。

  老上單于也認(rèn)可劉恒提出的方案,派人去長安,締結(jié)和平盟約。

  其內(nèi)容只有兩點:

  1.漢匈以長城為界。

  2.雙方不允許收納叛逃之人。

  協(xié)約從簽訂之日起,大漢不能越過長城北伐匈奴,匈奴也不能入侵大漢的邊塞。這份協(xié)議,直到老上單于去世,雙方都在遵守。

  外患剛?cè)?,?nèi)政風(fēng)波又開始上演。這就是有名的事件:張蒼辭相。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