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我真的是奸臣

第二十四章 兵權

我真的是奸臣 青帝一處開 2638 2022-06-05 08:00:00

  陪著皇上用完午膳,第三個時辰,董亮開始給福臨講起了童話故事。

  董亮嘴上說著,心中卻沿著東廠路子,開始發(fā)散思維,粘桿處以后建立了,那些手握兵權的將軍,自己憑啥說殺就殺,他們不會反抗嗎?他們的法制精神這么強嗎?

  董亮粗略一想便知答案是否定的,他們之所以不敢反抗,是因為粘桿處代表朝廷,代表皇帝,他們背后是皇帝的意志,是擁有最多資源,最多兵員的皇帝,所以他們不敢反抗。

  低層邏輯還是天子兵強馬壯者為之。但要是他們知道皇帝是傻子后,這種威懾還有多少呢?

  所以得手握兵權!

  都統(tǒng)作為一旗的軍事民政長官,是眼下清國的核心戰(zhàn)力,必須握緊。八旗都統(tǒng)一個蘿卜一個坑,好在蘇克薩哈被自己搞下去了,鑲白旗的都統(tǒng)空了出來,不占是王八蛋,所以第三道旨意發(fā)出了,將原正紅旗的都統(tǒng)轉任鑲白旗都統(tǒng),位置空出來留給達爾岱。

  旨意剛發(fā)出,太后就遣人送來了一張虎皮與人參,虎皮乃是皇太極親手所獵,人參到?jīng)]有什么稀奇的,乃是長白山普通人參,太后說皇上政令頻出,怕皇上太過操勞,所以送了兩樣物件讓皇上鄭重身體。

  董亮讀出了潛臺詞,虎皮意為江山,人參意為人民,意思是清國打江山不易,統(tǒng)治基礎還不是很牢靠,皇上所作所為要對得起清國列祖列宗,不要肆意妄為,八旗兵權乃重中之重,要慎之又慎。

  太后此番倒不是說警告,而是一番勸誡,順治御極十五年,清國從入關到吞并大半個中國,雖然前面多是多爾袞的功勞,但威望還是有的,用人、罷人太后一般不會提什么意見。

  太后這一番操作,沒有給福臨提醒,倒是給董亮提醒了,前面自己如何幸進都無所謂,一旦面對兵權,則要慎之又慎,因為這觸及到了清朝的根基。

  在順治大肆任用漢人制衡議政王大臣會議制度后,那些心懷不滿的滿洲大臣自然只能將目光投向太后,清國兩大政治口號,滿漢一體之外還有一個便是首崇滿洲,順治占了一個滿漢一體,那諸位議政王大臣自然要把太后推向首崇滿洲。這不是什么陰謀的政治團體,而是自然而然的政治傾向,而為了大清的穩(wěn)定,太后也必須扛起這大旗,如果太后不扛,那么這些議政王大臣便會自發(fā)尋找另外一個可以扛起大旗的人,這是客觀的政治需求。所以為了大清江山,為了愛新覺羅,太后不想扛,她也必須扛。

  而事關八旗的根基,八旗都統(tǒng),太后于情于理便要表達關注。

  這關注就是一種政治表態(tài)。

  說到底還是因為達爾岱威望不夠,軍功也沒多少,從甲喇額真,跳過副都統(tǒng)梅勒章京直接做了一旗之主的固山額真,多少讓人不服氣。

  董亮心想自家底子過于薄弱,就算坐火箭也需要加注燃料點火才能起飛,就算能起飛,以老覺爾察家那幫人的素質(zhì),吃喝瞟賭還行,搞政斗那是門外漢的門外漢。所以除此之外還需要盟友,盟友如何選擇也是個難題,太強大了怕吞了自己,太弱小了沒什么鳥用。

  而盟友的形成需要政治互信,董亮現(xiàn)在一步也不敢離開福臨,需要連通里外,故而第四道圣旨,就是為了拉攏盟友做鋪墊。想到這里,董亮嘆了一聲可惜,明明有天然的盟友,可惜現(xiàn)在不禁老死不相往來好互相敵對。

  安費揚古成活的有三子,碩爾輝、阿爾岱、達爾岱。

  安費揚古事后卻是小兒子達爾岱襲爵。其余各支皆不滿,相繼交惡,不同于達爾岱的沉寂。阿爾岱的兒子都爾德在隨后伐明的、戰(zhàn)爭中大放異彩,南征北戰(zhàn),立下赫赫戰(zhàn)功,南明第二個皇帝隆武帝就是被都爾德斬殺的,于順治八年位列議政大臣。

  碩爾輝一脈也有牛筆的人,他的孫子遜塔現(xiàn)在工部尚書,鑲藍旗副都統(tǒng),同樣位立議政大臣。

  可以說老覺爾察家就屬襲爵的達爾岱混的最差,偏偏也就他能代表覺爾察家,怎么不令人惱火?

  對于這兩家用不了,董亮很惋惜,有機會,他是愿意和這兩家和解的,開玩笑,加上現(xiàn)在達爾岱的正紅旗。

  都爾德的正黃旗護軍統(tǒng)領,專管一旗軍事與副都統(tǒng)同級。上三旗不設都統(tǒng),由皇帝親領,所以正黃旗護軍統(tǒng)領其實與其他旗都統(tǒng)差不多。

  遜塔為鑲藍旗副都統(tǒng),在八旗中的三旗有很大的影響力。要是這三家和解,那真是除了愛新覺羅家外第一家族。這也正是太后勸誡的緣由。雖然現(xiàn)在三家不合,但畢竟是一家的,都是安費揚古傳下的血脈,和解并非不可能。

  董亮盤算著自己眼下立足未穩(wěn),這種敏感的事情還是不能做的。

  所以覺爾察家這個聯(lián)盟是暫時被放棄了,那么除此之外的,滿清其他勛貴呢?議政王大臣里,拉攏那些,打壓那些?

  細細盤算下來,好像即不需要拉攏,也很難打壓,議政王大臣里全都是自己潛在的政敵,以自己現(xiàn)在的實力想要收下當狗,那是沒有可能的。而拉攏是需要付出籌碼的,以現(xiàn)在覺爾察薄弱的根基,再付出籌碼給議政王大臣級別的盟友直接會導致力量失衡,誰主誰從還不一定。

  滿人不行,董亮的目光自然轉向了漢人,那些明明位高卻不權重的漢臣。雖然順治朝也有內(nèi)閣這玩意,但相比于議政王大臣會議,那是完全不夠看的。原則上議政王大臣只能由滿人擔任,范文成作為第一個漢人議政大臣是屈指可數(shù)的存在。

  這些人基本都是前明大臣投降滿清的,雖然骨頭軟,可搞黨爭是一把好手,明末的東林黨與閹黨之爭甚至蔓延到了順治朝,成為南北黨。

  在順治朝,北黨黨魁馮銓被御史彈劾的罪狀之一便有依附魏忠賢,給魏忠賢修生祠。

  真是天大的笑話,個個搞黨爭都搞魔怔了,改朝換代了還拿前朝的爛事來說。作為智商正常順治與滿清文武,自然對這種事情嗤之以鼻,不聞不問。

  馬德,你依附明朝的魏忠賢,關我清朝什么事。

  而兩黨的人生目的就在于干掉對方,等于是管你天荒地老,洪水滔天,換了馬甲繼續(xù)干就完事了。

  閹黨搖身一變,變?yōu)榱吮秉h,東林黨則成為南黨了,可惜順治十年隨著南黨黨魁陳名夏被殺后,南黨全面潰敗,掀不起半點風浪。

  作為接受正規(guī)網(wǎng)文教育的董亮自然恨東林黨恨的深入骨髓,認為這是滅亡大明的罪魁禍首之一,但作為清朝的秦儈,董亮表示需要的就是這種人,多多益善。

  一旦斗起來,就如同瘋狗,不咬死不松口。

  將南黨作為自己潛在的政治盟友后,董亮現(xiàn)在繼續(xù)與外面取得聯(lián)系,。這盟友不是單方面宣布就行的,不說別的,你得給南黨信號,對方究竟有多少人愿意投奔你。

  所以第四道圣旨除了是大肆封賞達爾岱一家外,為的找到一個能連通里外的人。

  侍衛(wèi)便是最好的人選,入選侍衛(wèi)需要十三歲以上,十八歲以下,好在達爾岱能生,他大哥明岱能生,二哥博爾津也能生,四哥也不錯。

  夠資格的竟然有七八人之多,這些人個頂個的蛀蟲,優(yōu)秀的好吃懶做,優(yōu)良的殺人放火。

  一比較,碩古莽簡直是活菩薩、大圣人,難怪達爾岱與戴佳氏之前千辛萬苦給他弄了個筆貼試來做,倒也不完全是寵愛幺兒的緣故,而是在覺爾察家鴨立雞群的過硬素質(zhì)。

  董亮連這些人名字都記不全,甚至年紀都有可能記錯一兩歲,眼下這個節(jié)骨眼只要能夠聽懂人話就行了,所以不論嫡庶將自己一個侄兒、一個弟弟都拔擢為三等侍衛(wèi),傳遞消息。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