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三國:董卓的脂肪模擬器

第10章 朝議(上)

三國:董卓的脂肪模擬器 熊蝦蟹 4185 2022-07-02 20:59:13

  劉協(xié)今年虛歲十歲,放在后世還是個二三年級的小學(xué)生。

  但是,生在這個時代,這個家庭,他在如此年紀,便已經(jīng)當(dāng)上了皇帝,是天下的主人。

  名義上,滿朝諸公的前程、生死,乃至天下人的前程、生死,都可以一言而決。

  他努力維持著自己身為皇帝的儀態(tài),盡量使自己小小的腳步看起來更沉穩(wěn)些,讓自己臉上的表情顯得嚴肅一些。

  然而,他終究才是小學(xué)生年紀,是個沒有母親撐腰,沒有舅舅幫扶的小孩子,肅穆的表情并不能完全掩蓋他內(nèi)心的不安,特別在看向董忠穎的時候。

  董忠穎看著面前正努力裝著大人的小人兒,忍不住一樂,隨機又生出一絲心疼來。

  不是心疼劉協(xié),而是想起了前世的自己,同樣小小年紀,同樣無依無靠。

  劉協(xié)顯然比年幼的董忠穎更成熟一些,很快掩飾好心中不安,上前兩步,朝著董卓迎來,微微一拜,道:“董相!”

  董忠穎也沒托大,拱手一禮:“見過陛下!”

  話音落下,群臣跟著道:“拜見陛下!”

  劉協(xié)一抬手,用稚嫩的聲音,說著老成的話:“眾卿平身,且入座!”

  群臣謝過,紛紛跪坐蒲團之上。

  董忠穎肌肉脹痛,不方便跪坐,也不想再爬臺階,便立在原地,開口道:“前日,曹操那賊子入我府上行刺,被我格殺,我已經(jīng)遣人抓捕其同黨,不知各位同僚可有線索?”

  王允一聽這話,心中咯噔一跳,面上卻無變化。

  其他大臣中,有不少那一夜參加王允夜宴的同僚,此刻也皆沉默不語。

  其他人自然也沒什么話說。

  劉協(xié)便道:“董相可無恙否?”

  “沒什么大礙,謝陛下關(guān)心!”

  劉協(xié)便道:“那便好,我宮中有好藥,等散朝后,董相可帶謝回去,眼下還是處理朝政吧!”

  群臣聞言,暗暗感激小皇帝解圍之恩,又看向董忠穎,暗道:就是不知他會不會就此揭過。

  司空荀爽怕董忠穎揪著不放,不等他說話,便連忙上奏道:“北平太守公孫瓚言高唐尉劉備劉玄德,功勛卓著,特上書表其為平原令,請陛下與丞相定奪。”

  董忠穎聽劉協(xié)說話,不但得體,且恰到好處,既討好了自己,又為群臣解圍,心中暗暗贊嘆,本想賣他個面子,沒料被荀爽搶了個先。

  但聽道劉備的名字,他微微一愣,心道:“我昨日還令李儒查探平原縣令是誰,準備先一步找到劉備,把他們?nèi)值苷械铰尻杹恚瑓s發(fā)現(xiàn),平原縣令還在出缺,正不知哪里打聽消息呢?!?p>  于是便問道:“劉備現(xiàn)下是高唐尉么?這個人我知道,乃是漢室宗親,頗有勇武,也曾與我并肩討伐黃巾,做一個縣令有些屈才了,不如招入洛陽,做個驍騎校尉?!?p>  驍騎校尉就是原先曹操的官職。

  當(dāng)初曹操為西園八校尉中的典軍校尉,董卓為了拉攏曹操,加封他為驍騎校尉。

  如今還不是三國后期,各種將軍滿地走,校尉不如狗的時候,驍騎校尉已經(jīng)是比兩千石的高官。

  從一個二百石的縣尉直接晉升到比兩千石的高官,而且是京官,這得是多大得殊榮,區(qū)區(qū)劉備,也不知從哪里冒出來的家伙,他配么?

  這是朝中絕大多數(shù)官員的心聲。

  其實這種破格提拔不是沒有,譬如蔡邕、譬如荀爽。

  但他們早先就有出仕的經(jīng)歷,且出身名門,早已經(jīng)名滿天下,而劉備,眼下真得沒什么名聲。

  荀爽聽到董忠穎得話,也吃了一驚。

  一個四百石官員的升遷,尋常時候,連放到朝堂上議論的資格都沒有。

  他提及劉備,本就是為了打岔,把話題從刺殺引向正常朝議。

  董忠穎突然來這一句,實在讓他措手不及。

  荀爽道:“這會不會有些不妥?”

  董忠穎從后世來,向來是把劉備曹操當(dāng)作一個級別的人物看待的,既然曹操能當(dāng)驍騎校尉,那劉備來當(dāng)這個官又有什么問題?

  況且,他的主要目的是要把劉關(guān)張三人調(diào)入洛陽,掌控在手中,當(dāng)什么官職并不重要,便是給他個三公當(dāng)當(dāng),又能如何?

  這時,太尉黃琬道:“劉備何人,敢以漢室宗親自居,實乃不敬,一縣令足以表其功,驍騎校尉就過了!”

  黃琬不清楚劉備這個人,但聽董忠穎說兩人曾并肩作戰(zhàn),想來也是其黨羽,至于做過什么事情,有什么功勞,那就都不重要了。

  一句話,只要董卓想要的,他酌情扯一下后腿就好了。

  抱有同樣想法的人不在少數(shù),楊彪也開口復(fù)議。

  董忠穎哪能同意,下意識邁步,不想扯到肌肉,脹痛之下,面目忽然猙獰起來。

  其余官員見狀,頓時不敢再附和。

  董忠穎緩了緩,轉(zhuǎn)頭看向王允,問道:“王司徒以為如何?”

  王允心里著實不爽,心想:“劉備何人,竟要董卓問遍三公,我該如何應(yīng)對?”但董卓相問,他不敢不答,更不敢反對,便試探道:“按制,縣尉遷升縣令,理所應(yīng)當(dāng),若加封驍騎校尉的確有些不妥,但既是丞相保舉,也當(dāng)酌情考量,不如先招入朝中,封一六百石郎官,觀其才干,再做升遷,如此便不算違制了?!?p>  董忠穎聽他說不妥,臉色更加陰沉,待聽他話題一轉(zhuǎn),提出了一個過渡方案,便又多云轉(zhuǎn)情。

  只要名正言順把劉備三人召回洛陽便好,至于官職,無所謂了。

  于是董忠穎便笑道:“如此也好!便讓他入朝當(dāng)個議郎吧!”

  這既然是司徒的提議,百官自然不好再反駁,好在經(jīng)此一輪一輪,董忠穎已經(jīng)不再提刺殺之事。

  朝議繼續(xù)進行,百官所提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董忠穎只靜靜聽著,漸漸有些不耐煩起來。

  他前世就不喜歡開會,羅里吧嗦,效率太低。

  于是便把目光看向蔡邕。

  蔡邕也讀懂了了董忠穎的眼神中的意思:蔡公,該上正菜了。

  蔡邕深吸了一口氣,起身走入殿下,從袖中抽出一卷竹簡,躬身拜道:“臣蔡邕有本上奏!”

  便又小黃門上前接過竹簡,遞給董忠穎。

  這年頭雖然已經(jīng)有了佐伯紙那樣比較好的書寫紙張,但并未普及,特別是一些奏章公文,還是會用竹簡書寫。

  董忠穎打開竹簡,便見題頭寫著“選官六疏”,大致瀏覽一遍,果然是之前與蔡邕所定的科舉條成,并無篡改,便又遞給小黃門,上陳天子。

  殿下,蔡邕道:“自桓靈二帝起,先有黨錮之禍,又逢黃巾之亂,此皆外戚專權(quán)、宦官亂政、賣官鬻爵之故也,如今陛下欲重定宇內(nèi),當(dāng)從整肅吏治為始。整肅吏治又以選官為始。察舉制已行數(shù)百年,其中多有疏漏,當(dāng)做革新,臣有科舉之法,望陛下及諸同僚共議之!”

  劉協(xié)接過竹簡,掃過一遍。

  他雖然聰慧,有天子氣度,但終究太小,奏疏中的內(nèi)容還看不太懂,他也知道,這東西,他看不看都是一樣的,便又遞給小黃門,令其宣讀。

  小黃門接過竹簡,從頭朗讀:

  “選官六疏:”

  “整肅吏治,首在選官,選官之法,首推察舉,先論德行,再議才干。然德行判別,多有偏頗,常有沽名釣譽者竊據(jù)高位,使社稷日益衰頹。臣思良久,以為改革之道,當(dāng)先論才干,再論德行,今有科舉六疏,以獻陛下:”

  “其一……”

  百官靜聽小黃門朗讀奏章,心中卻泛起了波瀾。

  “豈有此理,察舉之法以行數(shù)百年,為我大漢選拔出無數(shù)才德兼?zhèn)渲?,蔡中郎此科舉之法,乃壞我大漢之根基也!”

  等小黃門朗讀完畢,第一個跳出來反對的便是光祿大夫楊彪。

  隨即黃琬道:“楊司徒所言甚是,蔡中郎也是曾是孝廉出身,你之才學(xué)天下皆知,莫非也是沽名釣譽不成?”

  司徒王允并沒有因黃琬稱呼楊彪為司徒而生氣,只是深深看了一眼蔡邕,又看了一眼董忠穎,心中冷笑,嘴上卻不發(fā)一言。

  司空荀爽與蔡邕頗有交情,不好直言反駁,也道:“滋事體大,當(dāng)慎重行事!”

  三公中,黃琬直言反對,荀爽雖沒提出發(fā)對之言,但“慎重”二字,已經(jīng)代表了他的觀點,司徒王允雖一言不發(fā),但前任司徒已經(jīng)明確說出了反對的話。

  百官見狀紛紛發(fā)表觀點,有那嘩眾取寵者,更是當(dāng)堂咒罵,丑態(tài)畢現(xiàn)。

  滿朝諸公竟無一人支持。

  董忠穎早已從模擬中得知這個結(jié)果,此刻親眼所見,也覺氣堵,便大聲喝道:“朝堂之上,如此喧鬧,莫不是進了菜市場!”

  此時雖沒有“菜市場”的稱呼,但這個詞言簡意賅,袞袞諸公,如何不明其意,皆靜默下來。

  王允此時終于開口,道:“不知丞相以為蔡中郎所奏如何?”

  董忠穎道:“察舉法自然是好的,不也出了我這樣殘忍好殺的權(quán)臣么?咱們當(dāng)官的互相勾結(jié),你推薦我的侄子,我推薦你的女婿,無非是利益交換,更有甚者,來一句舉賢不避親,嘴長在你們身上,還不是任你們說。我倒是不在乎察舉還是科舉,只要你們把自家子侄送到我丞相府來,幫我把這天下治理好,我也沒什么意見。”

  蔡邕一聽董忠穎這話,頓時懵了。

  說好了我上疏,你附議的呢?

  合著你把我坑進來,就是讓我當(dāng)個把子,好讓你逼迫他們把子侄送到你面前聽用?

  董忠穎看向蔡邕,微微一笑,又掃視眾人,道:“怎么都不說話了,是羞于與我這個國賊為伍么?”

  百官心道:“你倒是有自知之明!”但面上卻不敢言。

  正沉默間,忽聽一人道:“朝堂乃議事之地,丞相何必行恐嚇之事,察舉制歷經(jīng)數(shù)朝,不斷完善,縱有疏漏,再做調(diào)整便是,豈能輕易拋棄之,若重才輕德,到時候這朝堂上豈不是烏煙瘴氣?”

  董忠穎望去,認出乃是衛(wèi)尉張溫。

  張溫是董仲穎的老上司,中平三年平西涼之亂時,于長安受封太尉,后因兵敗免官,董卓入洛陽后封其為衛(wèi)尉。

  董卓向來瞧不起這個老上司,但是能夠征辟他為衛(wèi)尉,也算是給足了面子。

  但無論先前的董卓,還是現(xiàn)在的董忠穎都不知道的是,原本的歷史上,一年之后,張溫會變成董卓殺雞儆猴的那只雞。

  董忠穎笑道:“你我皆曾是花錢買官之徒,所謂烏煙瘴氣,說的不正是我們自己么?看來還不止你我,滿朝諸公,當(dāng)初未曾花錢的,怕是只有蔡中郎和荀司空了吧!”

  這話說得滿朝文武皆是臉紅。

  便是蔡邕和荀爽,暗道僥幸的同時,也不免苦笑。

  因為不花錢買官是因為這二人當(dāng)初都因黨錮得罪宦官,一個躲到了江南避禍,一個被囚禁在牢獄,根本沒有買官的機會。

  見滿朝之人再度沉默,董忠穎心知不好再挖苦他們,便道:“既然大家都不贊同蔡中郎之議,那便暫時擱置,進行下一項吧,最近某聽到一首童謠,言:西頭一個漢,東頭一個漢。鹿走入長安,方可無斯難。不知何解,可有人為我解惑。”

  這個童謠其實是昨日李儒現(xiàn)編的,自然無人聽過。

  但滿朝大臣,皆六百石以上,沒一個真笨的,哪里看不出其中有深意,只因謹慎,無人主動說話。

  董忠穎直接望向袁隗,道:“太傅為百官之首,袁氏一門家學(xué)淵源,博覽群書,不知可為我解惑否?”

  袁隗道:“我年事已高,頭腦昏聵,一時難明,還請相國勿怪!”

  董忠穎哈哈大笑:“您不是頭腦昏聵,而是清醒得很,就是謙虛而已!”又轉(zhuǎn)向蔡邕道:“蔡中郎刻熹平石經(jīng),為天下文宗,可替我解惑否?”

  這事董忠穎并未跟他通過氣,蔡邕也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但他是個實誠人,雖覺不妥,但還是老實答道:“‘西頭一個漢’,乃應(yīng)高祖旺于西都長安;‘東頭一個漢’,乃應(yīng)光武旺于東都洛陽。至于后一句,當(dāng)時說眼下會有大難,需要到長安,才能幸免,只是不知大難是什么,但童謠讖語,向來乃別有用心之人刻意為之,不可輕信?!?p>  董忠穎道:“蔡中郎是說需要遷都?”

  蔡邕心臟猛抽。

  我什么時候說要遷都了,我明明說得是不要輕信啊!

  董忠穎看到蔡邕一臉震驚得模樣,暗暗抱歉,但卻不會改口,而是沖群臣道:“蔡中郎說這童謠暗示我大漢要遷都,大伙覺得如何,再議一議吧!”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