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響馬九斤

第135章響馬山河1

響馬九斤 谷天一 3678 2022-09-30 23:23:22

  三月三,北海鎮(zhèn)萬物齊吟櫻花競開,玉蘭綻放枝頭如雪。

  自開春以來,不光北海鎮(zhèn)游人如織,整個登萊都迎來了海量的‘難民’。

  他們大多以家族為中心,自備糧草輜重,少則三五百人,多則上千人,丟掉祖宅田地,帶領族人家仆佃戶,千里迢迢趕往膠東。

  老弱婦幼坐上客運馬車,出手闊綽不問票價,花的全是亮晶晶銀光閃閃的北海銀元。

  佃戶們趕著大車牲口,沿著寬敞的大道,披星戴月向膠東進發(fā)。

  當九斤得知客運天天爆滿,能容納六輛馬車并行的馳道出現(xiàn)擁擠的情況后,迅速知會巡撫衙門和府州縣各衙做好接收準備。

  因為開春以來,天下風云突變,李自成和張獻忠兩路義軍在中原和湖廣如入無人之境,高歌猛進攻城掠地。

  韃子起兵六萬破關而入肆虐河北,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而朝廷的兵部尚書陳新甲剛被‘棄市’(斬首),朝臣百官和各路言官御史正在相互彈劾,忙著‘刷新吏治懲治貪腐’。

  整個北直隸縣鄉(xiāng)鄔堡中,最后的氏家大族終于失去了堅守的信念,在族長或員外帶領下,開始了遠避膠東的行程。

  府州有堅城的,官員豪紳們已經(jīng)開始募兵自保,并派出先生或家丁,私下聯(lián)絡義軍,以求護住城池家業(yè)。

  來到膠東的家族,最遠的來自湖廣四川漢中等地,最近的是德州濟南徐州之地的地主大戶。

  登萊巡撫衙門召集各縣衙集體辦公,在濰縣集中設立接收安置處,每個縣都搭起涼棚,拉起寫有本縣名稱的橫幅。

  文吏典吏巡檢府兵衙役全員出動,他們穿著繡有某某縣安民字樣的馬夾背心,左臂戴著繡有勤務字樣的袖標,每天四班倒,日夜不停的接收安置這些攜帶糧草輜重識文斷字的‘難民’。

  一個家族的人到達時間不同,他們根據(jù)各縣開出的安置條件,選擇中意的去處。

  一旦決定去處,對應的縣就會對他們造冊登級,檢查是否有疾病,是否為反賊細作。

  所有流程結束,等到他們全部族人到齊,安置處會分給他們一桿寫有某縣某鄉(xiāng)某村的大旗,在向導帶領下踏上新的行程。

  這股‘逃難’潮從正月初一開始,持續(xù)到三月底逐漸接近尾聲,在濰縣接收點的各縣官吏們,也終于獲得歇息,此時前來‘逃難’的鄉(xiāng)紳大戶每天已不足千人。

  登萊之地原本就是軍鎮(zhèn),各地衛(wèi)堡和軍墾土地遍布整個膠東,北海鎮(zhèn)只對交通要道幾個衛(wèi)堡進行修繕,其它九成的衛(wèi)堡和田地都處于荒廢狀態(tài)。

  而短短三個月,大部分衛(wèi)堡都分配給了‘逃難而來’的氏族大戶,這些人迸發(fā)出了令人咋舌的創(chuàng)造力。

  他們重新整修鄔堡的房屋城墻,雇傭人手恢復周邊荒廢的農(nóng)田,許多新來的家族居然能和當?shù)厝送瑫r完成春耕春播,如此驚人的速度令人咋舌。

  巡撫衙門發(fā)布安民舉措,新來的氏族將獲得新村莊命名權,三年內免收各種賦稅,和當?shù)匕傩找粯酉硎芗Z食保護價格。

  其它用工、求學、醫(yī)藥等都規(guī)定了詳細的扶助舉措,使這些人很快安居下來。

  原先荒廢中的鄔堡,被修繕一新,講究些的在邊界立起石碑或牌坊,上面寫著李家村、趙家莊、王家村等字號,這些村莊如雨后春筍,在膠東這片世外桃源競相冒出新芽。

  萊州府西北那片近百里荒灘,建起了巨大的兵營,這里的雜草灌木早就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整齊劃一的軍帳大營。

  這座占地八萬畝的軍營,是巡撫衙門出資興建,得益于登萊近二十年沒有派發(fā)勞役,此次動員整修營地,各縣都積極派出青壯,自備大車牲口,鐵鍬鎬頭趕往荒灘集結。

  根據(jù)事先劃定的區(qū)域,開始清理雜草,挖壕溝壘土城,僅用四十天就建成了能容納五萬大軍集訓的場地。

  最南端唯一的三進磚瓦房宅子,原是鹽巡司衙門,早在崇禎二年就已撤銷,在經(jīng)過整修后,成了新軍臨時總兵衙門。

  當?shù)侨R巡撫衙門派往兵部申請建軍的官吏返回時,兵部尚書被斬首的消息也傳到了萊州府。

  這位尚書最后簽發(fā)的命令,是同意登萊團練營擴兵三萬,組建登州軍,等候朝廷指令,進入中原剿匪。

  同時頒布命令,給予副總兵職銜名額一個,參將兩名,游擊將軍三名等衙門配屬職務名額。

  這份命令沒有內閣和皇上批復印章,但對于北海鎮(zhèn)來說已經(jīng)足夠。

  三萬名青壯走進軍營,從發(fā)式到服裝到被褥,全部與朝廷軍隊大不相同。

  新入營區(qū)的青年還不能稱之為兵,他們要經(jīng)過三個月艱苦訓練,才能領到作戰(zhàn)軍服和刀槍。

  登州軍的陸軍服飾為藏青色的短襟訓練服,單層圓筒帽帶硬殼帽檐,訓練服為小翻領,上衣有口袋九個,褲子口袋五個,牛皮寬腰帶黃銅扣,帆布膠鞋底半高腰。

  這些人換上新裝,精神氣立馬產(chǎn)生巨變,不再是三六九等最底層的草民草根,而搖身一變成了能改天斗地的英雄。

  衣服好換,新兵營三個月的筋骨錘煉和洗腦,卻讓他們領略到什么是洗筋伐髓。

  每天三更起,一個時辰爬高跳低玩命跑,很多人累的暈死過去。

  迎著朝陽洗漱休息,早餐的雞蛋肉餅沒等吃飽,在銅哨和鞭子催促下開始兩個時辰的隊列訓練。

  中午吃飽喝足,躺在壕溝里迷糊一個時辰,未等做出好夢,下午的各種器械訓練又是兩個時辰。

  夜幕降臨,他們洗干凈衣服,完成沐浴,換上常服,開始一個時辰識字讀報的學習。

  好不容易睡到半夜,沒等磨牙打呼嚕,就被叫起來站崗放哨,或集合起來跑上十里八里。

  三萬名青壯,在九十天魔鬼訓練后,除了受傷人員外,居然沒人申請退出,他們的堅持,終于換來了豐厚回報。

  首先就是個人建檔,這里面三成是孤兒,三成是游手好閑的紈绔子弟,三成是當年流民后代。

  這些開始混吃等死無所事事的青少年,憑著骨子里的倔強和被壓制血性的釋放,完成了做為步兵的第一關訓練。

  第二項就是福利,從新兵基地進入連隊,成為登州軍正式一員,當月開始,就能領到六枚銀元的餉銀,而同期的衙役和邊軍士兵也僅有三兩雜色銀。

  再一個就是他們領到了正式軍服,金邊紅色的五角星帽徽鑲嵌在圓形前進帽子上,藏青色短襟軍上衣有五枚黃燦燦銅紐扣,青色馬褲寬松得體。

  每個人的肩章都是一條杠,左臂章繡著刀劍盾牌圖,上面寫著陸軍兩個字。

  左胸口的胸章繡著登州軍字樣,右胸口胸章縫有繡著什長、小旗或總旗、百戶等職務名稱的標牌。

  百戶官都來自北海鎮(zhèn)馬隊的各級官員,他們識文斷字,都參加過至少幾十次的實戰(zhàn)磨練。

  他們的軍服款式布料一樣,只是肩膀上是硬牌,上面是一顆銀星,副千戶是兩顆銀星,正千戶是三顆銀星。

  總旗官以上的軍官,腰間右側是北海鎮(zhèn)兵工坊生產(chǎn)的六發(fā)裝左輪手槍,左側為彈藥、急救包,水壺等行軍裝備。

  新軍裝備的是杠桿式步槍,這款步槍在大員島保衛(wèi)戰(zhàn)中大放異彩,不管是荷蘭,弗朗基,倭寇和海盜,所有攻擊海島的人馬都被這款步槍打的稀爛。

  這款步槍輕便靈活,使用簡便,易于保養(yǎng),北海鎮(zhèn)也一直在大批量生產(chǎn),技術材料庫存全都能滿足要求,因此九斤拍板新軍裝備北海一式杠桿步槍。

  炮隊裝備有升級后的七十五毫米口徑步兵炮,和百人隊使用的六十毫米口徑曲射雙響炮。

  部隊編制三千人為一營,配步兵炮十門,雙響炮三十門,騾馬五千頭,大車三百輛,一個標準戰(zhàn)斗營人數(shù)控制在五千以內,全部實行騾馬化。

  登州軍根據(jù)北海鎮(zhèn)的財力,共組建三個陸軍營和一個三千人騎兵營,總人數(shù)一萬八千人。

  包磊成為新軍參軍,行總兵官一職,新軍贊畫由岳琦擔任、同知、僉事、鎮(zhèn)撫、經(jīng)歷、知事、吏目、倉使等總兵衙門官員和朝廷各衛(wèi)并無二制,其它千總百戶也全部有北海鎮(zhèn)馬隊成員擔任。

  唯獨炮營單列,都統(tǒng)官由西夷威廉姆斯擔任,總數(shù)五十門步兵炮,加輔兵共一千五百人,西夷占了八百七十人,隨軍牧師十五人,由湯若望擔任鎮(zhèn)撫一職,并負責火炮養(yǎng)護修繕。

  北海一式杠桿步槍,以千為訂單數(shù),價格降到一千八百銀元一桿,北海銀元一枚能買到五發(fā)子彈。

  這個價格,在內地基本沒人采購,反而荷蘭印度公司,英吉利,西班牙,葡萄牙,和天主教會都下了大宗訂單,最少葡萄牙訂購三千桿,最多的則是教會,下了兩萬桿步槍訂單。

  好在登州軍三千人騎兵營,裝備的是拉栓式騎步槍和新式馬刀,這才減輕了新軍步槍生產(chǎn)的壓力。

  在七月底新軍成立大會召開前夕,一萬八千桿北海一式步槍,三百把左輪手槍全部到位。

  1642年八月一日,登州軍陸軍正式授旗,他們的營房設在濰縣九龍山和濰水河畔西岸,冬季來臨前將全部入駐新軍營。

  受邀參加登州軍建軍典禮的嘉賓,大多提前半個月入駐北海鎮(zhèn)迎賓館。

  整個山東除了山東巡撫衙門和濟南府衙門沒有派出代表外,其它各府州縣的官員紛紛匯聚萊州府。

  對于各地巡撫知府,剛開始的時候,朱萬年和洪恩炤還出城迎接,后來發(fā)現(xiàn)官員越來越多,這兩人嚇的冷汗直冒,無論如何不再安排接送事宜。

  九斤無奈,只好讓王錚以北海鎮(zhèn)的名字,在濰縣設計迎賓處,專門迎接前來觀禮的嘉賓。

  發(fā)出的三百份請柬,來了近五千多人,更為辣眼的是各地藩王郡王,成群結隊向膠東而來,好在他們沒有擺出藩王儀仗,也沒府兵隨行。

  九斤得知稟報后,命李春親自出面接待各地藩王,并告知他們不能以宗室身份招搖過市,否則便返回自己封地。

  好歹將各路賓客安排妥當,做為登州軍海陸空三軍大帥,九斤也終于有機會穿上那套御賜金甲。

  這套金甲自從京城拉回來,就放在牛頭山白云觀的書齋里,當巡撫朱萬年說起九斤應穿這身御賜甲胄時,九斤半天都沒想起自己有身金甲。

  因為太和山張真人給自己做的鱷魚甲一直放在四季園內,九斤早把御賜金甲忘到九霄云外了。

  當朱萬年提起此事,九斤即刻打發(fā)包力回牛頭山將這套甲拉到四季園。

  當把這套金甲擺放到木架上時,朱萬年大吼道:“見甲如見君,諸位同僚,拜~,二拜~,再拜~。”

  在九斤愣神的時候,這老貨已領著各府州縣的官員對著金甲和九斤完成了三拜。

  拜完后朱萬年招呼道:“諸位,一起動手,為天下兵馬大元帥穿甲~?!?p>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