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仙俠

我在黃泉好撈尸

第97章 北狄來犯

我在黃泉好撈尸 波妞他爹 2556 2022-09-07 19:45:37

  一夜之間,京都再次沉寂,天空濃云密布,恰如此時的人心,很是憋悶。

  汝南王接任太傅之位不足一日,朝廷剛剛有了主心骨,正是諸事待舉、百廢待興之時,但北境卻傳來噩耗。

  北狄大軍壓境了!

  這是長城邊軍送來的消息。

  長城邊軍先后派出百名驛卒,通通路遇伏擊,只余一人沖出重圍,不顧滿身傷勢奔赴京都,將消息送到了朝堂之上。

  滿朝文武在太極殿里爭吵了一夜,有人主戰(zhàn),有人主和,還有人和稀泥,始終沒個結(jié)果。

  可憐那堂下的驛卒等的焦急萬分。他還要等朝堂議出個結(jié)果,好回去復(fù)命。

  天將破曉,百官們翹首以盼,都等著汝南王拿主意。

  遇事不決問太傅,這是朝廷的規(guī)矩。太傅位居百官之首,責任也當居首。

  殊不知,此時汝南王正心中罵娘,只恨自己來的太快,新官上任第一天就遇上這等棘手之事。

  汝南王欲哭無淚,感覺自己就像個背鍋的,第一次覺得這位子好燙手。

  太保衛(wèi)博玉同樣在看他,露出滿眼期許,希望這位新太傅站出來一言已定、穩(wěn)定大局,不求展現(xiàn)過人之資,但至少能德配其位。

  楚王瑋卻是面露譏諷。他身為司南皇族,太清楚這位四爺爺是什么貨色了。

  果然,汝南王裝作思索良久,但腦袋里實則一團漿糊,說了一大堆冠冕堂皇的話,卻遲遲說不到重點上。

  滿朝文武都是老江湖了,豈能看不出汝南王的虛實,紛紛暗道“草包”。

  堂下的驛卒見狀實在等不及了,大著膽子道:“各位仙官大人,軍情十萬火急,還請速速決斷!”

  汝南王聞言一滯,突然眼睛一亮,自以為想到一條妙計,指著驛卒道:“大膽!我朝與神國承平日久,些許邊患何足掛齒。此人妖言惑眾,定是北狄奸細!”

  接著,他又吩咐左右侍衛(wèi)道:“把此人速速拿下,大刑伺候,讓他招供!”

  驛卒目瞪口呆,被侍衛(wèi)拖了下去。

  他萬萬沒想到,自己歷經(jīng)艱辛,沒死在北狄賊寇手中,竟是要死在自己人手里。

  百官們同樣錯愕,不懂太傅此舉何意。

  那驛卒的身份,還有邊軍信件的真?zhèn)?,早已一一驗核清楚,又豈能做的了假。

  難不成是為了封鎖消息,穩(wěn)定人心?

  可紙終究包不住火。

  北狄大軍壓境之事千真萬確,長城邊境岌岌可危。是戰(zhàn),是和?總要定個調(diào)子,才好行事啊。

  但令群臣大跌眼鏡的是,汝南王卻是沾沾自得,打了個哈氣后便宣布朝會結(jié)束,準備各回各家,沒了下文。

  難道這是要讓大家一起當鴕鳥,當做北境什么事都沒發(fā)生嗎?

  群臣齒冷。

  就算是主和派,也大加搖頭,只覺自己也比太傅有勇氣,至少敢背負罵名,直言不諱。

  太保衛(wèi)博玉失望透頂,蹣跚站出道:“圣上,老臣愿率兵北上,就算拼了這把老骨頭,也絕不能讓北狄南下半步!”

  說完,他重重跪地,磕頭不起。

  “太保這如何使得!”

  永平晉惠皇帝大吃一驚,急急跑下龍椅將衛(wèi)博玉攙起。

  他雖不太聰明,但也知這位老臣忠心耿耿,是父皇生前最為倚重的臣子之一。

  衛(wèi)博玉老淚縱橫,與皇帝互把雙臂,再次進言道:“圣上,軍情如急火,怠慢不得啊。是戰(zhàn)是和,要早作決斷??!”

  皇帝吶吶不言,半晌才道:“北狄來犯,是因為吃不飽飯嗎?我泱泱仙朝不缺糧食,不如施舍一些給他們,也好過讓將士們出生入死?!?p>  他自小就未出過京都,登基之后更是未曾出過宮,只在奏折紙面上見過長城北境的描述,連北狄人長什么樣子都不知道,哪里能體會到衛(wèi)太保的心境。

  甚至,他連如今的大晉正在飽受大旱之災(zāi)都不知情。今秋各地禾田枯死無數(shù)、顆粒無收,佃農(nóng)們紛紛成了流民,四處逃難去了。

  仙朝自身都難保,哪還有余糧給神國。沒了糧食,百姓們吃什么?總不能都吃肉粥度日吧?

  太保衛(wèi)博玉身體一顫,心中徹底沒了指望,整個人都蒼老了許多。

  “圣上,此言萬萬不妥!”

  楚王瑋終于站出身來,直言不諱道:“北狄亡我之心不死。以糧求和,無異于割肉飼虎,終會落入虎腹。

  臣添為衛(wèi)將軍一職,保境安民義不容辭。還請圣上準許發(fā)兵,臣愿帶兵北上,不蕩盡北狄賊寇、肅清邊患,絕不收兵!臣愿身先士卒,縱是馬革裹尸,也不讓北狄笑我朝無人!”

  他的聲音回蕩在太極殿內(nèi),久久不絕,讓主戰(zhàn)派們熱血澎湃,激動不已。

  見楚王慷慨激昂,皇帝也深受感染。他雖不懂軍務(wù),但他相信大皇兄。

  就在皇帝即將點頭答應(yīng)時,殿內(nèi)的主和派坐不住了,急急勸阻道:“兵乃兇事,不可不慎吶~”

  說完說去,主和派還是老一套說辭,卻讓皇帝又猶豫了。

  楚王瑋緊握雙拳,目露煞氣,簡直殺人的心都有了。

  就在雙方爭執(zhí)不下時,皇后賈南風(fēng)從后宮趕了過來,開解道:“好戰(zhàn)必亡,忘戰(zhàn)必危。圣上,此事當從長計議。”

  皇后賈南風(fēng)的話雖然是萬金油,但比汝南王的鴕鳥妙計總要強些,兩邊都不得罪,算是給了雙方一個體面的臺階。

  皇帝一向耳根子軟,見無人反對后,便從善如流,依了皇后的意思。

  與此同時,長城北境之地,北狄大軍紛紛渡過懸河,齊齊涌至長城之下,因為數(shù)量太多,密密麻麻,好似蝗蟲一般,遮天蔽日。

  長城之上的邊軍們,早已嚴陣以待。雖然他們勢單力薄,毫無勝算,但眼中卻無懼意。

  他們戊守北境多年,常有大小邊患戰(zhàn)事,與北狄人仇深似海。在他們心中,殺一個夠本,殺一雙賺一個,又豈會怕了。

  但令他們奇怪的是,北狄大軍集結(jié)之后,卻遲遲沒有發(fā)動進攻,與往常的做派大相徑庭。

  “爹,北狄人有古怪,他們圍而不攻,定是有所圖謀!”

  城頭上,一位青年小將突然向一位中年大將說道。

  “哼~不準叫我爹。記住,軍中無父子!”

  “諾,軍主,屬下知錯!”

  中年大將訓(xùn)斥過后,才滿意道:“不錯,北狄人確有古怪,此次一反常態(tài),不等懸河干涸,便大舉強行渡河,才讓我們措手不及啊。”

  北境寒苦,資源匱乏。

  若無大規(guī)模戰(zhàn)事,長城不可能長期駐扎大量軍隊,那樣耗費太過驚人,仙朝根本負擔不起。

  所以,平日里的長城只能駐守部分邊軍,零零散散的分布在綿延的戰(zhàn)線上。

  而這支邊軍便是大名鼎鼎的“龐家軍”。

  這對父子都姓龐,中年大將名叫龐連柱,乃是龐家軍的軍主。而青年小將則叫龐時安,自幼參軍,如今也是一名老資歷的校尉,手底下統(tǒng)領(lǐng)著一個營。

  此地除了時有邊患之外,便是十年一小戰(zhàn),百年一大戰(zhàn)。之所以如此規(guī)律,便是因為橫亙在兩國之間的那條懸河。

  懸河十年干涸三日,百年干涸三月。

  平日里,懸河難渡,只有花費不菲的代價,才能少量渡人。唯有趁懸河干涸之際,北狄大軍才能大舉入侵。

  但這一次,北狄卻是一反常態(tài),竟是耗費了海量資源,動用了上千艘渡船,不惜船毀人亡,付出損失近半的代價,才強行將大軍送至南岸。

  如此大規(guī)模的異動,不可能避得過龐家軍的耳目。

  但讓龐家軍始料未及的是,自己守護的大后方竟然出了問題。那些接連被派出去報信的驛卒近乎死絕,使得北狄大舉入侵的消息被耽擱了不少時日。

  軍主龐連柱身經(jīng)百戰(zhàn),敏銳意識到朝中有人勾結(jié)北狄。不然,龐家軍用命守護的大后方,何以出現(xiàn)北狄的幫手?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