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整頓
聽到李邦華的命令之后,張長應不由得下意識的看了一眼校場下那些白發(fā)蒼蒼的老爺兵。
這要是按規(guī)定,讓他們出早操晚操,這些老爺兵,還不得當場死給他看啊。
回頭要是因為操練再弄出幾百條人命,他這五軍營統(tǒng)領(lǐng)還干不干了。
所以張長應覺得,這操……出不了。
“御史大人。”
張長應硬著頭皮開口說道:“士卒們平日里因為借調(diào)事務諸多,疏于操練,這直接恢復,是不是不太好啊?!?p> “萬一……”
張長應說到這里的時候,有意無意的讓開了一點身形,好讓李邦華能看到后面的老爺兵,然后才繼續(xù)說道:“萬一要是有人因為吃不消操練,直接猝死,那我等恐怕都承擔不起這個責任啊?!?p> 根本就不用張長應特意點出來,李邦華就知道張長應說的是什么人。
而他之所以要嚴格監(jiān)管早操晚操,并提出十五日考核一次,就是為了清退這些老爺兵。
所以他面色冷峻的開口說道:“每日操練,本就是士卒應盡的義務?!?p> “如今,本官杜絕了戰(zhàn)役,準時發(fā)放糧餉,讓他們每日操練,這不是應有之理嗎?”
李邦華先是訓斥了張長應一句,然后又稍微松了一點話鋒,開口道:“如今京營的狀況,本官也是看在眼里,所以你無需跟本官繞圈子?!?p> “這些士卒,能操練的就留下,不能操練的,本官可以做主,這月給他們發(fā)雙餉,讓他們直接離開京營。”
“但本官丑話說在前面,機會只有一次,錯過了這次機會,等到考核不達標時被淘汰,本官保證他們除了原本的餉銀,多一文錢都拿不到?!?p> “這……”
張長應有些面露難色,他感覺今天這一天,李邦華凈給他出難題了,“御史大人,你若是給他們自行退出的機會,卑職擔心到時候三大營的人會走干凈啊?!?p> “走干凈了,那就重新招人!”
李邦華沒有絲毫妥協(xié)的意思,“京師三大營,乃是我大明的立國之本,也是我大明最后的屏障?!?p> “就憑眼前的這些老弱病殘,他們連刀都舉不起來,本官還能指望他們保衛(wèi)大明嗎?”
“本官今日不妨與你們直說了,這次本官已經(jīng)做好把命留在三大營的準備了,除非本官死了,否則從今以后,三大營就必須按照本官的標準來。”
“本官不管你們想做什么,也不管你們身后有誰撐腰,總之誰敢阻撓本官,本官就殺誰!”
說實話,三大營的餉銀標準一直都不算低,李邦華就不信,自己將餉銀發(fā)到位之后,還會有人想走。
李國楨雖然是京營提督,但就憑他那個只知道撈錢的酒囊飯袋,他才能影響幾個士卒。
更何況,京營士卒羸弱不堪,就算退一萬步來說,京營士卒全都走干凈,那又能如何?
有陛下給撥的銀兩,他還怕召不到士卒嗎?
看著神情堅決,毫無轉(zhuǎn)圜余地的李邦華,張長應不由得嘆了口氣,覺得自己活像一個風箱里的老鼠,兩頭受氣。
“御史大人既然已經(jīng)有了決斷,那卑職就不多說了?!?p> “只是卑職還有一事想要請教大人?!?p> 張長應深吸了口氣,然后盯著李邦華,開口說道:“御史大人剛才說,現(xiàn)有的士卒登記造冊,那被借調(diào)出去的士卒怎么辦?還有一些‘不在此地’的士卒又應該怎么辦?”
“根據(jù)兵冊的記載,這上面可有十幾萬人呢,御史大人若是真把他們一口氣全都給清退了,卑職擔心會出現(xiàn)問題啊?!?p> 張長應跟李邦華兩人都很清楚,所謂十幾萬人,只有渺渺兩三萬真實存在而已,剩下的都只是在兵冊上登記的名字。
但只要兵冊上登記的有名字,那京營就得按這個名冊發(fā)餉銀,至于這份餉銀最后落到誰的手中了,自然不言而喻。
而這吃空餉一事,牽涉的人太多,涉及的問題太大。
這后面牽扯的人和事,即使李邦華身為左都御史,也根本就扛不住的。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剛才杜萬才會不顧李邦華的身份,直接跳出來跟李邦華對著干。
而此刻,張長應再問一遍這個事情,就是為了確定李邦華是不是真的已經(jīng)下定決心這么做的。
聽到張長應的問題,李邦華沉默了許久。
按照他的性格,這個問題根本就不用問,除了被借調(diào)出去的士卒之外,別的那些吃空餉的,他會毫不猶豫的直接給清退。
畢竟,他剛才已經(jīng)說過了,為了整頓京營,他連自己的命都不要,還有什么可怕的。
但問題是,昨天老朱找他的時候,對他下了嚴令,讓他只練兵,別的事情不要管,所以他若是直接清退這些人,這屬于抗命。
“呼……”
李邦華深吸了口氣,決定回去之后再去找皇帝,做一下最后的嘗試,看能不能改變皇帝的主意,“清退他們的事,先緩緩吧?!?p> “此事,等本官請示了陛下之后,再作決斷吧。”
“是。”
張長應聽李邦華這么說,心中不由得微松,只要李邦華不強硬到底,那這事還算好解決。
至于請示陛下,對京營上下其手的人這么多,等李邦華的這個奏折遞到內(nèi)閣的時候,到時候肯定免不了又是一通扯皮。
以張長應對崇禎的了解,他覺得這事到最后肯定又會不了了之了。
而他都能想明白的問題,他相信李邦華肯定也看的一清二楚,之所以在知道這個結(jié)果之后,還說讓陛下處理,在張長應看來,這就是李邦華不想把李國楨他們逼的太急,也稍微妥協(xié)了一步。
張長應覺得這樣挺好,只要大家不鬧翻,不影響他當這個五軍營統(tǒng)領(lǐng)拿俸祿,你們在暗地里,愛怎么斗就怎么斗,他根本就懶得管。
商議完畢士卒的事情之后,李邦華又繼續(xù)開口說道:“除了士卒要操練之外,三大營所有的裝備也要跟士卒一樣,每月檢查兩次?!?p> “不管是兵甲、戰(zhàn)馬、還是火器,只要達不到標準,全部淘汰下去。”
軍中之事,李邦華事無巨細的全都交代了一遍,并且還下令讓張長應從今日起,按照他的標準招募新卒,給三大營補充兵源。
按照李邦華的設(shè)想,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最多一個月,京營就能重新聚集起五萬以上的士卒。
而這些士卒,若是再訓練四個月,不敢說有多強,最起碼跟敵軍交手是肯定不成問題的。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都建立在不出意外的情況下。
可是想想李國楨,李邦華怎么都覺得不出意外的可能性很小。
只是這事也不是他能左右的,作為臣子,他能做的只能是盡人事聽天命,至于最后結(jié)果如何,只要他問心無愧,別的也管不了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