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千古霸王項羽傳

第十七章 懷王被廢與不幸遇難

千古霸王項羽傳 湛雷小子 4668 2022-07-14 05:32:50

  上章我們講了項羽入咸陽之后掘墓盜得一些金銀財寶,進行犒賞各諸侯和將士,還殺了兩個人,一個是秦降王子嬰,一個是向他諫言的韓生。項羽殺掉烹殺韓生的主要目的是殺一儆百,誰阻攔他東歸彭城和定都彭城的想法,都得死。但是彭城里還住著一個活佛,那就是項羽叔侄扶持起來的懷王熊心。當(dāng)時的懷王也就是14歲的小孩子,到項羽入主咸陽之后,也就是十六七歲的未加冠之人。

  天不可二日,國不能二君,項羽要回彭城定都,做一個名副其實的君王或帝王,就必須想辦法擼掉懷王這個傀儡君王,他才能名正言順的君臨天下。

  一、懷王無奈被廢

  項羽找來范增說:“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入關(guān),傳國玉璽也有了,秦降王子嬰及宗族全部清除,秦已滅,天下不可一日無主,我想東歸回彭城一統(tǒng)天下,亞父意下如何?”

  范增神情凝重地說:“各諸侯和將士從明公征戰(zhàn),不過是希望封侯拜相榮歸故里。今聽明公此舉,倒也合眾人之意,但須懷王隱退,然后即帝王之位,方能名正言順,以免天下人議論?!?p>  項羽覺得亞父說的很有道理,覺得這樣做最為妥當(dāng),于是令項伯帶著陳嬰等幾個文臣回到彭城,說服懷王退位。

  項伯回到彭城,覲見了懷王時說:“大王,識時務(wù)者為俊杰,魯公(項羽)大敗王離,九戰(zhàn)章邯,章邯俯首稱臣,各諸侯將士唯魯公命是從,魯公功高望重,……”

  還沒等項伯把話說完,懷王破口大罵:“汝等亂臣賊子,寡人已有詔命,先入關(guān)中者為王,沛公進咸陽入關(guān)中,你等嫉賢妒能,欲行不臣之事?!?p>  項伯那眼神一轉(zhuǎn),微微一笑地說:“大王此言差矣,昔日我叔侄看大王流落民間,生活艱難,好心扶持大王,亦為揚我楚國國威,以便號召天下共同伐秦。今大王身無寸功,坐享其成尚不知足——昔日發(fā)兵救趙,大王有意削弱我叔侄等人兵權(quán),派宋義為主將,又派沛公西進咸陽,沛公雖先入咸陽,但我侄兒在巨鹿與秦軍主力浴血奮戰(zhàn),沛公才得以順利攻入咸陽,滅秦之大功實屬我叔侄等楚軍將士,如今魯公寬宥,準(zhǔn)許大王自行退位,尊為義帝,還準(zhǔn)許大王享受封邑,做一方諸侯,還望大王順天應(yīng)命。”

  懷王雙眼充滿的憤怒,一臉茫然地苦笑說:“寡人早就知道會有這么一天,恨我當(dāng)初心太軟不聽宋義大夫之言——也無今日之禍?!?p>  項伯也毫無示弱地說:“你廢話少說,我們敢扶持大王坐享其成,就不怕大王殺我們,我們有這個信心和把握。如果不是我們叔侄當(dāng)時納你為王,你還在牧羊呢!還能坐在這大殿上跟我如此說話嗎?我勸你還是識趣點,免得君臣一場,留下尷尬!”

  項伯說完,扔下一張早已為懷王量身定做的退位詔書,氣勢沖沖地離開了。詔書掉落在懷王面前,懷王癱坐于地,一旁的太監(jiān)攙扶起懷王,懷王神情恍惚、自言自語地說:“難道寡人之命真該如此!”

  太監(jiān)說:“大王,節(jié)哀順變!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大王不要自暴自棄,一定要振作起來,尚且應(yīng)了他,日后再作區(qū)處?!?p>  第二天,同樣的時間同樣的地點,項伯又帶著人詢問:“大王想好了沒?那份詔書簽了沒有?”

  懷王說:“寡人同意你叔侄等人的請求,不過爾等要給寡人幾天準(zhǔn)備時間,理好一些家務(wù)事,做好一些交接工作,然后就簽。”

  又過了兩天,項伯又帶人過來催趲,懷王果然簽了退位詔書,而且還另行起草了一份詔書給魯公。項伯打開給魯公的那份詔書仔細(xì)看了看,覺得沒問題。

  項伯又跟懷王說:“識時務(wù)者為俊杰,我等叔侄也不是有意要為難大王,還請大王今天召集一下彭城所有文武百官前來王宮,當(dāng)面澄清大王是退位讓賢是自愿的?!?p>  懷王怎么也沒想到,項伯會如此逼迫他,讓他在天下人面前抬不起頭,但是此時說什么都遲了,盡管自己不簽這份退位詔書,他們叔侄照樣有辦法或根本就不要向我請示,直接把我這個傀儡的君王給廢掉,現(xiàn)在他們?nèi)绱诵市首鲬B(tài)只是礙于天下悠悠之口……

  二、項羽晉稱霸王

  項伯東歸彭城之時,項羽已經(jīng)在琢磨懷王退位之后,自己該以尊號君臨天下,他在猶豫之間,也只有軍師范增事事為其分憂。

  項羽找到軍師范增,問其尊號之事,范增想了想說:“尊號必須要符合古制,又要稱心如意,此事明公得請教飽學(xué)之士張良。張良最知歷代尊號了,如合明公之意,便是忠于明公,如若不肯,明公可以此為借口,除掉張良,以斷劉邦一臂膀。”

  這時候的范增還在仇恨他的鴻門宴三計被張良搞破壞,才致使劉邦鴻門脫險。范增哪里不懂尊號之事,分明是想逮住機會,施行他的借刀殺人的計策。

  項羽想都沒有,就點頭應(yīng)許了范增的建議,又高興地說:“亞父,那就有勞您辛苦一下,安排人去灞上請子房先生過來一趟,我要當(dāng)面向他請教尊號一事?!?p>  張良從灞上又來到鴻門,進魯公軍帳行了禮,魯公見張良來,也是很客氣地請他坐,還吩咐虞姬給他端茶倒水。張良說:“魯公好生福氣,能娶得如此美若天仙,且禮貌有加的妻子,子房自愧不如呀!”

  項羽面帶笑容地說:“先生您見笑了,虞姑娘與我,也是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是姻緣巧合——如今虞姑娘也是隨我四處奔波,多虧她在我身邊對我細(xì)心照顧……”

  張良微笑地說:“魯公不但仗打得,還有一個上好的賢內(nèi)助,真是好生福氣??!魯公今天請我來,不單單是喝茶與嘮家常吧?”

  “先生真乃爽快之人,項某才疏學(xué)淺,是有一事不明,要向先生請教,不知肯賜教否?”項羽也大大咧咧地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

  張良說:“明公如此抬愛,還望明公直言不諱,子房定當(dāng)竭盡全力無所不言!”

  “如今秦朝已滅,天下不可一日無主,項某欲王關(guān)中,但礙于未有尊號,聞汝博學(xué)多才,乃當(dāng)今飽學(xué)之士,又五世相韓,必知帝號,還請先生多多指教?”項羽這時很恭敬和虛心地向張良求教。

  張良這時,也毫無避諱盡心盡力地跟項羽講述了上古時代的三皇五帝的豐功偉績,又說了夏商周三代的帝王治理天下的遠(yuǎn)大理想,又說了春秋三小霸和五大霸主的勵精圖治,最后說到了戰(zhàn)國七雄的天下紛爭……張良在項羽與虞姬面前侃侃而談,盡顯博古之才華。

  項羽聽到張良那番話,心里對張良多了一份敬意,又回想前些日張良在鴻門宴上誓死保護劉邦脫險的豪情萬丈,越想越敬佩,也越想越愛惜。

  這時虞姬好像看懂了項羽的心思,知道項羽愛面子,一時不肯定說出愛才之心,虞姬就接過項羽的話匣說:“先生博學(xué)多才,世之良相也,不知先生為何昔日欲鴻門拼命保護沛公周全?!?p>  “讓虞姑娘見笑了,我原為世代事韓,無奈沛公在西進途中曾經(jīng)幫韓王出兵襄助,韓王要報答沛公之時。沛公因起兵之事,我曾經(jīng)襄助過沛公一些物資和人馬,所以沛公又為了報恩于我,于是在韓王那里請旨,借我隨他西進咸陽一用,到時再歸還!”張良一時吐露心聲。

  虞姬看張良如此作答,也知道他是一個仗義坦誠之士,便繼續(xù)跟他說:“先生大才,日后必定會有一番大作為,如今韓王微弱,魯公巨鹿打敗王離和章邯,蓋世之功也。不知先生肯屈尊魯公左右,魯公當(dāng)以日夜陪伴和請教先生,以成齊桓公與管仲之美名?!?p>  張良頓時慌亂了起來,也不知道是虞姑娘的意思,還是魯公的意思,但是虞姑娘說出來了,魯公定也有幾分心思向往,思考了半天才吞吞吐吐地說:“子房——慚愧,子房世代事韓,不敢損毀世代忠良之名。虞姑娘女中豪杰,子房乃沛公一借士,如今沛公在咸陽與魯公相見,子房使命已畢,不日即將回到韓王身邊,還望虞姑娘見諒?!?p>  項羽在一邊受教了一番,對張良的一身才華和正氣暗自稱許,看張良也是軟硬不吃,就出來打斷虞姬的話說:“先生,王號雖然適合古制,但不適合今天的天下形勢;霸業(yè)雖合于今,但未盡于古。若合古今而兼有之,不如稱楚霸王。我生于楚,長于淮河以北的西楚之地,稱西楚霸王可好?”

  張良見剛才那番三皇五帝等羅列,項羽已為自己想說尊號,就趕緊跪下來說:“恭喜霸王,西楚霸王這個名字好聽又恰當(dāng),那張良在此就先行恭賀過霸王了?!?p>  “先生,快快請起,若不是先生剛才那番高論,我真不知給自己起個什么樣的尊號……”項羽雙手去把張良扶起來。

  項羽的尊號,也就這樣地定了下來。

  三、義帝不幸遇難

  話說項伯去彭城討得懷王退位詔書后就匆匆趕往咸陽,這一來回就過了一二十天。在項伯東歸彭城請詔之時,項羽也沒有閑著,向張良討教完成了尊號之事,此時的項羽可謂春風(fēng)得意好事連連。

  一日,項伯趕往咸陽宮見了項羽,跟項羽一一祥說了懷王退位一事的經(jīng)過,然后把兩封詔書遞給項羽,項羽說:“叔父,您辛苦了,回去休息吧!”

  項伯走后,項羽打開懷王給他的詔書一看,里面寫著:

  寡人曾淪落異地牧羊,年方十四,承蒙武信君與魯公等人垂憐,納寡人為王,得以錦衣玉食,幾年來,寡人文不能治國,武又不能安邦,身無所長,又無寸功,有愧于天下臣民。寡人聞魯公大戰(zhàn)巨鹿九死一生,打敗王離九戰(zhàn)章邯,數(shù)月之間掃清環(huán)宇,大合諸侯,立曠世之奇功,天下望而歸心。寡人今效堯舜禪讓之德,望魯公體恤寡人之意,憐惜天下萬萬之臣民,早日匡扶天下,以順天下臣民之心。

  項羽看畢,覺得懷王寫得倒也實在,言語之間情真意切,這時項羽到覺得自己咄咄逼人,但是事以至此,也沒有其他辦法了。于是選擇良辰吉日召集各諸侯和楚國文武大臣,隨即舉行尊號之典。

  項羽找來范增,范增給項羽定下了良辰吉日,順便又給項羽起草了一份尊號之詔。

  數(shù)日后,魯公項羽召集各諸侯與文武百官齊聚一堂,他穿著黑色王服,頭戴王冠,站在宮殿大堂之上的中央,各位諸侯和文武百官拜畢,命令陳嬰宣讀懷王退位詔書與禪讓詔書。

  陳嬰讀畢,大堂之下各諸侯和文武百官紛紛跪祝恭賀魯公項羽榮登王位大寶。

  項羽整了一下自己的衣冠,深情地看著各位臣工說:“寡人承蒙諸位的愛戴和支持,得以滅秦。昔日巨鹿之戰(zhàn),寡人承蒙列位臣工鼎力支持,如今又蒙懷王寬宏大量,以堯舜之德昭告天下,寡人當(dāng)順從天意,勤政愛民。懷王雖無功隱退,但寡人念其為楚懷王之后裔,欲尊其為義帝,封其地而王之,寡人亦不日東歸彭城,屆時各位臣工皆有王侯將相之爵……”

  臺下各諸侯和文武百官齊聲跪呼:“陛下仁義,陛下英明,臣等遵從陛下旨意?!?p>  朝會散畢,范增獨自去找項伯商議義帝遷徙之事。范增說:“古時候帝王擁有土地數(shù)千里,而且要居住河水之上游,老臣倒是想到了一個地方,也是楚國就地,與當(dāng)年投江而死的羋大夫相距不遠(yuǎn)……”

  項伯高興地說:“那好啊,軍師想的周到,那義帝遷徙之后,又將如何?”

  范增愁眉苦臉地說:“這也是我正要擔(dān)心之事,畢竟陛下不忍心殺害義帝,又想得仁義之名,我等為人臣子,理應(yīng)為陛下分憂?!?p>  項伯沉思了片刻:“軍師之意,莫非要在義帝遷徙途中,暗中設(shè)下陷阱或埋伏,讓義帝……”

  “是的,此事要做就要做的干凈利落一點,還要保證萬無一失,方能無后顧之憂?!?p>  項伯聽懂了范增的意思,他便拱手說:“還請軍師放心,這事包在項伯身上?!?p>  范增也毫無遮掩地說:“此事唯有令尹大人才能辦得到,老臣就等候令尹大人的消息了?!?p>  范增與項伯一起到王宮里覲見霸王說:“不知陛下想到把義帝封地定在哪里?”

  “朕也為此發(fā)愁,亞父和叔父前來一定是為朕分憂此事的吧?”項羽高興地問范增與項伯。

  “做臣子的,當(dāng)然要為陛下排憂解難,臣等已經(jīng)為陛下草擬了義帝之封地與何時動身遷徙,正要上報于陛下恩準(zhǔn)呢?!狈对雠c項伯同一口吻。

  項羽看了項伯遞上來的奏折,看畢在案牘之上,大筆一揮就同意了。

  次日清晨,桓楚、于英領(lǐng)命到彭城催促義帝遷往封地居住,懷王早就做好了遷徙的準(zhǔn)備,只等魯公的詔書即可隨行。

  義帝帶著家小前往封地,行至長沙,快到封地郴縣,由于恰逢雨季時節(jié),狂風(fēng)暴雨,大霧彌漫,忽然一股強風(fēng)把義帝一家大小幾口人所乘之舟盡相摧毀,舟與人皆喪于江中不見蹤影。

  而腰藏刀刃之人,一直埋伏在江岸邊等待,他們一連數(shù)日,也是等得內(nèi)心萬分焦急,恰逢前些幾天又天降大雨,遲遲不見義帝人影,若是讓義帝逃脫回到封地,那再行刺殺可就難了。

  就在這群劊子手正在愁眉苦臉和憂心忡忡之時,只見一行漁夫老翁打撈得幾人白布蓋著,在岸邊哭泣,他們跑過去一看,原來是義帝與他母親幾個人。這下倒好,不用他們動手,義帝就喪命于江中也算是天命所歸,他們只好趕回咸陽交差。

  義帝不幸遇難,舉國臣民為哀痛和惋惜。之后霸王便大肆分封天下諸侯,霸王項羽將如何分封天下諸侯,下章將與諸位讀者揭曉與分享,還望繼續(xù)觀看,謝謝!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