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章 位卑豈敢忘國憂
翌日,楊銳就在襄陵縣的范圍之內(nèi),招募士卒,購置馬匹,鍛造武器盔甲。
此時的漢帝國在黃巾之亂的沖擊下,已經(jīng)風(fēng)雨飄搖,幾有傾覆之危。
面對聲勢浩大的黃巾軍,大漢能拿得出來的可戰(zhàn)之兵實在不多,可謂是捉襟見肘。
所以劉宏不得不下旨,各州郡官吏世家,可自行組建義軍,招兵買馬,以防備黃巾軍的來襲。
在這樣的詔令下,楊銳得以肆無忌憚的打造武器裝備,招募士兵,組織一支只屬于自己的私人軍隊。
私兵的規(guī)模不大,只有八百人,足夠楊銳作為晉身之資,用來加入官軍,一起討伐黃巾軍的。
“叮叮當(dāng)當(dāng)!”
“滋啦——”
鐵匠鋪內(nèi),光著膀子的鐵匠正在拿錘子敲擊著槍、矛之類的武器,注模成型,一把嶄新的兵器就新鮮出爐。
從箭簇、弓弩、槍、矛之類的兵器,到士卒身上的盔甲、戰(zhàn)衣,日常所需的口糧,甚至是戰(zhàn)馬的草料、鹽巴、麥糠等等,一應(yīng)俱全的東西,楊銳都要“出血”。
真是花錢如流水!
此時,楊銳就在鐵匠鋪中,端詳著剛剛被鍛造出來的一柄長戟——青龍戟!
戟的長柄上,鐫刻著五爪龍騰云駕霧,吞云吐日的景象,栩栩如生。
戟刃只有一邊,戟尖銳利,寒氣逼人。
戟是古代的一種兵器,在戟桿一端裝有金屬槍尖,一側(cè)有月牙形利刃通過兩枚小枝與槍尖相連,可刺可砍,分為單耳和雙耳。
單耳一般叫做青龍戟,雙耳叫做方天戟!
“公子,這把青龍戟,戟長一丈二,乃是由鑌鐵打造,重九十斤,非猛士而不可駕馭。尋常漢子能拿起這般沉重的武器已經(jīng)是了不得,更何況是上陣廝殺?”
看見楊銳居然輕輕松松的將這柄青龍戟拿在手中,毫不費力的模樣,在一側(cè)的鐵匠頓時嘆為觀止!
九十斤?
楊銳覺察不出來,手中的這桿青龍戟有九十斤。
不過,他想到漢代的重量計量單位,跟現(xiàn)代是有所不同的。
漢代重量單位有:豆、銖、兩、斤、鈞、石。
合十六兩為一斤,一廳之重也應(yīng)以250克為標準。
所以,真正來說的話,楊銳手中的青龍戟,其實是五十斤不到。
饒是如此,能提著這般沉重的武器,在戰(zhàn)場上廝殺,普通的武將都辦不到。
“主公,營外有一自稱楊縣徐公明的人求見!”
“徐公明?”
楊銳頗為疑惑。
他原來的記憶中,可沒有“徐公明”這號人!
不過,此人求見,定有大事!
于是楊銳便親自到營寨門口迎接。
值得一提的是,短短三日之內(nèi),楊銳已經(jīng)募集到士卒五百人,便在這襄陵城外,安營扎寨,形成一座小型的營寨。
工匠們都被集中到營中,為楊銳的私人部隊打造武器盔甲。
走到營寨門口的時候,楊銳這才反應(yīng)過來。
河?xùn)|楊縣人,姓徐?
徐公明?
難不成是歷史上曹魏的“五子良將”之一的徐晃?
要知道,襄陵邊上就是楊縣,楊銳能碰上徐晃的概率可不小。
“楊縣徐晃,見過公子!”
徐晃連忙向楊銳抱拳行禮。
“見過公子!”
在他的身后,還有十多名背負弓箭,或腰懸利劍,手中拿著長矛、鐵叉之類的漢子,此刻都異口同聲的朝著楊銳行禮。
“不必多禮?!?p> 楊銳分明能從徐晃的眼中,看見一抹失望之色。
顯然,楊銳看起來不過是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郎君,恐怕不堪大任!
意識到這一點的楊銳,也是頗為無奈。
正所謂嘴上沒毛,辦事不牢!
自己這般小的年紀,難怪會被他人看輕!
“徐壯士,不知爾等見我,所為何事?”
“公子,實不相瞞,在下聽聞公子在襄陵募集鄉(xiāng)勇,準備隨官軍一同圍剿黃巾賊,故我等有報效朝廷之志,欲投奔于公子麾下!”
徐晃瞥了一眼跟前的楊銳,搖搖頭道:“只是現(xiàn)在看來,公子恐不值得托付也?!?p> “徐公明,汝是小瞧吾乎?”
“不敢?!?p> 聞言,楊銳將手中的青龍戟插在一側(cè)的地上,“咚”的一聲,青龍戟沒入泥土中五寸有余。
楊銳朗聲道:“位卑豈敢忘國憂?我楊銳固然年少,卻不忍見蟻賊作亂,涂炭生靈,禍亂天下!”
“昔日項橐七歲為孔子師,甘羅十二為秦上卿,霍驃騎十七歲隨衛(wèi)青擊匈奴于漠南,受封冠軍侯?!?p> “楊銳不才,何不能以年少之身,報效朝廷矣?”
好一個位卑豈敢忘國憂!
徐晃心中暗贊,臉上更是情不自禁的染上一抹潮紅的顏色,抱拳道:“公子忠義,志向高遠,是在下眼拙也!”
“不知公子可否與在下切磋一下?若徐晃敗于公子之手,自當(dāng)許以驅(qū)馳,終生而不改堅貞之志!”
知道楊銳志向遠大的徐晃,仍不放心。
若楊銳是一個志大才疏之輩,徐晃豈非跟錯人?
“好!”
楊銳立刻答應(yīng)下來。
隨即,二人就在校場上進行切磋。
正在附近操練的士卒見狀,也都紛紛聚攏過來,想一睹楊銳的勇武!
雖然楊銳年少,但是其勇猛之名,在襄陵這十里八鄉(xiāng)的可是小有名氣。
正所謂聞名不如一見,如今正是看看自家主公有幾分能耐的時候!
“喝!”
徐晃輕喝一聲,首先挺著手里的長矛,朝著楊銳突刺過去。
“鐺!”
楊銳的反應(yīng)速度極快,青龍戟跟著一劈過去,裹挾雷霆萬鈞之勢,一戟而下。
“咔嚓嚓……”
徐晃連忙攥緊長矛,招架住楊銳那不斷下沉的青龍戟。
武器拉扯之間,發(fā)出一陣讓人感到牙酸的聲響。
徐晃在這沉重的壓力下,亦是不禁額頭直冒冷汗,額角青筋凸起,倍感吃力。
楊銳又一個轉(zhuǎn)身,跟徐晃戰(zhàn)作一團。
面對楊銳那犀利的戟法,徐晃疲于招架,而毫無還手之力。
作為歷史上的五子良將之一,徐晃文武兼?zhèn)?,他的武力值也是毋庸置疑的?p> 但,即便如此,徐晃也只能在楊銳的青龍戟之下,撐過十幾個回合,最終戟刃已經(jīng)抵在徐晃的脖頸上。
徐晃立馬單膝下跪,朝著楊銳正色道:“徐晃,參見主公!我徐晃愿為主公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愿為主公赴湯蹈火!”
跟著徐晃一起來的鄉(xiāng)人,都無不嘩啦啦的單膝跪下。
“好!”
楊銳立馬就徐晃攙扶起來,笑容滿面的拍了拍他的胳膊,道:“公明,就讓我等一起提三尺之劍,為大漢立下不世之功!”
“諾!”
這正是徐晃的畢生夙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