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章 上
兩人走的慢悠悠的,秦澤絲毫不急,默默感受著手中的柔荑,捏了捏,軟軟的,較之趙飛燕的手要細膩一些,較之花木蘭的手又要軟和一些,很有特色,讓人愛不釋手。
不知過了多久,一行人終于來到了宮外,秦澤這才將她的小手松開,站到了一旁。
白靈這才回過神來,砰砰跳動的心,竟沒來由地一陣失落。
秦澤望著她笑道:“好了,剛剛已經有那么多人看到你和我的關系,她們以后再也不敢欺負你了!”
“大王?。俊?p> 白靈這才意識到,原來大王早就知道有人欺負自己,只不過沒有明說,心下五味雜陳,眼眶紅紅的,有種哭泣的沖動。
這種被人默默關懷的事,她從小到大沒體會過幾次,每一次都彌足珍貴,她都深深記在心中,絲毫不敢忘,當即望向大王的神色中,充滿了敬意與感動。
“待會上朝后,你就在后殿等著我……”
秦澤沒在這個方向繼續(xù)大加進攻,他根本不屑于這種類似于‘趁人之?!倪M攻方式,只是說完這句話后,不回頭的上了車輦,徑直前往太和殿上朝。
……
太和殿上,司禮監(jiān)趙高高聲道:“有本啟奏、無事退朝!”
下方百官中,戶部尚書走了出來,洪聲道:“啟稟大王,臣有本奏?!?p> “講!”
“近來,包括京城在內的各大城池出現(xiàn)了不少流民,數(shù)量上有數(shù)千到萬人不等,請問大王該如何處置?”戶部尚書躬身請示。
對待流民,一般有兩種處理方式,一種自然是安置,另一種就是置之不理,不讓這些流民進入城池,或者是驅逐到其他國家。
秦澤眉頭微挑,好奇地問道:“這些流民來自哪里?是我們國家的人么?”
“回稟大王,根據(jù)調查得知,其中小部分是流動人口、我國北方小鎮(zhèn)居民,他們是被匈奴毀壞了家鄉(xiāng)后成為流民的,還有一大部分是來自保國和康定國?!?p> 保國和康定國同樣是諸侯國,他們在北秦國的南邊,一個東偏南、一個西南,同北秦國、邱月國、趙陽國一并稱作北境五國。
秦澤聽到流民來自這兩個國家,有些好奇:“他們的百姓怎么會出現(xiàn)在我們國家?難道是他們那里發(fā)生了什么霍亂不成?”
戶部尚書解釋道;“回稟大王,根據(jù)流民所說,保國和康定國正在開戰(zhàn),他們是因為戰(zhàn)火的原因,這才逃向了我們北秦國?!?p> “原來如此,”秦澤輕笑道,結合著問道,“可我北秦不也是處于戰(zhàn)爭時期么?怎么他們不朝著中原跑,反而往北邊跑?”
“大王有所不知,中原如今也是戰(zhàn)火紛飛,天下諸侯國,幾乎沒有多少有安定的日子過,而且他們離我們北秦比較近,這才一并涌入了我們北秦之地?!?p> “這倒也是……”
現(xiàn)在的神州大地,各大諸侯國紛爭不斷,幾年一小打,十年一大打,幾乎是已經是常態(tài)了。
這就直接導致各大諸侯國、乃至整個民族的生產力都在戰(zhàn)爭中極大的損耗著,幾乎沒有多少國家能夠從中解脫,一直都是積貧積弱的狀態(tài)。
像北秦此前搞改革的幾乎沒有,倒不是別國不想改,而是沒有底氣與客觀實力去做出改變。
“這些流民的情況,寡人大致明了了,北邊因匈奴迫害而逃亡的本國流民,盡快安置妥當,吩咐各大城池的官員,必須要盡快將這些百姓收容進入并管理好!”
接著,他看向了朝中各個大臣:“各位愛卿,關于保國和康定國的這些南邊的逃難流民,你們以為該如何處置?”
戶部尚書回答道:“回稟大王,微臣以為應當盡快將這些流民放入城中安置妥當,不然恐生禍患,會惹出不少亂子?!?p> “臣以為不妥!”
又有一人站了出來,仗義執(zhí)言道:“這些流民數(shù)量龐大,數(shù)以萬計,恐怕南邊諸城難以將之妥善安置,反而安置他們的花費巨大,如今北秦的軍費本就花費甚大,如果再接收這些流民,恐怕會將國家拖垮,不如就將之驅逐出境,讓他們各回各國才是最好的安排方式?!?p> 此話一出,不少人紛紛附議,認為他說的有道理,這個時候不是講究什么仁慈的時候,一切自然都是要以本國的利益出發(fā)。
秦澤對此不置可否。
他之所以沒有第一時間將這些流民的處理方式說出來,就是為了聽一聽朝中大臣們的意見,看看他們之中是否有‘可造之材’。
要知道,作為一名二十一世紀的穿越者,秦澤擁有超越他們兩千多年的見識,自然知道一切東西都是虛的,只有人口才是實打實的。
從某種意義上講,“人”才是最大的財富,其他的諸如財寶、土地之類的都是固定不變的,只有人才能創(chuàng)造無限可能,也只有人,才能創(chuàng)造更大的財富。
他接著看向下面的眾臣,詢問道:“寡人見不少愛卿提議將這些流民驅逐,可有其他人有不同的看法?”
丞相李三思站了出來,躬身道:“回稟大王,微臣以為此舉不妥!”
“哦?李愛卿有何見解?”
李三思抬頭看向身旁的同僚們,大聲道:“安置這些流民固然會消耗不少錢財,可微臣認為,這是一個絕佳的時機!”
“什么時機?”秦澤見他賣起關子,趕緊追問。
李三思朝著大王行了一禮,接著看向諸多大臣,試圖說服她們:“大家都知道,人口和城池是衡量一個國家實力的重要數(shù)據(jù),如果接納了這些人口并合理安排他們從事生產,或許能夠讓北秦的實力在不久的將來,更上一步!
遠的尚且不談,就收納難民這種行為,也會讓我北秦在各大諸侯國的中的聲望再度攀升,這種仁政之策也會引來天下人的歸附,這就是鄒子所說的,取勝于朝廷。
因此,微臣認為收容難民的行為利大于弊,我們北秦沒有必要做出驅逐他們的行為,還請大王三思。”
最后,頭發(fā)花白、身老色衰的李三思朝著高臺上的大王深深一拜,希望大王能夠采納自己的建議。
秦澤心中微微詫異,實在沒想到老丞相還能提出這樣的觀點,還能有這樣的見識。
本以為他只是個‘不倒翁’、‘維持派’,現(xiàn)在看來是自己有些走眼了,李三思能成為北秦“四朝老臣”,也不是浪得虛名,還是有些真功夫的,在一些問題上看的還算透徹。
秦澤心中大感滿意,但面上也沒有絲毫表露,接著問向諸臣:“丞相的建議和理由諸位愛卿都聽到了,你們可有不同的意見?”
“臣以為不妥!”有一個反對的聲音響起。
秦澤循聲望去,不是別人,正是如今的吏部尚書商鞅,他笑問道:“商君有何不同的意見么?”
商鞅從人群中走出,朝著上方的大王、身邊的李三思躬身行禮,接著不疾不徐地回復道:“回稟大王,微臣并不是反對丞相收留流民的決定,只是方式需要變一變?!?p> “哦?”
包括秦澤在內的各大官員紛紛看向他,期待他給出自己的答案。
商鞅也沒有讓別人多等,開口道:“大王、諸位同僚,而今北秦正處于戰(zhàn)爭期間,如今已是三方有戰(zhàn),難保這一批流民中會混入了敵國奸細,因此萬萬不能在此期間將這些流民放入城中!”
“不放入城中,又如何安置?”李三思詫異地望著他。
商鞅解釋道:“采用縣城管理各方小鎮(zhèn)的模式,幫助讓他們聚在一起,搭建木棚,暫且就在城邊生活,必要的時候可以開倉救濟,但絕不能讓他們在北秦戰(zhàn)時狀態(tài)進入城中?!?p> 李三思眉頭微皺,辯駁道:“歷年來,一旦諸侯國開戰(zhàn),各國間難免會出現(xiàn)流民,這些流民大多年弱多病,你想將之聚集起來卻又不安置妥當,恐怕會有疾病在人群中傳播,到后面若是爆發(fā)了瘟疫,那就一發(fā)不可收拾了,甚至還會落得一個天怒人怨的下場,因此臣還是保持以上觀點,希望大王能夠將流民收納,妥善管理,以彰顯我北秦的仁厚國策和大王的仁德之心……至于商鞅擔心的奸細問題,趙陽國和邱月國離我國南邊諸城路途尚遠,微臣認為這是不必要的擔心,就如住在房子里,擔心屋頂是否會隨時塌陷一般,這是過多的憂慮了!”
商鞅搖了搖頭,同樣辯駁道:“戰(zhàn)爭是決定國家生死存亡的大事,不得不認真對待,至于丞相所做出的房子比喻,在微臣看來,如今的北秦就如同一個年過百年的老房子,而且四周還有不少人在做破壞,住在里頭的人,還真的不得不憂慮房頂會隨時塌陷!”
李三思沒想到自己剛剛做出的一個比喻,居然讓對方當成了武器反擊了反擊,當即正準備據(jù)理力爭。
可高臺上的秦澤卻是開口了,止住了他們的爭辯:“寡人倒是聽出來了,你們都是同意收留這些流民的,只是在方式上存在分歧……既然如此,那我們便聽一聽戶部的建議好吧!”
處理人口問題,一直都是由戶部負責的,他們倆在那里爭,也爭不出個啥來,其中的問題,自然還是要聽從‘專業(yè)’的人士回答。
秦澤看向戶部尚書王祜:“王愛卿,你的意見是什么?”
戶部尚書走出一步,回答道:“稟告大王,按照以往的經驗,我們安置流民的方法一般都是‘僑置郡縣’,也就是說,將這些流民指定一個地方,讓他們重建家園,并將這塊地方命名為他們自己家鄉(xiāng)的舊名?!?p> 一般而言,大規(guī)模的流民都是有一定的‘組織性’的,其中會有一些較有話語權的人物,他們會引領著整個隊伍的行進方向,其中能力突出的人物,甚至還能在亂世中將這些流民打造成‘農民起義軍’,掠奪各大城池的資源,在古代,這種‘神奇’現(xiàn)象層出不窮。
秦澤默默點頭,經過戶部尚書一番解釋,終于對此有了一些了解:“這么說來,僑置郡縣就是如商君所言,不讓這些流民進入城內了?”
“是的!”戶部尚書點頭,“讓流民入城,雖然便于管理,減少類似于‘瘟疫’之類不可控情況的發(fā)生,但會對城內居民造成一定的干擾,由于異地文化的原因,也會增加城內管理的難度,肯定是不太妥當?shù)?。?p> “嗯……”秦澤不住點頭,“既然這樣的話,那就如以往的做法,用僑置郡縣的方法來收容這些流民,至于規(guī)劃哪些地方,最好還是靠近城鎮(zhèn)附近的荒地最好,一來可以開拓荒地,二來也可以更好對流民進行管理……”
“是!”
秦澤接著小心翼翼地問道:“處理這些流民,大概需要多少支出?國庫還有多少錢財?”
如今的國庫雖然經過抄沒貪官后,有了一些盈余,可國家大事動輒花費巨大,不能虧空了國庫,不然之后寸步難行。
戶部尚書回答道:“從以往的情況來看,安置這數(shù)萬流民,大概需要三、四十萬的花費,至于國庫余款……經過各項撥款,如今國庫尚有三百六十八萬白銀,宮廷耗用、各項修復工程、軍費、打造武器費用等等,每月消耗大概需要一百萬白銀,距離下一次全國農業(yè)稅收還有三月左右?!?p> 秦澤聽著這匯報的數(shù)據(jù),心中稍稍一安,經過多番征兵、鍛造武器等決策,國庫實在是消耗巨大,可總算沒有虧空,還不算是‘窮兵黷武’,這倒是讓他心生慶幸,就怕征兵征得國家垮掉。
要知道,游戲里大肆征兵可以通過戰(zhàn)爭斂財,因此兵力越多越好,可現(xiàn)實卻不一樣,總是有一個平衡的,一旦打破,恐怕兵力還沒有派出去,就已經沒錢而嘩變、解散了。
不過,戶部尚書給出的消耗數(shù)據(jù)是在沒有任何其他‘新活動’的時候的消耗,也就是說,什么都不做也要消耗那么多,一旦啟動什么新工程,就要投入大量錢財。
國庫依舊不太殷實,而且距離下次征收稅收還需要三個月,需要盡快開發(fā)‘龍陵寶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