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文藝青年的阻攔
【我不覺得文學是無用的,但我覺得在1980年的那個時間節(jié)點上,對于科研工作者來說,無病呻吟的文學是無用的。這個時代的文學應(yīng)當真實地記錄科研工作者的真實生活狀態(tài)。這個時代的大多數(shù)人顯然不這么想。
然而,如果把科研工作者們都宣傳成圣人,那么當他們需要維護自己的利益或者滿足自己合理合法的需要和待遇時,他們就不一定能得到支持。這種把科研工作者們當成圣人的做法是對科研工作者和他們的家人的不負責任。
而上述這些是留住科研工作者們的必須條件——這還不是能留住的絕對保證,做到這點只能保證科研工作者的流動可控,而不能保證科研工作者的流動情況和過去一樣。任何人都絕不可以保證一件不能用正常的手段合法獲得和爭取的東西。
在冷戰(zhàn)隨時可能結(jié)束的時代,如果要求科研工作者不流動,必然造成他們的積極性降低。可怕的是,相當一批有潛力的學者沒有享受到這種生活水平,僅僅是與我彼此見過面并且當面交談過至少半小時的就有十幾個屬于這種情況。至少在1980年,以及現(xiàn)在都沒有。
——夏希羽,1981年9月,以杰出學生代表和杰出教職員工代表的雙重身份給浦江交大的學生們進行的演講(選段)】
“明天是四月十五日,但你們的假期是到四月底的。你們有沒有什么別的打算?”
面對夏希羽的提問汪星悅首先說道:“我想提前結(jié)束……我畢竟是老師?!?p> 劉曉涵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我的專業(yè)課恐怕有一大堆作業(yè)在等著我……夏希羽,這周日的課還是繼續(xù)的?!?p> “嗯,那你們呢?”
童曉伊對夏希羽的提問并不意外:“我和符雨霄在昨晚說過了,在沒完成論文和專著之前,完全聽你指揮?!?p> “好吧,那你們先去樓下辦理入住手續(xù),四月底是起步,之后能不能回去還要另說?!?p> “沒問題!”
見符、童二人毫不猶豫地答應(yīng)下來,夏希羽才點頭,接著對汪星悅說道:“那就解散吧。汪星悅同志,你先護送劉曉涵回浦江外大,把她的錢安排好了再回學校?!?p> 汪星悅立刻答應(yīng)照辦:“我就是這么打算的。”
“以后我們還有合作的機會……不過不一定是四個人可能是其中的三個或者兩個,甚至可能有我邀請的外國友人。你們知道我的情況的,應(yīng)該能想到這種可能?!?p> 汪星悅首先明白了夏希羽的想法:“是把你當成老師,所以從海外找過來的學生?畢竟你在模糊數(shù)學方面算是小有名氣了。”
夏希羽輕點頭道:“這就是我的擔心,我還不希望自己過于惹人注意——雖然我覺得我的擔心過于多余。今天就到這里,把自己的錢藏好,不要漏財,盡快去銀行存掉。如果見到搶劫就把錢撒出去,生命第一。”
他想了想后,又多說了兩句:“最后……我很期待與你們的合作。如果發(fā)生上述情況,我這邊可以盡量給你們一些補償?shù)模馍??!?p> 于是,四人不約而同地點了點頭,隨后各自分頭離開。
五分鐘后,辦完入住手續(xù)的符雨霄和童曉伊一起回到了夏希羽的房間。
隨后,夏希羽開始布置任務(wù):“曉伊的英語比較好,因此英文的編輯和校對工作由你主導。雨霄在吳港那邊是負責收集案例數(shù)據(jù)的,因此案例部分的內(nèi)容由雨霄來完成,我來檢查。有問題嗎?”
“沒有?!?p> 見兩人都給出了同樣的答復(fù),夏希羽立刻進行了最后動員:“那就開始吧,早一天完工,早一天回學校?!?p> 之后的日子里,由于夏、符、童三人是真正意義上的一伙人,因此一切進展得都非常迅速:
4月20日,論文《TOPSIS——A new method to assess the candidate contractor》正式被SCI1區(qū)期刊《Journal of Fuzzy Frontier》接收,在薩蒂教授的關(guān)照下,該論文將以最快速度收到雙盲評審。
4月下旬,劉曉涵因授課原因來過夏希羽的房間兩次,期間對夏希羽的英語寫作提出了一點建議,并接受了對《A new method in MCDA:TOPSIS and its possible combinations》一書的法語聯(lián)合翻譯版本(夏、劉兩人一起翻譯)的委托。
期間的4月24日前后,浦江市竟然下了一場雪——自有氣象記錄以來,直到20世紀為止,這場雪都是歷年之中最晚結(jié)束下雪的一天,但這種小插曲沒有影響夏希羽的論文寫作。
5月3日下午一點,夏希羽、符雨霄、童曉伊三人完成了《A new method in MCDA:TOPSIS and its possible combinations》的寄出。
當天下午三點,劉曉涵和夏希羽緊急完成了法語版專著的修訂,并于三刻鐘后寄出。
5月5日,在看完了英語版一百二十余頁全書后的扎德教授和薩蒂教授的推薦下,該書的英語版本最終被送到了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法語版本則送到了此時仍在巴黎九大的羅伊教授處。
但夏希羽三人直到6月1日,也就是七位來自六個國家的書評人的回復(fù)全部送到編輯部的桌上后,他們才知道這個消息。
論文投稿完畢后,夏希羽等人終究還要回到原來的校園生活中去。
1980年5月4日,下午四點半。
夏希羽帶著幾本外文期刊和數(shù)學專業(yè)的書籍,站在浦江交大圖書館的樓梯口,看見眼前被修改器確定為“中雨”級別的雨,搖了搖頭。
緊接著,他撐起了雨傘向著校門外走去。
就在此時,有幾名少年跑到他身旁兩側(cè),聲稱希望他能參加詩歌比賽。
聽完周圍幾人接連不斷的勸說后,夏希羽一臉懵逼,隨即反問道:“啥啥啥?你說的是啥?詩歌比賽?怎么會和我們專業(yè)有關(guān)系的?”
“怎么和我們專業(yè)沒有關(guān)系,你看那么多的詩人都不是文學科班出身的,怎么就可以沒有一個詩人之夢呢?”
“走開走開!”
夏希羽一臉不耐煩地驅(qū)趕著走上前來的幾位和他同校的文藝青年。
其中一位夏希羽的同班同學吐槽道:“你們看,我就說嘛,他……他只是個學術(shù)瘋子,根本不可能管我們這些人的想法?!?p> 一位科技英語系的男生搖搖頭反駁了罵那人的說法:“人家夏希羽是數(shù)學系的,關(guān)我們外語系的什么事呢?他說的也沒有錯呀。恐怕,他還嫌我們浪費了他寫論文做研究的時間呢?!?p> 這時,這群人中有一個男生嘶吼道:“詩歌……就那么一文不值嗎?”
當詩社的眾人在連連抱怨的時候,汪星悅恰巧出現(xiàn)在了他們身邊吐槽:“你們幾個科技外語系的還有數(shù)學系的在干什么?湊寫詩的熱鬧?你們現(xiàn)在做的應(yīng)該是去了解國外的最新研究進度,以及提升自己的外語水平,其他沒有什么別的好說的。
“要我說,人家夏希羽同學寫論文,寫的大多都是外文的論文,而且都是世界三流以上國際期刊的大論文。你們的工作是追蹤國外熱點,他的工作就是直接創(chuàng)造學術(shù)熱點。
“我覺得,你們?nèi)绻褂酶髯詫W到的專業(yè)知識,去認真地了解他的學術(shù)成果,或許會對你們有所幫助。不要在這邊大吵大鬧。你們這幾個人勉強組了一個交大詩社,還硬生生在沒有其他人響應(yīng)的情況下,炒成一個校級活動,有什么意思呢?
“最終也基本上只有你們系的人內(nèi)部比賽而已。回去吧,別在這浪費時間了。大家都散了吧,散了吧——”
說完,她毫不猶豫地回房間讀《黎明之劍》的手稿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