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仙俠

我在封神寫書成圣

第五十九章 提議廢除活祭

我在封神寫書成圣 取長更短 2807 2022-08-02 01:52:10

  次日清晨。

  顯龍殿外殿。

  隨著莊重的鐘罄聲,群臣緩緩步入大殿。

  商王今日來得極早,穿著厚重的冕服,面容被擋在微微擺動的珠簾后,遠遠看過去,根本看不到商王,那隱藏在珠簾后的神情。

  再加上商王那高大的身軀,壓迫感十足,讓走進大殿內(nèi)的群臣,紛紛主動禁言,站到自己該站的位置上。

  少有人敢交頭接耳,竊竊私語。

  而對于商王,今日竟然來得這么早,群臣也并不意外。

  因為商王,除了愛發(fā)動征戰(zhàn)這個缺點外,實際上是一位很勤政的君王,大多數(shù)時候舉辦朝議時,都要比群臣來得早。

  “大王,阮國遭遇犬戎襲擊劫掠,被劫掠城池達十三座,死傷數(shù)萬人,被劫掠走海量財貨,價值無可估量,損失慘重,阮國國君阮髡派來使者向大王求救,求大王派軍支援?!?p>  剛剛上朝,冢宰比干就率先,奏報了一件要事。

  然后群臣紛紛進言,同意派軍支援者有之,反對支援者也有之。

  雙方在大殿上爭論不休。

  而商王卻坐在王位上,面容被擋在珠簾后,讓人根本無法看透內(nèi)心的想法。

  但是群臣的目光,如果能夠穿透珠簾,就能看到商王眼中,閃過的一絲玩味之色。

  若是以前的商王,聽到大商的封國,受到犬戎劫掠,肯定已經(jīng)勃然大怒,覺得犬戎這是在挑釁大商的威嚴,已經(jīng)二話不說派軍去支援阮國了。

  但是兩次征戰(zhàn)夷方,也讓他看清了諸侯和各封國,和大商之間的關(guān)系。

  而這封國阮國,之前也正是他,在征戰(zhàn)夷方時發(fā)出王令,征召各諸侯和封國軍隊,隨他一起征戰(zhàn)的封國之一。

  當時這阮國可沒派,哪怕是一名阮國的老弱病殘兵卒前來。

  所以阮國如今被犬戎劫掠,阮國國君派使者前來求援,想讓大商派兵支援,根本不可能。

  商王穩(wěn)坐釣魚臺,在王位上旁觀群臣的爭議。

  可以看得出來,那阮國國君派出的使者,定然早早攜帶著重禮,拜訪了朝歌城的群臣。

  不然也不會讓,之前還反對商王再次征戰(zhàn)夷方的群臣,竟然有一半同意大商派大軍支援阮國了。

  不過,朝堂上清醒的大臣,還是有的。

  有一半同意支援阮國,還有一半死活不同意。

  雙方爭論個不停。

  就這樣,在不斷的爭論中,這件事情就這樣不了了之了。

  但是討論這件事情,已經(jīng)占據(jù)了今日朝議的幾乎所有時間。

  就在支援阮國之事不了了之,群臣們以為今天的朝議,就將這樣結(jié)束時。

  伊修卻不緊不慢的站出來道:“啟稟大王,微臣有事要奏?!?p>  伊修一開口,頓時群臣的目光,都轉(zhuǎn)移到了伊修身上。

  因為自伊修擔任官職改制后的少師,被商王提升為三公之佐后,伊修雖然每日都參加朝議,但是卻極少發(fā)表自己的言論。

  群臣一度以為,伊修只是一個十分好運,投其所好獲得了大王喜歡,年齡極小的弄臣而已。

  誰知道伊修今日,卻破天荒地發(fā)言了。

  “伊少師,你有何事奏?”

  商王卻在今日的朝議中,第一次開口,表現(xiàn)出了對伊修言論的一定興趣。

  “大王,微臣觀如今大商,每逢大祀小祀,都要殺奴祭祀先祖神靈,甚至有時一場浩大的祭祀,都要殺奴五千余人。”

  “奴隸雖地位低下,多是戰(zhàn)俘罪人,但也是人。”

  “古語有云:其殺不辜,寧失不經(jīng),好生之德,洽于民心,且殺奴是否真的能祭祀先祖神靈,此事還存疑。”

  “故微臣提議,設(shè)立律法,禁止祭祀時殺奴,并且禁止貴族、諸侯以及各封國殺奴,若是一旦發(fā)現(xiàn),便嚴厲懲治?!?p>  伊修慢條斯語道。

  而伊修的這一番話,讓大殿中原本還一頭霧水,甚至對伊修有些輕視的群臣,瞬間變了臉色。

  他們實在沒有想到,伊修竟然提出了,要商王設(shè)立律法,禁止殺奴的提議。

  立即有人十分憤怒地跳出來反對道:“伊修,你小小年紀,怎可胡言亂語,惑亂君王,以奴祭祀神靈和先祖自古有之,豈是你想廢止就廢止的?”

  此人正是官職大祝的官員夏招。

  他身為大祝的同時,還兼任大夫。

  而大祝,則掌王朝祭祀之責。

  他之所以這么激動地跳出來反對,是在這個時代,百姓都篤信鬼神。

  甚至就連歷代商王,無論是出征狩獵,還是婚喪之事,都需要祭祀與占卜。

  也因此掌有祭祀之責的大祝,和掌有占卜之責的大卜,就擁有相當大的權(quán)力。

  甚至可以決定,很多國家大事。

  在這位大??磥?,伊修突然奏表商王,要商王設(shè)立律法,禁止殺奴祭祀,就是在變相削弱他的權(quán)力,他當然萬分反對。

  “不錯,大王,此事萬萬不可,殺奴祭祀自古有之,伊修提出此奏,分明是一位奸臣,大王千萬不要聽信伊修讒言,毀了祖制,觸怒神靈和先祖?!?p>  另一位大臣大卜孫通站了出來反對道。

  在朝堂上,因為他和大祝的權(quán)力雖大,但是在上面還有冢宰和尹相以及太師,因此大祝和大卜平時在朝堂大事上,他們都是站在一起的。

  雙方聯(lián)手后,他們的權(quán)力,甚至不輸于冢宰、尹相和太師。

  此時眼看伊修這個,剛剛被商王提拔的少年,竟然不知道天高地厚,要削弱大祝的權(quán)力。

  他自然也要和大祝站在同一方,反對伊修這個提議。

  “大王,伊修提出此大逆不道的言論,罪不容誅?!?p>  “不畏神靈,不敬先祖,伊修乃是奸佞。”

  “伊修包藏禍心,還請大王三思?!?p>  “伊修雖是尹圣之后,可是德行卻與尹圣差距巨大,枉為尹圣后人。”

  ……

  然后大殿中,響起了群臣激憤的聲音。

  這其中,有很多是大祝和大卜的屬官,代表了祭祀和巫祝群體,在朝堂上勢力的反撲。

  另外,也有很多其他,不是祭祀和巫祝群體的大臣反對。

  這些大臣反對,主要原因是他們也是既得利益者。

  殺奴是貴族特有的權(quán)力,自大夏時便已如此,若是商王真采納了伊修的建議,那他們貴族的權(quán)力,將受到極大的壓制。

  他們連隨意處死自己奴隸的權(quán)力都沒有,那他們還是貴族嗎?

  在這些大臣的口中,伊修被罵為了奸臣佞臣,成了十惡不赦之輩。

  而在這種關(guān)鍵時刻,冢宰比干、尹相商容、卿士梅伯、上大夫趙啟等大臣,卻選擇了沉默。

  因為他們也是貴族,也是受益方,是利益既得者。

  不親自出言反對就不錯了,如何會開口支持伊修。

  這無關(guān)忠奸,只是關(guān)乎自身利益而已。

  唯有伊修之父左師長伊博,站在旁邊,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zhuǎn)。

  他真不知道,伊修為什么會提出這種,得罪群臣以及天下貴族、諸侯的建議。

  這條建議商王不采納還好,一旦采納,那伊修也必定會成為群臣,以及天下百姓口中的“奸臣”。

  但他身為伊修的父親,這個時候卻又不能站出來支持或者反對。

  在不知道伊修目的的情況下,他無論是支持還是反對,都不好。

  冒然反對的話,可能會破壞了伊修的計劃。

  支持的話,也會得罪群臣諸侯。

  伊修卻對于群臣的反對早有預料,對于群臣將他罵做奸佞,他一點也不意外。

  因為早在答應商王提出這個建議之前,他就預料到一旦他提出這個建議,就會成為費仲尤渾那類,人人喊打的奸臣。

  不過他并不后悔,因為伊家先祖,聞名大商的“商元圣”伊尹,就是奴隸出身。

  作為現(xiàn)代人的他,對于活祭更是深惡痛絕。

  雖然那些被祭祀時殺掉的奴隸地位低下,但是他們卻也是人。

  伊修接受不了,只為了一場大戰(zhàn)的勝利,或者大軍出征前,用少則數(shù)百條,多則數(shù)千條人命祭祀神靈和先祖。

  這是十分野蠻和殘忍的。

  事實上,在真正的歷史上,商王就是這么做得。

  不過正因為這么做,商王得罪了天下貴族和諸侯,文王聯(lián)合天下諸侯會盟,趁著商王派出軍隊征戰(zhàn)夷方的虛弱時刻,一舉推翻了大商的統(tǒng)治。

  而伊修現(xiàn)在這般提議,只是讓歷史重演而已。

  “寡人覺得伊少師此言有理,此事就交給惡來蜚廉你們?nèi)プ霭??!?p>  就在這時,從珠簾后面?zhèn)鞒鰜淼脑?,卻讓大殿里所有群臣都無比慌怒。

取長更短

ps:求收藏推薦票,求追讀。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