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三國:誰說江東皆是鼠輩?

第九十九章 高產(chǎn)稻

  本來,占城稻的出現(xiàn),還要更早,不過去歲,因為交州反叛,呂岱親自平叛,所以耽誤了不少時間。

  交州平定后,中南半島上的幾個國家臣服,上表進貢。

  這才有個占城稻的出現(xiàn)。

  宋代著名詞人蘇軾曾作詞《歇白塔鋪》:“甘山廬阜郁長望,林隙依稀?一作熹微?漏日光。吳國晚蠶初斷葉,占城早稻欲移秧。迢迢澗水隨人急,冉冉巖花撲馬香。望眼盡従?一作窮?飛鳥遠,白云深處是吾鄉(xiāng)?!倍~中的“占城早稻欲移秧”正是形容產(chǎn)量極高的占城稻。那么今天我們就來探究一下出產(chǎn)于中南半島的占城稻,究竟是什么時候傳入中國的?

  占城稻傳入中國的最早時間是在五代閩時到北宋初,不過卻只在福建一地種植,一直要等到北宋真宗年間才會被大力推廣開來,這在《宋史·食貨志》中是有詳細記載的:“大中祥符四年(1101年)……帝以江、淮、兩浙稍旱即水田不登,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三萬斛,分給三路為種……內(nèi)出種法,命轉(zhuǎn)運使揭榜示民……稻比中國者穗長而無芒,粒差(稍)小,不擇地而生?!?p>  占城稻在傳入中國之前,南方地區(qū)的水稻都只能一年一熟,不管是在光熱稍低的江淮地區(qū),還是在光熱水充足的嶺南地區(qū),而且種植之后,一旦發(fā)生旱災(zāi)或者洪澇,那么百姓這一年的收成也就打了水漂。此外,根據(jù)古書記載,占城稻比南方地區(qū)的水稻有著很多優(yōu)點,第一是比較耐旱,第二是適應(yīng)環(huán)境的能力比較強(不擇地而生),第三則是生長周期非常短(僅五十余日)。

  因此,等到占城稻被宋真宗推廣開來之后,即使北宋時期不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商人眾多,也不用會為糧食產(chǎn)量不足而發(fā)愁。而且以稻米為原料的粥也成為了宋人的主食之一,更是還有各種團子,諸如豆團、麻團、糍團、澄粉水團、金橘水團、湯團等。

  不僅如此,在古代關(guān)于占城稻的記載中,占城稻并非是專指種植在占城國的水稻,而是占城國周邊國家都普遍種植的水稻。(《諸蕃志·真臘國》:厥土沃壤,田中畛域,視力所及而耕種之,米谷廉平。)

  另外再附上一首關(guān)于稻米的詩,宋·董嗣杲《稻花》:四海張頤望歲豐,此花不與萬花同。香分天地生成里,氣應(yīng)陰陽子午中。頃頃紫芒搖七月,穰穰玉糝杵西風。雨暘時若關(guān)開落,歌壤誰攄畎畝忠。

  而且占城稻在福建已經(jīng)種植了多年,可能在唐朝時期就有了占城稻的傳入。

  孫登本來還在悠閑的喝著茶,處理事情,一聽見這個消息,直接就奔目標去了。

  孫登知道,占城稻是真正的改變中國古代人口的變量,這也是送朝人口破億的原因之一了。

  等到明清期,更是有各種各樣的外來物種傳入,深刻的導(dǎo)致了藩屬盛世的出現(xiàn)。

  孫登立刻派人種植占城稻,選擇優(yōu)良的種子,然后推廣全國。

  真想見到辛棄疾的“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這樣的景象?。?p>  孫登知道,接下來,會有一場硬戰(zhàn)等著自己,只有一年的時間可以處理了,石亭之戰(zhàn),諸葛亮北伐。

  絕對不能像歷史上,沒有給曹魏傷筋動骨。

  孫登一邊解決稻谷種的問題,一邊去同海外各國貿(mào)易,改良江船為海船。

  吸納一切能增長自身國力的因素。

  可惜,終究不能聯(lián)通西域,東吳的海外貿(mào)易,只能和東亞地區(qū),最多就是天竺、波斯了。

  不過大幅度的發(fā)展,也引起了曹魏的注意,多次在山東地區(qū)派出水軍偷襲,雖然不能經(jīng)常造成巨大損失,但是偶爾一次,就讓東吳非常惡心。

  孫登自然有打造海軍的想法,不過現(xiàn)在孫權(quán)還是以為,東吳的水軍夠用了。

  江船和海船,差距還是很大的。

  孫登無奈,只能自己研究了。

  ……

  洛陽,大魏宮殿。

  曹睿正在上朝,作為新繼位的君主,雖然魏王不夠,不過終究還沒有不如王朝后期,而且,曹睿終究是一個成年的曹家宗室。

  還有曹休,曹真等人幫襯,也能面前打開局面,陳群等人,自然是心向世家了。

  曹睿小時候比較聰明,曹操生前對其青睞有加,有兩個原因:一是曹睿是長房長孫,其父曹丕為魏王太子,不出意外的話,曹睿是曹丕的繼承人之一。從這個角度出發(fā),曹操也會對曹睿重點關(guān)注;二是曹睿聰明,特別是對法理之學(xué)有隆厚的興趣。曹操對此很驚異,也很高興,認為:“我基于爾三世矣?!?p>  沒想到曹操這話一語成讖,曹家真正擁有實權(quán)還就只有三世。曹操要是地下有知,可能會后悔當初為啥不說“萬世”。哈哈,玩笑而已。

  因為對曹睿的喜歡和器重,曹操和大臣朝會時,就叫曹睿一起參加。這也是一種培養(yǎng),讓曹睿了解熟悉朝政,增進與近臣的關(guān)系等等。

  到了曹丕時期,因為母親失寵的原因,曹睿“與朝士不相接”,深居簡出,韜光養(yǎng)晦,謹言慎行,以至朝臣對其知之甚少,頗感神秘。不知道是天生的還是因為這一階段少與人接觸交談的原因,曹睿有口吃的現(xiàn)象。

  曹丕死,曹睿繼位。多日后,單獨召見侍中劉曄一人,談了一天。其他的大臣都找劉曄打聽新皇帝是個什么樣的人,劉曄回答是:“可以和秦始皇、漢武帝相比,但才能稍微有些不足罷了?!?p>  劉曄以善于識人而著稱,其作出這樣的評價,不外乎以下幾個原因:一、曹睿真有秦皇漢武的志向,但才能不足;二、以此說法安穩(wěn)朝臣之心,避免新老交替時容易出現(xiàn)的混亂現(xiàn)象;三、對新皇帝的一種期望。

  曹睿二十三歲繼位,早已成年。長君繼位,自掌朝綱。繼位當年底,封鐘繇為太傅,曹休為大司馬,曹真為大將軍,華歆為太尉,王朗為司徒,陳群為司空,司馬懿為驃騎大將軍,各司其職。

  包括曹休、曹真、陳群、司馬懿四個托孤輔政大臣在內(nèi)的朝廷重臣,沒有誰能左右曹睿。長君繼位對皇權(quán)的穩(wěn)固確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由于皇權(quán)穩(wěn)固,號令一統(tǒng),曹睿執(zhí)政期間,國內(nèi)安寧。曹睿鼓勵農(nóng)桑,恢復(fù)五銖錢,對孤寡老弱生活無依靠者由官府賜給谷物等措施極大地促進了魏國的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

  真不愧于魏明帝之說,可惜天意亡魏??!生不出兒子,就是生了也養(yǎng)不大,自身還早夭,大魏豈能不亡?

  曹睿雖然新君登基,但是卻仍然小心謹慎,并沒有一意孤行,真是明君啊!

  此時的政局和曹丕時期不同,世家勢力膨脹,宗室力量也膨脹,效忠于漢室的臣子幾乎沒有,就連最后一個漢臣賈詡也病故多年。

  可以說,曹魏政局已經(jīng)陷入了穩(wěn)定的局面。

  曹魏新君的過渡,較為平穩(wěn),中原百姓,也漸漸熟悉了大魏的存在,而不是漢。

  同時天下三分的局面,也開始長久的對立起來,有長者嘆息,“天下又回到了春秋戰(zhàn)國之時!不知亂世會持續(xù)多少年?”

  可惜,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這世界上,難道就沒有百姓的活路嗎?

  再好得皇帝?也是皇帝!

  曲木為直終必彎,養(yǎng)狼當犬看家難。墨染鸕鶿黑不久,粉刷烏鴉白不堅。蜜浸黃蓮終須苦,強摘瓜果不能甜。好事總得善人做,哪有凡人做神仙?

  凡人,就是凡人!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