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漢中祖

第八章 縣令(上)

漢中祖 拾新 2063 2022-07-04 11:53:45

  蓋縣,漢置,地處泰山郡東北部。東漢永平二年(公元59年),割屬瑯邪國。章帝時,再屬泰山郡。

  《漢志》:泰山郡蓋縣沂水,南至下邳入泗。

  蓋縣縣城,即建立在沂水之畔。

  十幾年前,一場持續(xù)大半月的雨水,使得河堤崩潰,農(nóng)田被毀,百姓死傷無數(shù)。

  而今走在河道一側道路,于旱情河水下落之際,仍能看到曾經(jīng)的遺跡。

  “我蓋縣處于泰山郡、瑯琊郡交界之所,又臨北海國、安樂國,可謂四通八達。”

  方真這些年來,游歷雒陽等地,未曾尋得名士為師,學問亦未有大的見長,但閱歷則是個豐富不少,對于各地風土人情,都能隨口說來。

  見縣城不遠,論起蓋縣歷史,還有本縣人物,那更是如數(shù)家珍。

  劉祈、許案,還有一應鄉(xiāng)勇民夫,平時辛于生計,地處杜鄉(xiāng)這等僻壤之所,又哪聽得這些。

  即是勇武少言的吳勇,手牽著馬匹,行進間,亦聚精會神地聽著方真講解。

  劉祈默默聽著,心道:方真雖于其他方面,無多建樹,但為人八面玲瓏,見識頗多,尤其這張嘴……若是歸入黃巾軍傳教,只怕是事半功倍,能得大用。

  時下尚且猖狂的黃巾軍,正是以宗教形式,聚攏百萬之眾,弄得朝廷手忙腳亂。

  這種思緒只是一閃而逝,但聞方真講得暢快淋漓,語氣忽得一轉,指著前方城池道:“諸君,真是時間飛逝,不知不覺間,我等已到縣城之所了!”

  眾人聽之,心中無不大舒一口氣。

  之前雖說已臨縣城周邊鄉(xiāng)所,感覺尚不明顯。

  真正到了郭城之下,才感覺到商賈往來之繁華。

  劉祈之前就在幻想,這個時代的大漢縣城,會是何種模樣。

  然,近在眼前后,他卻有些失望。

  不同于電影電視劇里的雄偉,小小的蓋縣縣城,外郭以壘頭所著,高則不過兩三丈。看起來,破有幾分落魄之態(tài)。

  但很快,他也理解下來。

  筑城以衛(wèi)君,造郭以守民。

  郭城只不過是來護衛(wèi)其中生活的大部分百姓,內(nèi)城之所,才是一縣邊防之重點。

  遠眺而看,果真能看到郭中心的城地,縣寺及一應中樞,正當處于其內(nèi)。

  他們這數(shù)百人,自不可能全部涌入。

  這邊正尋駐扎之所,后好往城內(nèi)拜訪縣令,以向之復命時,一名身著官衣的中年文士,帶著兩名手持大刀的亭卒走來了。

  “在下乃曹掾王安,諸君可是杜鄉(xiāng)到來之人?不知是哪位帶領?”

  王安身長七尺二寸,長得頗為富態(tài),一雙眼很小,許是有些近視,一直微瞇著,后定在了劉祈身上。

  杜鄉(xiāng)何時出了如此氣度不凡之俊朗?

  王安之所以能判斷是杜鄉(xiāng)來人,實因里面有他相熟之人。

  只見在王安到來之時,吳猛已經(jīng)上前見禮,而王安正是吳猛之外甥。

  時至今日,世家豪族于地方權力甚大,皇權難下鄉(xiāng)地,本非一句空話。

  大族之間,再有聯(lián)姻,少不了幫襯。

  有親眷于縣中為吏,吳猛能為族中安排,參與亭長角逐,為領杜鄉(xiāng)之人,絕非無自知之明。

  反倒是劉祈,能當上亭長,純屬黑馬。

  故,王安在發(fā)現(xiàn)吳猛非是領頭之人時,目閃意外,視線不由得來回掃動。

  聞聲間,杜鄉(xiāng)來的幾名亭長,及鄉(xiāng)勇民夫,目光下意識地看向了人群前方,那道清瘦、持劍之身影。

  劉祈已然站了出來。

  “回君子,受馬傅公所舉薦,在下劉祈,暫任清水亭亭長,以領杜鄉(xiāng)眾人來往縣城報道!”

  劉祈?

  王安是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

  看了眼回到劉祈身邊站立的外甥,還有三百杜鄉(xiāng)人,默默以之為首之模樣,王安目光下意識再瞇了瞇。

  而原本上,這次杜鄉(xiāng)之人,當由那位張游徼所領,誰知忽然生了重疾,縣寺臨時商議間,恰逢馬傅歸鄉(xiāng)路過,縣令便做了順水人情,以請之推舉新的清水亭長,由之所率。

  今此人雖說年輕,但能使得自家這常有孤傲的外甥歸附,杜鄉(xiāng)之人承認,又能得到馬傅親舉,想必有非凡之能。

  他心中疑問暫落,不以年紀觀之,以官職相稱道:“勞劉亭長將貴鄉(xiāng)之人,先安排于東側空所,處置完畢后,即速往縣衙,縣令有要事囑托!

  我另有事去做,便不專門招待劉亭長了!”

  道完后,王安向劉祈抱了抱拳,又看了眼外甥吳猛,留下一名亭卒作導,即帶著另一名亭卒,往郭城而去。

  顯然,劉祈等人到來,蓋縣縣令為憂鬧事,早使王安在此接待。

  縣掾吏王安一走,方真、吳猛等一路同行鄉(xiāng)黨,陸續(xù)告別,先一步尋各自關系謀事。

  這次朝廷之令,一波三折,自大前日又傳來新的消息,含泰山郡在內(nèi),當征召人手,迅速馳援宛城、許縣、及東郡倉亭等多處戰(zhàn)場。

  五月以來,皇甫嵩、朱儁和曹操等部大敗黃巾,又有盧植所阻,張角敗退,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朝廷之腐政之下,正如劉祈所知,火勢難以短時撲滅。

  連番戰(zhàn)事,黃巾軍死傷無數(shù),同樣地,朝廷兵力也是大幅減少,不得已調集各路人馬,以平息勢態(tài)。正好泰山郡之所,前不久才下達了征召鄉(xiāng)勇之令。

  為人所引,來到縣寺安排好的駐地,能看到此地已經(jīng)聚集了不少人,皆是各鄉(xiāng)所遣,加上杜鄉(xiāng)這個大鄉(xiāng)來眾,合計怕是有千人。

  人一多,自少不了打架斗毆,也見有人三五成群,聚在一起作賭。

  劉祈搖了搖頭,這番人手,只怕是上了戰(zhàn)場,短時間內(nèi),也難形成戰(zhàn)力,怕是當炮灰。

  他先向領導小卒道謝后,便讓許案、王滿等人帶領清水亭幾十人,看待好本鄉(xiāng)人手秩序,又與李展、程新、黃吉三位亭長合計,讓之多多照看,將鄉(xiāng)勇民夫安頓后,不顧肚中饑餓,往縣寺而去。

  蓋縣縣寺,地處縣城東北角。

  乍眼看去,建筑頗顯威峨。

  且依禮法,北為至尊,故如天子所居之皇宮,雒陽城內(nèi),處于正北。天下之于郡縣府寺,為免此,多處東北或西北之所。

  劉祈來到縣寺大門處,將在家中連夜刻好的名刺,遞到了駐守此地,以保安全的亭長手上,請之代為通傳。

  方被請入旁邊的候舍不久,不一會兒,便收到縣令相召之訊息。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