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一悟懂得禪理,師父會帶著一悟去游山玩水。師父說,大自然帶來的快樂,永遠是取之不竭的。
一天,師父帶著一悟沿著小河走,走著走著,小河的水便沒有了,師父坐在枯竭的河水盡頭,問:“一悟,現在沒有了河水,你心里是不是有點失落?”
一悟點點頭,說:“師父,一路走來,聽著河水的嘩嘩嘩聲,覺得挺好的,小河流過的地方,也有路,如今沒有了河水,前面也沒有了路,剛才的高興突然沒有了?!?p> 師父說:“一悟,一個人在修行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大的障礙,有身體的障礙,心理的障礙,還有環(huán)境的障礙,走著走著就會沒有路了?!?p> 一悟說:“師父,那怎么辦?”
師父指著半山腰,說:“一悟,你看看山上有個挖草藥的老人,他走的路雖然艱險,但可以讓我們走出這里,也算是一條活路。”
老人聽到了說話聲,停止了挖藥,認得是空空禪師和一悟,走了下來,和師父高興地攀談了起來。
師父說:“能夠在如此的空山,偶然遇見你,也是一種趣事?!?p> 老人說:“空空禪師,你不呆在寺廟,怎么云游到了此處?”
師父說:“你我無心的偶遇,勝過坐在寺廟參禪?!?p> 兩人哈哈大笑,老人拿出一壺米酒,遞給師父:“空空禪師,這是自家釀造的米酒,可以解暑。”
師父接過酒壺,喝了一口,連連說:“好,好酒!”
老人望著師父笑而不語,師父說:“一悟,你給為師念念王維寫的《終南別業(yè)》。”
師父經常讓一悟背王維的詩,說王維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很多詩中有禪。
一悟聽師父說,便念道:“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美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p> 師父聽一悟背誦完,說道:“一悟,我們今天也和王維一樣隨意而行,走到那里算那里,不知不覺,就走到了水的盡頭,無路可走了,對不對?”
一悟點點頭,又覺得不對,說:“有路,這位爺爺剛才走的羊腸小道,也算路?!?p> 老人聽了,哈哈大笑道:“孩子,出山的路都藏在草叢中,是挖藥人和山里的動物踏出來的,得仔細找,雖然不怎么好走,但一定會讓你們走出山?!?p> 一悟點點頭,說道:“謝謝老爺爺指點?!?p> 師父說:“坐看云起時,是心情自在逍遙的表現,行到水窮處,心情應該是糟糕的,可抬起頭,看看天空悠閑自在的云,心情便會豁然開朗?!?p> 一悟對師父說的話似懂非懂,抬起頭,望見一片白云正從頭頂飄過,一群鳥在白云下飛翔著,好像在追逐著那片白云。
師父接著說:“一悟,溪水到這里就干了,原來是上天變成了云,云飄著飄著,思念大地,便變成雨,重新落在了地上變成了水。生命就像水和云一樣,如此往復循環(huán)著。一悟,眼睛看得見的消失并不一定是真的消失了,許多時候,恰恰是變成了另一種存在的形式而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