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景泰太子

第22章:以退為進,無為之為

景泰太子 塵下散人 4068 2022-07-23 22:25:33

    唐興被勒令還田,畢竟是十二萬畝田地呢,過程當然要好一段時間,所有人都在關注唐皇貴妃是否會在朱祁鈺耳邊吹枕邊風。

  據(jù)說唐氏長兄唐克環(huán)還專門請人送信進宮,請求妹妹在皇帝面前說些好話,即便是要還田,能不能暫停延緩。此事有無存疑,但是消息已經(jīng)傳得沸沸揚揚。

  唐家作為外戚之家,富貴則富貴,但是在諸多世家眼中,不過是暴發(fā)戶而已。購置莊園,采買物件,然后再附庸風雅造幾個園子;廣泛經(jīng)營開幾個鋪子啥的,放些子錢出去。這一樁樁,一件件,哪一樣不要花錢。用錢的地方還不少嘞。

  一切尚在起步階段,突然就被斷了財路,臉面丟失是小事,就怕債務纏身,債主上門。

  有些人可能會好奇,唐氏好歹是皇貴妃,得天子寵愛,她家的債有誰人敢去征收。但是能夠在京城做生意的,哪一個手底下沒有點關系,一些產(chǎn)業(yè)甚至就是皇宮經(jīng)營管理的,比如房屋租住業(yè),即是被皇家所壟斷。

  皇貴妃的身份當然重要,不過在諸多老牌勛貴們眼中,也就那樣。

  朱祁鈺肯定是聽說過這些消息了,這些日子都不曾去唐氏宮中。連沒有見面的時間都沒有,唐氏想要開口自然也沒有機會。

  事實上,唐氏也不曾主動去找尋天子,每日準時給朱見濟送飯,好似不知外界的風雨。

  唐氏如此平和,好似破產(chǎn)的不是自家人一樣,朱見濟都懷疑自己建立起來的情報系統(tǒng)是不是出現(xiàn)問題了,“唐皇貴妃果真沒有主動與父皇提及此事嗎?”

  何林靜指天發(fā)誓,道:“小人不敢有一字欺瞞?!?p>  朱見濟嘆了一口氣,心道:如此說,父皇是移情別戀了不成。帝王心性,倒也不是沒有可能。

  何林靜見朱見濟不語,問道:“外間唐家已經(jīng)開始賣自己莊園還債了,殿下咱們是不是出手幫一把,做個人情?!?p>  “本宮若是出手相幫,為外人看去,便是本宮支持唐氏為后。為父皇知曉,便是太子與貴妃勾結為黨,圖謀不軌。這等粗淺的事情,你竟然會不知道嗎?”朱見濟頗為不滿,何林靜出的什么餿主意。

  “是小人孟浪了,那殿下咱們就這樣坐看風云嗎?”

  “怎么,你還嫌事情太少嗎?不要一天到晚想著干事,多干多錯,先看看風向再說?!?p>  這場皇后之爭,將直接決定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nèi)的后宮大權,朱見濟不得不小心謹慎一些。作為太子的他,本就是權力中樞的一員,說直白點自己就是一大山頭,都是人家來站隊他,哪有朱見濟表態(tài)的說法。

  眼下斗爭復雜,波詭云譎,朱見濟沒有必要表態(tài),保持中立,雙方都會過來拉攏他,貿(mào)然跳下去最是愚蠢。

  再之后幾天,就朱見濟所得到的消息,唐家將自己在京城的財產(chǎn)賣了一個七七八八,雖然還是一個大富之家,但是晉升為世家的夢想算是破滅了。

  天子不斷退讓,主張立廢后汪氏的聲音則是不斷出現(xiàn),奏章一份份地出現(xiàn)在案桌上面。而朱祁鈺對此類奏章一律留中,要說歸你說,理你一下算我輸。

  “唐皇貴妃要成為皇后了!”

  沐琮如是道,給出了自己的判斷。作為準云南王的他自然也有著自己的情報網(wǎng)絡,只不過在東宮里肯定是不方便的,消息會遲滯許多。

  朱見濟持保留意見,道:“此宮中事,陛下自有定奪,你個黃口小兒莫要多言?!?p>  “哪怕是當不了皇后,唐皇貴妃知書達理,豁達不爭,本分無為,也足以在天子心里留下好印象。外面的文官反對得越多,天子心意只怕愈發(fā)堅定?!便彗龔偷?,他說這些的目的很簡單,看好唐皇貴妃的未來,勸朱見濟早早與對方打好關系。

  沐琮進入東宮當朱見濟玩伴,但若是僅僅將雙方關系定格為玩伴,未免失于膚淺。通過玩伴關系,進而確立雙方君臣佐使關系,組成堅實的政治同盟,這才是最為重要的。他沐琮,想要當最堅定的太子黨,他沐家,想要延續(xù)數(shù)十年的輝煌。

  自從上次沐琮表明自己愿意為朱見濟試毒,雙方算是各自撕下了一層偽裝。沐琮越來越多地希望影響到朱見濟的決策,且不時表露出自己能夠幫一手的想法。對此,朱見濟大多數(shù)時候都是無視,這一次也是一樣,打趣道:“這也是你從兄教你的?”

  沐琮直言不諱道:“這等事情便是我都能夠看得出來,太子哥何不早做打算。肅孝皇后(即杭皇后)病故,后宮佳麗三千,天子移情別戀是早晚的事情,眼下唐皇貴妃無子,正可互為援助,此時不做打算,等到皇貴妃有孕,儲君之位豈是萬全!”

  言語直白若斯,分析地條理清楚,明白透徹,連朱見濟都嚇了一跳。當然是值得深思的,不過朱見濟并未給出明確回應,警告沐琮道:“此事不必多言,日后你若是再敢提及此等大逆不道之事,本宮定要親手將你押至殿前贖罪?!毖粤T,朱見濟即轉身過去,不再看沐琮。

  沐琮面容變化不定,終究是不再多言,口中千言萬語化為一聲長長的嘆息。自古忠臣直言不為所聽,莫過于此吧,以往看史書不明白其中心意,如今算是有幾分體會了。

  沐琮朝朱見濟抱拳行禮,并未久留,告退而去。朱見濟只是余光看著沐琮遠去,并未挽留。

  太子之位,就是一個巨大的光環(huán),會不斷吸引各種勢力加入到這個光環(huán)中來,或內(nèi)層或外圍。沐琮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后一個。

  如何處理和這些人的關系,滿足他們訴求的同時,利用他們的勢力幫助自己坐穩(wěn)太子之位乃至于日后登基為帝,是朱見濟這一生的重要命題。

  在這次皇后之爭中,唐氏手段很厲害,雖然自始至終好像她都沒有做什么,不過是每日過來與朱見濟這個太子交好,做些好吃的而已。但是以不爭為爭,以無為而有為,才是她真正的本事。

  坐看自身家族近乎破產(chǎn)也不出面向天子求情,舍小家為大家,足以稱仁德;至于每日送太子吃食,一兩日說人家是作秀,可是天天來,月月來,又有誰敢說是作秀。對于百姓而言,他們看到的就是一個賢妻良母。

  曹操做了一輩子大漢臣子不是嗎?王莽若是不曾篡位,誰知道他的真實想法呢?

  外朝文官不斷要求朱祁鈺立廢后為后,反而會激起朱祁鈺的逆反心理。事實上,接下來唐氏只需要在外朝尋找一些同盟者,這并不困難,為了晉升,有的是官員愿意成為唐氏的發(fā)聲筒。

  這件事情,何林靜看出來了,而且他的眼光還很毒辣,就在事情發(fā)生沒有多久就建議朱見濟和唐家打好關系。朱見濟說會惹得外界猜疑,不過是一個托辭罷了。何林靜有一千種辦法把東宮給摘出去,只需要朱見濟簡單地說一句,有的是家族愿意幫忙,即便是朱祁鈺也查不出問題來。

  因為情報延誤,也或許是因為年紀小,眼光滯后,總而言之沐琮晚一些也看出來了。他同樣建議朱見濟與唐氏交好,不要再一天天冷冰冰地對人家。

  這個世界上聰明人有很多,而在政治這個大漩渦內(nèi),能夠參與其中的人,智慧都不低。畢竟,贏者幾代富貴,輸者可不僅僅是賠錢虧本這么簡單,身家性命都要丟進去。所有人都必須要全力以赴。

  朱見濟的選擇,或許會讓很多人感到失望吧!這當然不是一句中立就能夠解釋的問題,朱見濟自己也不傻,轉世以來面臨的生死危機也不在少數(shù),朱見濟也有自己的考量。

  皇子與后妃(非親生)的政治同盟,歷史上不在少數(shù),成功的也有不少。最為有名的莫過于秦始皇的父親子楚,他采用呂不韋的建議,成為華陽夫人的養(yǎng)子,一轉低微的身份,逆襲成為秦國國君。

  故事沒有問題,但是東施效顰有問題。子楚自身沒有強大的背景,華陽夫人不必擔心子楚繼位后傷害自己的利益。但是朱見濟可不一樣呀,到目前為止,他都是朱祁鈺唯一的子嗣,母親是杭皇后,并無嫡庶問題,可謂是根正苗紅,是不是皇太子都已經(jīng)不重要了。

  朱見濟的地位很穩(wěn)固,不需要倚靠唐氏來固寵。加上前些年朱祁鈺給朱見濟找的師傅都是頂級文臣,門生故舊滿天下,可以說整個大明朝廷的文臣都是朱見濟的擁護者。

  有人可能會說,那明朝文臣之首于謙為什么沒有成為朱見濟的師傅。廢話,于謙他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文臣,他掌管團營,掌管兵權。當皇帝的怎么可能讓太子過早接觸兵權,是嫌玄武門之變不可能發(fā)生嗎?

  沐琮明白這一點,但是他指出朱見濟的地位是暫時的,朱祁鈺春秋正盛,至今不到三十歲,未來可能有很多子嗣。朱見濟不能夠居安忘危,坐等繼位,要保持警惕感,主動擴張自己的勢力。

  這個觀點一點問題都沒有,但是朱見濟不可能告訴沐琮說朱祁鈺明年就要駕崩吧。

  記憶中的事情是否會發(fā)生,朱見濟不敢保證,畢竟這一世變數(shù)很多,歷史上為了求子,朱祁鈺可是吃了不少丹藥,身體素質很差。這一世畢竟有一個兒子,不必擔心后繼無人,有沒有吃丹藥誰也不知道。

  朱祁鈺何時駕崩,晚一年,兩年,還是十年,朱見濟自己也不敢肯定,但是他不愿意冒險。

  此外,朱見濟若是與唐氏走得過近,也會惹得朝中文官不滿,這幫人可謂是朱見濟的基本盤,朱見濟沒有必要去得罪這批人。

  沒有人能夠肯定自己不會犯錯,但是,朱見濟的出身注定了他有足夠機會去試錯,大不了日后補救。

  又數(shù)日,朱祁鈺的回應終于來了,就在所有人認為朱祁鈺已經(jīng)不再寵愛唐氏的時候,他下令晉升唐興為錦衣衛(wèi)指揮使,狠狠地扇了所有人一個巴掌。

  錦衣衛(wèi)指揮使,明明是錦衣衛(wèi)的最高指揮官,但是明朝自景泰朝往后,基本上成為外戚的專屬職位,真正管理錦衣衛(wèi)的成為指揮同知等官員。外戚不管事,領俸祿而已,所以也無人在乎。有點像宋朝的三衙高官,也是一群外戚。

  眼下,錦衣衛(wèi)指揮使一職,有三人,分別是皇太后吳氏弟弟吳安,杭皇后的父親杭昱與現(xiàn)在的唐皇貴妃父親唐興。當然這三人都不管事。

  自家父親得了封賞,升官進爵,是多少人求不得的好事。但總有這樣的例外,因為她們謀求的更多。

  朱祁鈺旨意傳出后,唐皇貴妃選擇求見,不是為了謝恩,而是為了請求朱祁鈺收回成命。理由是父親唐興于國于民未有尺寸之功,擢升高位實才不配德,同時希望朱祁鈺不要因為一己之念,隨意改變祖宗法度。

  消息傳出,士林對唐皇貴妃的態(tài)度大改,一堆外戚竊居高位,文人們包括部分武將平日敢怒不敢言,眼下好不容易有了出氣口,紛紛借著夸獎唐皇貴妃的名義諷刺其他竊居高位的外戚。

  之前的隱忍,都是為了現(xiàn)在這一刻,不得不說,唐氏真的很厲害,她來當皇后沒有一點問題,手腕高明。

  至于唐氏求見的結果,朱祁鈺最初自然是不答應的,自己好不容易頂著壓力給你爹賞了一個錦衣衛(wèi)指揮使,你竟然拿這個刷資歷,博名聲。只不過之后不斷有臣子跟進,朱祁鈺也就妥協(xié),改唐興錦衣衛(wèi)指揮使為錦衣衛(wèi)指揮僉事。

  其后,朱祁鈺議立唐氏為后,文官們躊躇不決之際,又是唐氏本人站出來說自己才德不如已故杭皇后遠矣,不敢為天下之母。

  文臣們也不再提及立廢后汪氏為皇后,這場立后風波,至此為止。

  最大的贏家,毫無疑問是唐氏,名聲比最初好了那不是一點點。京城人都知道宮里有個后妃很有德行,不居功,不貪祿,不戀位。

  只是,她真的對皇后之位一點也不在乎嗎?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