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福王府中有多少財寶?
說起福王,對魏忠賢來說,最深刻的莫過于當初的國本之爭了。
這件事情是由神宗萬歷帝在冊立太子的事情上引發(fā)的,神宗因為更加寵幸鄭貴妃和三皇子,所以想要立三皇子,也就是如今的福王為太子。
但是,按照祖制,太子之位應該順理成章的冊立皇長子,所以大部分朝臣都堅持立皇長子為太子。
于是,皇帝和大臣們互不相讓,雙方自此展開了長久而激烈的斗爭。
在長達十五年的交鋒中,四位內(nèi)閣首輔、十余位六部要員被逼退,不得不主動退出漩渦,辭官回鄉(xiāng),牽連中央及地方官員更是高達三百余位。
其中,一百多人被罷官、解職、甚至是發(fā)配充軍。
斗爭之慘烈,前所未有。
最終,神宗心力交瘁,不得不妥協(xié),冊立皇長子,也就是當今萬歲的父親為太子。
但是,這并不是結(jié)束,鄭貴妃和已經(jīng)被冊封為福王的皇三子并不甘心失敗,一直留在京中不愿就藩。
這一拖,又是十幾年,這期間,雙方又是明爭暗斗不斷。
雖然最終的結(jié)果是大臣們贏了,但對大明王朝來說,卻是一場巨大的災難。
這場由太子之位引發(fā)的國本之爭,前后持續(xù)了近三十年,長期的爭斗是培育黨爭的溫床。
東林黨、宣黨、昆黨、浙黨、齊黨等眾多黨派借機成勢,他們互相傾軋,斗得你死我活,已成尾大不掉之勢。
而神宗為了進一步給朝臣施壓,堅持自己的立場,從爭斗開始不久,就選擇不上朝、不理朝政、不郊、不廟、不見、不批、不講、不出宮門。
這一怠政,就是二十八年。
可以說,一場國本之爭,耗盡了“萬歷中興”的余輝,給大明造成了深重的災難。
在這場曠日持久的爭斗落下帷幕前,魏忠賢剛好進宮了,雖然爭斗已經(jīng)不如最開始那般激烈,但是也讓剛?cè)肷顚m的他深深的領(lǐng)教了朝堂之爭的可怕,從而對權(quán)利越加的渴望,對對手也是越來越狠辣。
因為他知道,失敗可能就是萬劫不復。
經(jīng)過十多年的磨練,如今,他也是個中高手,連當初不可一世的東林黨,都被他踩在了腳下。
現(xiàn)在,距離那次爭斗結(jié)束,又過去了十幾年,說起來是很多久,但想起來,又仿佛就在不久前。
此刻,天啟再談起福王,魏忠賢立即就想到了“國本之爭”。
因為“國本之爭”中最重要的兩個當事人,便是天啟的父親、先皇光宗泰昌帝和如今的福王。
魏忠賢知道,站在天啟的立場上,對福王應該是不喜的。
所以,他就順勢回道:“回萬歲,奴婢有所耳聞,但洛陽此距京師千里之外,奴婢也不確定傳言是否有失?!?p> 這看似回應了天啟的話,但卻是給了個模棱兩可的態(tài)度。
意思是我聽說了,但我不確定消息是不是真的。
畢竟,這可是牽扯到了皇族,他可不敢輕易的表明立場,萬一站錯了,那后果也不是現(xiàn)在的他能承擔得起的。
可顯然,天啟對魏忠賢這個回答很不滿意,于是冷冷的道:“不是說你魏忠賢的耳目遍布大明嗎?怎么,福王封地那么大,發(fā)生那么多惡行?你卻不知道?”
“是真的不知道,還是你魏忠賢想為福王遮掩什么?”
天啟的話還未說完,魏忠賢便嚇得渾身一顫,然后雙腿一軟的直接跪倒在地,上身也趴伏了下去。
這由不得他不驚慌,因為這隨便就可以給他按個欺君之罪啊。
天啟的話音一落的同時,他不停的叩首道:“回萬歲,是奴婢糊涂啊,生怕揭露了福王的惡行,從而招致福王的報復?!?p> “奴婢方才也想通了,為了大明江山社稷,奴婢就算粉身碎骨,也要揭露福王的種種惡行,請萬歲給奴婢一個將功贖罪的機會?!?p> 之所以在這么短的時間內(nèi),魏忠賢的態(tài)度就發(fā)生了如此大的變化,是因為他從天啟的話語中,明顯的感受到了對福王的不滿,那是已經(jīng)認定了福王犯了很多惡行啊。
這個時候還不知道順著萬歲的話說,那他魏忠賢也活不到現(xiàn)在了。
果然,聽了這話后,天啟的神情緩和了不少,他淡淡的道:“好,那你說說福王究竟犯了那些惡行?!?p> 福王做的那些事,又不是什么秘密,當初魏忠賢麾下五彪掌權(quán)錦衣衛(wèi)的時候,耳目遍布各地,對福王做的很多事情了如指掌。
只是雙方?jīng)]什么利益沖突,所以才井水不犯河水。
現(xiàn)在天啟問起,魏忠賢自然沒有理由為福王保留什么秘密了,開始逐條的將福王府做的惡事給抖了出來。
什么搶奪百姓財產(chǎn)、毆打朝廷命官、藐視大明律法……
這還是他一時之間能記起來的,如果回去再詢問下田爾耕他們,可能說個三天三夜也說不完。
天啟重重的嘆息一聲:“福王真是被皇祖寵壞了。”
隨即,他的聲音一厲:“他這是將封地百姓往絕路上逼,但百姓們不只恨他福王,更恨朕治下的大明。”
“真到禍起蕭墻的那一天,悔之晚矣?!?p> 魏忠賢知道,萬歲肯定是要借機敲打福王了。
突然,天啟的話風一轉(zhuǎn),自言自語的道:“國庫每年入不敷出,剛過完年,戶部就向朕哭窮。”
“朝臣拿不出切實的辦法,只想讓朕加賦。若真如此,那朕與福王何異?”
“如今連年災禍,百姓已是民不聊生,若將他們逼得走投無路,只會起兵反朕。”
“朕就算無法做到愛民如子,但也不想將千萬子民逼上絕路?!?p> “眼下四處災荒,只有減輕賦稅,才能給百姓一條生路??扇绱艘粊?,國庫便更加虧空?!?p> “沒有錢,大明就養(yǎng)不起軍隊,沒有精兵良將,就無法抵御建虜入寇,到那時,必是生靈涂炭,朕將是大明的千古罪人啊?!?p> “魏大伴,你說朕該怎么辦?”
魏忠賢的臉色一變,萬歲的問題越來越高深了,如果奴婢知道怎么辦,早就為君分憂了。
可還不待他回答,天啟突然問道:“魏大伴,你可知道福王府中有多少財寶?”
魏忠賢心頭一凜,萬歲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