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秦王嬴政統(tǒng)一六合,建立秦朝,皇袍加身稱帝后,中國便進入封建社會。但是好景不長,這個偉大的王朝僅在中國歷史上存在了14年,便被推翻。
秦朝的覆滅,離不開一個人的助推,這個人是個宦官,在中國歷史上臭名昭著。他指鹿為馬,顛倒黑白,在秦朝權勢滔天,禍害忠良。
他就是趙高。
那么他為什么要搞垮秦朝?難道他想自己做皇帝嗎?
趙高原本是趙國人,是趙國王室的遠親。秦始皇滅了趙國后,他被當成是奴隸帶進了大秦王宮,當了一個小小的太監(jiān),受盡白眼和欺負。
他雖然是一名宦官,但書法寫得一流,又熟讀律法。秦始皇聽說后,認為他是一名人才,便提升他成為中車府令。
秦始皇在提拔趙高的時候,估計也沒有想到,他的這個決定,直接葬送了整個大秦江山。
趙高這個人極其聰明,又善于逢迎獻媚,所以很快便得到了秦始皇的信任,成為了他的心腹,開始幫秦始皇處理很多重大的事情。
人一旦嘗過權力的滋味,便會被卷進欲望的漩渦,不能自拔,趙高也是。他得到秦始皇的賞識后,并沒有存著感恩之心,他不甘現(xiàn)狀,想要越爬越高。
秦始皇在出巡時大病,在得知自己大限將至之時,決定立扶蘇為帝,立下遺詔交給趙高后便撒手人寰。當時扶蘇與蒙恬正在上郡監(jiān)軍,并不在秦始皇身邊。
趙高想到扶蘇與自己的政見并不相同,日后登基,估計自己的日子不好過。于是便勸說李斯等一眾大臣,修改遺詔,改立胡亥為帝,逼扶蘇自殺。
胡亥登基后,馬上提趙高為郎中令,從此,趙高便成為胡亥最親信的人,也成為了秦朝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
胡亥昏庸,在治國上并無作為,且在登基后,便過上了奢侈荒淫的日子,國家大事,多是趙高在處理。趙高甚至在胡亥面前都能指鹿為馬,可想而知,趙高與當時的權力有多大。
隨著趙高的野心越來越膨脹,他開始看身為丞相的李斯不順眼。即使他現(xiàn)在是胡亥的親信,但是職位卻沒有丞相的高,所以他便起了殺李斯之心,欲取而代之。
于是,趙高就在胡亥面前進讒言,說李斯有造反之心,陷害李斯。胡亥聽信讒言,殺害了李斯,趙高成功地當上了秦朝的丞相。
因為秦朝在建朝后,一直都重賦稅,嚴律法,百姓苦不堪言,且原六國的后裔紛紛欲復辟江山。各種社會矛盾交織,越演越烈,最終這股勢力開始動搖秦朝的根基。
這股勢力剛開始出現(xiàn)時,當時的秦始皇不以為然,沒有讓國家休養(yǎng)生息,仁政治國,收服人心,還親小人遠賢臣,才不小心在死后被趙高竊取了國家權力。
全國各地的起義,令胡亥開始懷疑趙高,趙高為了繼續(xù)把持朝政,殺了胡亥,轉(zhuǎn)立子嬰為帝。
幸好子嬰深知趙高為人,在正式登基后便趁趙高不注意的時候,派人殺了他。
趙高死了,但秦朝的傾塌之勢已成定局,無法挽回。
歷史上,一個奸臣滅一個王朝的事情并不鮮見。趙高的出現(xiàn),令秦國的暴政達到了頂峰,秦朝覆滅,是遲早的事情。
對趙高來說,他是趙國人,如果沒有秦始皇滅了自己的國家,或許他能過著父母在堂,夫妻恩愛,兒女繞膝的幸福生活。
但是一切都在秦始皇滅趙國的時候幻滅了。他成了亡國奴,還變成了一個閹人,受盡冷落和白眼。
趙高對秦國,對秦始皇,或許是懷有仇恨的。但是他又只能攀附秦始皇而活,所以便只能趨炎附勢,一步一步往上爬。
在一個皇宮里,想要活下去,就必須得到可以保護自己的權力。所以他開始靠近秦始皇,在得到提拔后,便得到了權力。
嘗過權力的甜頭后,因為不想再回到以前受人欺負的日子,也不想任人宰割,所以趙高在爭權之路上越走越遠。
因為害怕秦始皇死后,自己失去了庇護,被立的扶蘇會打壓自己,所以殺了扶蘇,改詔書立一個聽話的傀儡胡亥上位。
對于權力的渴望,他排除異己,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又陷害李斯,取而代之。
當全國起義,不再太平時,胡亥開始懷疑自己,不信任自己的時候,趙高又害怕地位不保,又先下手為強,設計殺害胡亥。
趙高的手上沾的這些人血,全部都是因為對權力的渴望,和對失去權力的害怕,所以便在權力中迷失了原來的自己。
其實秦朝亡了,對趙高是一點好處都沒有。他的本意,并不想秦國滅亡,他只是想站在權力之巔俯視他人。
趙高就如同是寄宿在秦國體內(nèi)的一條寄生蟲,他依附秦國而活,秦國死了,他也跟著死亡。
他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所作所為,會加速秦朝的覆滅,他只是單純地想要好好地活下去。
歷史上的很多事情,都只能由后人去評判對與錯。自己身處于那個時代,又怎能看清是對的還是錯的。
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他在管理國家大事上的措施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但是人無完人,他沒有意識到人心的重要性,才導致秦朝僅僅存在了14年,便結束了統(tǒng)治。
扶蘇是一個仁厚的人,有政治遠見,懂得體恤人心。假如在秦始皇死后,趙高并沒有篡改詔書,扶蘇成功登位后,或許秦朝又是另外一片景象。
可以說,趙高不滅秦朝,秦朝卻因趙高逼死扶蘇,禍害忠良,禍國殃民,爭權奪勢的行為而加速了滅亡的進程。
諸葛亮說得對:親賢臣遠小人,朝代就可以興隆,親小人遠賢臣,朝代就會傾頹。對秦始皇和胡亥而言,親信了趙高,是他們做得最錯誤的事情。
秦朝雖然只存在了短短14年,但是秦始皇創(chuàng)建的統(tǒng)治模式卻延續(xù)了2000多年,從另一方面來說,這也是一種傳承。
秦朝覆滅的原因有很多種,而趙高僅僅是其中一個原因。所謂創(chuàng)江山易,守江山難,開創(chuàng)一個偉大的朝代后,如何守住,使其興盛,在朝代更迭的過程中,或許已經(jīng)有了答案。
而趙高的存在,說到底,就是用心不良,德不配位,必有禍殃而已。
如果他的后代知道自己的祖先在歷史上抹下的這一筆不知會做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