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明珠悄悄抬頭,看著意氣風發(fā)的胤禩,心里有點兒感激。
不管之前八阿哥是不是在嘲笑他沒文化,總之自己被對方扶了一把這個事實已經發(fā)生,若是沒有胤禩橫插一腳,還不知道要被康熙怎么奚落呢。
反抗康熙的威嚴?納蘭明珠是不敢的,就算再給他千兒八百個狗膽,他也是不敢的。
康熙收斂了笑容,輕哼一聲,算是揭過了胤禩帶著伴讀和隨侍聽墻角這件事。
但康熙也沒有將八阿哥趕走,來都來了,也是機會難得,胤禩從小就很成熟,為人處世、待人接物條理清晰、頭頭是道。接下來,皇帝要和諸位大臣討論北方草原局勢,作為考校窗課題目,康熙倒也想聽聽自己這第八子有什么見解。
實際上,這北方草原局勢,還需要追溯到太宗崇德皇帝時期,他接了成吉思汗正統(tǒng)繼承人額哲的傳國玉璽,將漠南蒙古并入清廷,卻也僅僅只是漠南蒙古,漠北蒙古依然是我行我素、不服管教的。
到世祖順治帝時,這漠北喀爾喀蒙古札薩克圖汗部發(fā)生內亂,時任札薩克圖汗的旺舒克被下屬所殺,部民為躲避戰(zhàn)亂,逃到土謝圖汗部下。
等旺舒克親弟成袞坐穩(wěn)了札薩克圖汗,找土謝圖汗察琿多爾濟要人,后者當然不肯,草原上人力可要比任何東西都重要。結果漠北喀爾喀蒙古就這樣亂起來,一直持續(xù)了三十年,直到今天。
康熙帝終于想起了這件事,雖然滿蒙有分治的意思,但清廷皇帝作為蒙古實際統(tǒng)治者,還是有義務為喀爾喀蒙古穩(wěn)定一下混亂局勢的。
嘴上雖這樣說,但想要解決外蒙古混亂,說不定要真刀真槍干上一仗。如此一來,對朝廷的損失可就是極大的。
現(xiàn),康熙已年近四十,早就過了而立之年,如今逐漸不惑,年輕時揮兵平亂的烈火雄心,能撲滅的也再不會復燃,所以打仗這種事……誰愿意去誰去,朕安心坐鎮(zhèn)后方就行。
漠北喀爾喀蒙古的話題被挑起。
近臣們你一言我一語,總之是三句不離‘大軍壓境’,每一個字都透露著‘打仗,必須打仗,簡直是反了天了’。
末了,每一個開口的大臣,都會推薦一名自己看好的將領。
胤禩看著聽著,雙手抱胸,安靜站在一旁,心里卻是有一個算一個,把這些大臣的嘴臉都給記下了。
要說這些人離心背德吧,他們還真就每一句話都在為康熙帝分憂。但要說他們完全為大清朝考慮吧,卻也真的不見得。
站在胤禩的角度看待群臣,這些人嘴上就差直說:萬歲爺,把貪墨軍餉的機會給我吧。
康熙聽著這你一言我一語,一個腦袋兩個大,便拍了拍桌案,這代表了他有話要說,其他人都給朕閉嘴。
三五秒后,迫于皇帝的威嚴,所有人都安靜下來,南書房里落針可聞。
“老八,朕看你胸有成竹,對此事應該是有想法吧?你來說說,說錯了也不要緊,朕就想聽聽你的看法?!?p> 皇帝都開口了,胤禩也不好繼續(xù)裝下去。
這漠北外蒙古局勢在朝廷上也不是什么機密,阿哥所教授為官之道的夫子也有和皇子阿哥們分析過此事。
老三胤祉這個沒頭腦,在課堂上揚言,只要給他十萬大軍,只需一個月,就把漠北蒙古各部骨灰都給楊了。與之對應的不高興老四胤禛,覺得此事不宜大動干戈,打仗要不得,仇恨宜解不宜結,但具體怎么解決,胤禛說:我也不知道。
未來的雍正就這水平?就這?!
胤禩略一思索,比那開口娓娓道來。
“這件事說也簡單,在兒臣看來,根本就不需要打仗。
只需要皇阿瑪帶兵十萬壓境,再傳個圣旨,讓蒙古各部還有各路王公貴族前來覲見,各施以恩威。甚至皇阿瑪都不需要親自出馬,派太子或者大哥,只需展示我天朝威嚴,明確我大清態(tài)度。
這蒙古人也是我大清子民,各汗部雖分而自治,但成吉思汗的傳國玉璽還在我大清皇宮里擺著呢。因此這第一點,我朝必須要給無論內蒙還是外蒙立規(guī)矩。
這第二點,誰有錯就讓誰認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說白了,所有紛爭混亂的動因,歸根究底只有一個:札薩克圖汗成袞找土謝圖汗察琿多爾濟要人,后者不給,反而把札薩克圖汗殺死。
所以兒臣認為,只需土謝圖汗向喀爾喀各汗部寫下認罪書,請求受害者寬恕。若現(xiàn)任札薩克圖汗策妄扎布,能夠諒解土謝圖汗察琿多爾濟,自然是皆大歡喜。如諾不然,按大清律,察琿多爾濟自是要去菜市口走一遭的。
最后一點,既然蒙古各部也是我大清子民,那各貴族封號也是要統(tǒng)一的。兒臣以為,只需保留汗號,舊有濟農、諾顏統(tǒng)統(tǒng)都可以廢除了,再以皇阿瑪?shù)拿x,從小到大依次授予貝勒、郡王、親王、汗的爵位?!?p> 這一段話說的條理清晰,根本不像出自一名十歲少年之口,各大臣心里都吃了一驚,康熙也是驚疑不定,這真是朕的第八子?年僅十歲的胤禩?
如果換做已經十七歲的太子胤礽,或者十九歲的長子胤褆,這兩人說出這一番見解,康熙說不定立刻就會心生懷疑。畢竟雖然老大老二癡長幾歲,但除了老三胤祉是個沒頭腦外,胤褆和胤礽沒頭腦的名聲,卻是要更響亮一些的。
不過這段話出自年齡更小的胤禩,康熙反而不會更多去懷疑什么。
古人都是迷信的,這皇八子胤禩生母衛(wèi)嬪衛(wèi)蝶兒體有異香,這異人生下來的孩子具備異象,管他是和生母一樣體有異香,還是生來就比其他人更聰明,在古人眼中,這看上去就是再合理不過的事情。
康熙帝再定睛看去,這皇八子倒是真的越看越順眼——頭腦聰明也就罷了,關鍵是長相也十分突出,年僅十歲已經眉清目秀、體態(tài)勻稱,再過個幾年,等少年徹底長開了,說不定就是我大清一等一的美男子。
“說得好,說的是真的好,不愧是朕的兒子!”
對于孩子如此優(yōu)秀,康熙倒也不吝嗇夸獎,對胤禩的態(tài)度,到了真有些贊不絕口的程度了。
每年一次考察近臣窗課,就這么有些虎頭蛇尾的結束了。
所有人中,只有納蘭明珠獨一份被康熙點名批評,這位內務府總管到家后,肯定是要寫上三千字悔悟書,敬呈給皇帝看的。即便康熙可能不會在意他的悔悟書,但這卻是一個態(tài)度問題。還想在這個位置上干下去,他就必須吧態(tài)度明確起來。
其次,便是胤禩,給所有康熙近臣,都留下一個深刻印象。
這少年以后肯定不簡單。
所有人,無論是大阿哥黨派、太子黨派或者至今中立沒站隊的人,都十分有必要重新思考皇八子未來的前途。
皇太子胤礽的地位真的牢靠嗎?他能有今天的地位,都是靠著生母皇后的犧牲換來的。但胤礽本身不能說完全不學好,但扣上一個不學無術的標簽,沒有人會去反對。
等哪一天,康熙帝看這個兒子煩了,對已去世的孝誠仁皇后思念也淡了,那東宮的位置,可就真的是有德者居之,誰又能比得過胤禩更有德呢?
總之,胤禩今天這番話讓許多大臣蠢蠢欲動,好幾人下定決心,等幾年八阿哥分府,會第一時間投效之。
或者至少打好關系以便觀后效,畢竟康熙帝目前有十四個兒子活著,而且也不知道皇帝能活到幾歲?說不定往后的皇宮里,可不知道有多少精彩呢,現(xiàn)在就選一個皇子站隊,那屬實是有些太早啦。
再說康熙皇帝這邊,送走兒子和一眾心腹大臣,還真的就在思考胤禩說的那一番見解。他對著奏章思來想去,越想越覺得老八說得對,是該給蒙古人立一立規(guī)矩了,這皇權可不是開玩笑。
那草原上多爾袞的事情才結束沒有多少年呢,這一轉眼又如此混亂起來,說到底就是沒有規(guī)矩,沒有規(guī)矩哪里來的方和圓?也難怪,自從成吉思汗之后,草原上的人是一天不如一天。
現(xiàn)下是二月底,天氣還有些寒冷。
等進入三月,就是今年科舉春闈,等四月必須著手解決草原上的問題,就按照胤禩說的那樣,十萬大軍壓境,就不怕那些蠻子能有多蹦跶。
康熙讓張德全拿來紙和筆,工工整整的將一項一項章程在紙上列出,正是胤禩在南書房說的一二三,再加上皇帝自己補充的四五兩點。
首先補充的一點,按照滿清八旗,在蒙古以旗例設盟,推行盟旗制度。
其次雖然不動刀兵,但無論怎樣也要向蒙古蠻子們展示大清天朝肌肉,因此滿蒙漢三族聯(lián)合開展狩獵活動。
既如此,康熙便把整件事都確定下來。
——————
求月票,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