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接下來我便意識到,絳州龍門王子安,我好像還真知道他是誰?!俺跆扑慕堋钡耐醪?,只是,像他那么紆尊降貴的人居然也會到習(xí)藝館這種地方來。
不過,這里需要提及的是,我其實還沒滿五歲,這是一個虛歲。今年是乾封三年,也就是668年,我只是四歲過半,還不到五歲。
只是,我還沒想到,現(xiàn)在的王勃居然還在宮中,而且出現(xiàn)在了這里,我以為他已經(jīng)出游巴蜀了。
王勃年少成名,六歲能文,九歲糾錯,十六歲入沛王府。然而,為人還是有幾分驕傲在的。
雖然《滕王閣序》他還沒寫,可那里面的話也可以看出這是一個極其驕傲之人。
“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fēng)?!?p> 雖然是所謂自謙的詞語,可是,卻看得出他的驕傲甚至是自負。
如果沒記錯,公元668年,王勃因為一篇叫做《檄英王雞》的文章被高宗李治下詔廢除王勃官職,然后給斥出沛王府了。
這一年的王勃應(yīng)該是18歲,是當時的沛王也就是之后章懷太子李賢的伴讀。
李賢今年應(yīng)該是13歲,這個人我還是得注意一下的。
因為,我也就是上官婉兒之后可能會跟他有點關(guān)系。有一些傳聞是說,上官婉兒和李賢之間有過愛情。
以后有沒有不知道,不過,我覺得我應(yīng)該不會看上一個比我足足大了九歲的男人。
雖然我是一個現(xiàn)代人的靈魂,可我的肉體畢竟還只有將近五歲。
我只知道,李賢被廢除太子之位的時候,是上官婉兒為武則天擬寫的詔書。
而昨天,應(yīng)該是王勃跟著李賢的哥哥李弘出來,然后碰巧看見了我行禮。可能也覺得我會是個神童之類的,就過來觀察我,不過現(xiàn)在肯定是失望了。
而那篇文章的起因是,沛王李賢跟英王李顯斗雞。
斗雞是唐朝這段時間的潮流活動,宮中皇子之間玩玩也屬于正?,F(xiàn)象。
可是,王勃不應(yīng)該寫那篇《檄英王雞》來助興。
《檄英王雞》是一篇駢文。就像《滕王閣序》那樣。雖然我不曾讀過,可我也明白,以王勃的風(fēng)采,不可能寫得一般般。
我一直覺得,“初唐四杰”中,數(shù)王勃最有才,不為別的,只為那一篇《滕王閣序》。王勃的才華是真的值得,可其他方面可能就一般了。
無疑,王勃會憑借此物,大出一次風(fēng)頭。
可是,這篇文章終究會被唐高宗李治看到。然后,李治勃然大怒,“歪才,歪才!二王斗雞,王勃身為博士,不行諫諍,反作檄文,有意虛構(gòu),夸大事態(tài),是交構(gòu)之漸。”
他認為王勃的文章會讓諸王之間產(chǎn)生矛盾,故而趕走了王勃。
其實,這也是因為唐朝確實有過諸王相爭的局面,因而李治過于敏感了。不關(guān)王勃的事,是他想太多。
也沒辦法,誰讓玄武門之變,太宗李世民殺兄弒弟逼父了呢?
而李治顯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之間發(fā)生爭奪,因而遷怒于王勃。
不過,雖然現(xiàn)在這件事還沒發(fā)生,但是估計也差不了多少天了。
王勃馬上便要離開宮中,沒過多久之后寫下《滕王閣序》,然后英年早逝。
我行禮,“某上官氏。”
堂堂正正,彬彬有禮。這也是一種試探,我直接告訴他,在下罪臣之女。
我想知道他的反應(yīng)是什么,這么點細枝末節(jié)應(yīng)該不至于影響歷史。
然而,我得到的卻是很難以琢磨的一面,王勃愣住了。
很顯然,我忘記了,這個男人才十八歲,他確實是個神童??稍谡紊系膶嵙Υ_實不太強,否則又怎么會因為那篇文章失寵呢?
我有些想走了。
果然,我不應(yīng)該如此冒險。
不料,這個時候,他卻向我行了一禮。
雖然只是一個平揖,卻讓我大吃一驚。
讓尊者向卑者行禮,這幾乎是一個不可能的事情。這符合規(guī)矩和制度。
我現(xiàn)在的身份只是一個奴婢,理論上,我向他們都得直接行跪拜禮。
不過出于不是正式場合,我的選擇只是低頭斂衽、屈身或者屈膝而已。
可我也突然明白了這個作揖的意思,不是對我,或者不完全對我,對我身后的那個上官家。
我差點忘了,上官儀雖然落罪,可他到底還是一代名臣。
雖然,最有名的莫過于參與帝后之爭那件事。
平輩的禮節(jié),是他代表著王家,向上官家行禮。
我有些感動,想回禮,可緊接著,我看見的是王勃眼里轉(zhuǎn)瞬即逝的些許厭惡。
原來如此,尊重也還是尊重,看不起也還是看不起。
不過,王勃到底還是太年輕,居然還可以從面上看出端倪。也有可能是他覺得我年紀太小,不足掛齒。
古時之君子,屬實難當。
不過,我還是出于好心,在路過的時候,說了一句“王郎君近日莫斗雞?!?p> 雖然,我也不知道他會不會聽我的。
而且,我也不知道,以王勃這樣的心高氣傲,待在這皇宮之中究竟是好是壞。
且不說他之會不會因為各種事情觸怒帝后。
光憑借他是李賢伴讀這一點,他也不會善終。
如果說李弘的死是否和武則天有關(guān)還有待商榷,那么,李賢是百分之百被自己的親生母親害死的。
廢太子詔書是未來的婉兒寫的,可婉兒的一筆一劃,不都是按照武后的意思來么?
不過,我還是提醒一下為好,至于歷史是否將會有所改變,那就是之后的事情了。
畢竟,這么好的兒郎,年紀輕輕就沒了,還是有些可惜的。
王勃的神色出現(xiàn)一抹錯愕。
只是,我也沒說得那么明顯,畢竟,斗雞的其實是李賢和李顯兩位王爺,而不是王勃本人。
可我也不能輕易讓他人發(fā)覺,我知道未來會發(fā)生什么,尤其是像王勃這樣的聰明人。
雖然,他看不起五歲小孩。
后來的日子里,他再也沒有出現(xiàn)在習(xí)藝館。
最開始,我只是覺得他可能有事務(wù)在身。
后來,我就陷入了擔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