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我轉(zhuǎn)念一想,如果她是這么輕而易舉地顯露出自己情緒的人,或者她也就不是武則天了。
而且,身處高位,尤其是皇帝這種位置,如果不能將自己的真實心意隱藏起來,其實是一件頗為危險的事情。
作為帝王,不能有軟肋。
并不是說,軟肋便一定會作為拖累。只不過,軟肋的存在,客觀上便可以是其他人的威脅。
除非,這個軟肋本身便足夠強大。譬如說,李治與武則天的關(guān)系,他們之間便沒有誰是誰的軟肋。
再比如說,隨著時間的推移,我也不再那么害怕如琢被發(fā)現(xiàn)了。因為他而今的身份到底也是皇族,有才有錢有能力。
即便,有一天,關(guān)于他身世的丑聞暴露了,我甚至都不用出手,他也能把這件事情完全地壓下來。
只是,對于武則天,我更忘了一點,她本來,就不是什么好人物??!
她對于她的臣子,乃至她的子民其實并沒有那么多的慈悲之心。她對自己都那么殘忍,更何況是對一些其實與她自身無關(guān)的人。
可能,這也是因為她信奉的是佛教,認為眾生皆苦。這一生,已經(jīng)悲苦的了,或許下一生可以得到幸福。
雖然聲稱她是彌勒佛轉(zhuǎn)世不過是一個托辭。然而,她確實也有對很多佛學的內(nèi)容進行了研究。
在她的觀點里,這一生那些過得好的人可能是因為上一世的福報,而這一生過得不好,也只能說因為上輩子造下的冤孽。
雖然,我不能肯定她這樣的想法,然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尤其是在這樣一個階級森嚴的社會里,也只有這樣的想法,能帶給人些許安慰了。
或許,在她的內(nèi)心深處,也覺得自己的這一生,雖然擁有至高無上的權(quán)力、空前的財富,這卻沒能得到真正的幸福,這樣的人生,談不上美滿。
更可惜的是,她也知道,這一生,很快就要走到盡頭了。更加殘酷的是,這一生前面的選擇,都是她自己一步一步來的。
說句難聽的,走到這一步,我是她自己咎由自取。雖然,我也并不覺得,她的選擇就錯了。
度過這樣的一生,雖然不夠圓滿,但是卻足夠輝煌和帥氣了。如果是我的話,一定不后悔有這樣的一生。
或許,到了之后,我也可能會和她一樣,面臨差不多的局面。唯一的區(qū)別可能便在于,我是一個會勇敢跑路的人。
可惜,我也終究對她產(chǎn)生了些許不該有的錯覺。
演明君演得久了,差一點,我就以為她真的是明君了。然而,在骨子里,武則天到底還是個暴君啊。
明君會在意臣子和子民,而暴君,從來都不會在意除了自己之外的任何人與任何事。
如此一想,也不怪史書上那般記載武則天了,畢竟武則天雖然這些年一直想成為一個明君,可到底還是沒能做成的。
末了,武則天還叮囑我,之后不要再這么隨便地來找她了,我也忙,而且到底也不安全。
其實,我明白她的言外之意。她既然知道我而今也算一半忠于李顯的話,我考是出入她這里,李顯那邊知道了會不好交代。
再者,我現(xiàn)在也不再是她的人了,或許,她看到我,也有些心生厭煩。她最后的清凈,我確實也還是不要擾了比較好。
我也默默地下定決心,反正武則天肯定不會聽我的直接離開,那么之后我就讓渚幽和玉裴幫忙照看她一些便好。
最后,她請求我,日后,墓碑上不要寫字。原來,所謂的無字碑,是這樣來的啊。
關(guān)于武則天為何要立無字碑這樣一個東西,后世的說法各不相同。就像對武則天這個人的評價一樣,眾說紛紜,有諸多的不同。
首先,最多的一種說法認為,武則天立無字碑,是為了夸耀自己,因為自己有諸多的功德,而這不是普普通通的文字就能表達。
也有說法認為,武則天立無字碑是因為武則天自己清楚她罪孽重大,認為還是不寫碑文為好。
雖然,這種說法沒有幾個人認同,畢竟武則天從來都不是這樣一個人,而且被罵和她寫不寫碑文這是兩件事。
最后一種說法也是我原本的想法,即武則天是一個有自知之明的人,立無字碑是一個最好的辦法。
功過是非的多少,是否功過相抵,就讓后人去評說。毋庸置疑,武則天這個人,絕對是有功有過的,至于功過是否足以相抵,我只能說,我不知道不確定。
不過,無字碑并不會是一個只是沒有字跡的簡陋墓碑。武則天畢竟是皇帝,不論是什么東西,都會以皇帝的規(guī)格作為結(jié)果。
無字碑也正是這樣,無字碑雖未刻錄任何文字,但形制、紋飾已經(jīng)表達了遠遠超過了文字所能表達的那些意義。
碑上運用很多藝術(shù)符號,碑石本身便具有超常規(guī)的巨大體量,不僅使用了螭首方趺超越古今的奇特形制,而且巧妙地運用了九尊龍紋。
可以說,碑上的文字是可能被人誤讀,但是,九尊龍紋用專屬皇帝九尊龍紋來表明武則天的政治地位,這也是一個頗為不錯的明智之舉。
武則天有功有過又能如何,她再怎么樣,也是武周王朝,至高無上的皇帝。這一點,是無人可以懷疑,也無人可以說什么的。
不過,后世的人們,可能都想多了,武則天這么做的原因可能只是,她對于身后事不那么關(guān)心而已。
她這輩子,思考的事情已經(jīng)足夠多了,她可能只是懶得想了。更何況,她可能也知道,來為她書寫碑文的,十有八九是我,也就沒有了那么多的新意。
李治當初的碑文便是她一手操辦的,可李治而今也不過一抔黃土罷了。
我從不是一個著急的人。我不可能因為這種事情,就去找李顯一趟。不過,李顯那邊的情況,我也的確是時候查看一翻了。
我想了解的,并不是李顯的想法,而更多的其實是其他人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