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宋時從夢華錄開始

第四十三章 巧遇熟人

宋時從夢華錄開始 不喝咖啡的柯基 1978 2022-08-18 12:26:48

  這群外圍的人果然有些意動,甚至壓在魏為脖頸處的刀也有些松動。

  這蠅蠅小民為利而動實屬正常,他們出身多是窮苦百姓,這蘇杭兩浙固然富庶可是那些困頓之人生活條件依舊沒有改善。

  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這從來就不是一行簡單文字而已,這是歷朝歷代貧富差距的寫實。

  面對魏為不斷許諾的重利他們?nèi)绾尾恍膭?,一位額闊頂平神情桀驁的精壯漢子說道:“黑爺,我們要不收下錢放了這廝反正這里都是自家兄弟,你知我知各自許下重誓且背叛兄弟的行那三刀六洞之刑?!?p>  這古人可是信奉舉頭三尺有神明,可不會隨意拿那宗祠和上天開玩笑。

  這眉眼粗大的黑廝因為皮膚黝黑,道上人尊稱一聲黑爺,乃是漕幫幫主手下重將之一,如這樣的場合自然是不用漕幫話事人親自前來。

  他眼神冷冷的掃過眾人,緊接著目光鎖定了剛剛神情桀驁的漢子說道:“為了這點蠅頭小利壞了幫主和周家的關(guān)系,你到時候萬死難贖其罪!”

  “給我將此人看好,若是誰敢有異心我第一個饒不了他!”

  他雖然看起來魯莽蠻干,可是卻是一個心思細(xì)膩之人這天下絕對是沒有不透風(fēng)的墻,一旦消息走漏首先擔(dān)責(zé)的自然是他。

  財帛固然動人心可是這條命更重要,有錢拿沒命花。

  魏為眼神中露出絕望的神采,這些年里鄭青田私放海禁從中撈取了不少錢財,他身上的銀錢自然不缺,可是沒有想到這些如豚犬一樣的人物竟然能夠按耐住對金錢的誘惑。

  這些人出手都在有意避其要害,除去吳六含憤出手將幾人打至傷殘,若是他手中若是長矛恐怕這些人都已經(jīng)起不來了。

  官府來人將這群人統(tǒng)統(tǒng)收押,還有在漕幫手中被擒住的魏為。

  可是如今幾人去往東京的行程不能繼續(xù)耽擱下去了,楊秉心中依舊放心不下修書一封拖人帶回了錢塘縣家中。

  這群人所招供乃是寧海軍楚知軍所派來的,他與這些人素來并無恩怨,想要將此事告于父親知曉,叮囑若是有仇敵切記需要多加小心。

  他明白父親性子向來剛直在官場之上容易得罪人,對方既然已經(jīng)派出殺手,看來雙方形勢已經(jīng)形同水火了。

  他并沒有完全相信那伙賊人的話,因為這群人沒有任何抵抗就說出了幕后主使事情實在太過蹊蹺。

  周柏面色凝重道:“文瑜這些人都是府中好手一路上為你們保駕護航,好讓你們能夠平穩(wěn)抵達東京,難保他們不會派出第二批殺手,這里有任何消息我會修書遣人送往東京”

  楊秉躬身作揖,這些日子周府為他的事情忙前忙后,如何不讓他心中生出感激呢?

  一切無法付諸言表,不用太多言語都明白彼此所表達的意思。

  他回首在深深的看了一眼這臨安府,這去往東京需要走水路,從杭州港客船在京杭大運河、通洛渠即可達。

  好在楊秉并不暈船還能夠安靜的看著書,他的心中雖然還放不下錢塘諸事,可是他明白無謂的擔(dān)心只會給自己增添重?fù)?dān)。

  這輛客船是由自己包下的,所以船上都是自己人并沒有閑雜人員混入其中,上次對方雖然刺殺未果,可是難保不會有后手。

  他也是一個惜命之人,他有許多抱負(fù)和理想沒有達成,怎可如此窩囊的死在一些賊寇手中。

  就在客船即將出行時,一個聲音在岸上響起只聽見對方大喊道:“船家還請載我一程”

  這客船不同于一些小船,一旦確定了很少再去載散客,而且還是被人完全包下的客船。

  楊秉聽見聲音有些熟悉于是吩咐吳六出去瞧瞧,只聽見對方繼續(xù)說起:“在下仁和縣的何景,此行乃是去往京中趕考!”

  何景本是與同縣的士子一起去往東京,可是在昨日的宴會上被何景搶了風(fēng)頭,覺得沒有面子于是伙同其他人決定落下何景讓他一個人自己獨行。

  而那人家境優(yōu)渥其他人自然迎奉于他,何景哪里經(jīng)歷過這種勾心斗角的事情,在仁和縣時家境普通,若不是他同樣是中舉的士子,也不會被那同鄉(xiāng)之人拉入他們的小圈子里。

  楊秉透過窗口看去果然是那日見到的何景,與他同是進士科趕考的士子。

  “讓他上來吧!”

  那客船上的水手立刻放他上船了,何景沒有想到對方真的會放自己上船。

  原本心中是并不抱有希望的,楊秉放下了手中的書本,從里面走了出來。

  何景喜形于色道:“多謝文瑜兄相助,否則今日我恐怕是無法搭上客船了”

  楊秉等人出行的本就晚,且這些客船多搭載的多是去往東京趕考的士子,何景想要找到客船并非易事。

  若是搭載那些小船,風(fēng)險自然也是很大的比不上這些客船。

  每個人都是分工明確的,古言有云舵者,猶人之心也;繚﹑斗﹑碇,猶人之四肢也;船上眾兵,猶人之百駭也。

  有測日月星位,測天氣觀地理的伙長,有操舵的舵工還有主碇者頭碇就是負(fù)責(zé)停泊的,還有各種職務(wù)一應(yīng)俱全。

  這何景一上船便開始鼓吹起了楊秉的文章,說道:“文瑜兄的為學(xué)次第論真是真知灼見之論,圣人曾言可與共學(xué),未可與適道;可與適道,未可與立,而文瑜兄答圣人之教知之而后行!”

  楊秉知道了何景所說的乃是論語中的子以四教,文行忠信,他提出了論先后,知在先論輕重,行為重。

  他的這種理念是未曾出世的,相對于這個時代是有些超前的,不過也是脫胎于圣人典籍之中,像是從中所悟還是能夠被大部分人能夠接受的。

  他為了中舉自然不能寫些驚世駭俗的東西,那純屬給自己找不痛快。

  即使你有自己的理念和想法,想讓旁人信服也不能憑借如今的身份。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