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1章 攻山
可是卻沒想到,鄭克均竟敢抗命不從,執(zhí)意遠渡江浙,偷襲南京。
對他這個老爹的生死,不管不顧。
鄭經(jīng)差點氣吐血。
這還沒完,劉國軒又從臺灣回來,帶給他更致命的消息。
本來,劉國軒攻陷了大肚國王城,不出意外,可以強征一萬番兵助陣。
沒想到鄭克均率領大軍抵達王城,不但不幫劉國軒,還逼著劉國軒撤軍。
最后洛桑就帶了兩千番兵過來。
這不是叛變是什么?
眼看泉州就要陷落了,馮錫范,鄭聰?shù)热耍脵C在鄭經(jīng)面前,大肆攻訐鄭克均。
而陳繩武等人,也再沒有理由幫鄭克均說話。
“報,王爺,西面和南面的清軍撤圍了?!?p> 就在這時,士兵來報,清軍放棄了圍城。
鄭經(jīng)大惑不解。
通過細作探查,才知道是鄭克均進攻南京,清軍率領大軍回援。
“王爺,看來四公子說要攻破南京,并非虛言。
如今圍魏救趙,我泉州得保,四公子功不可沒?!?p> 陳繩武趁機為鄭克均說話。
“胡說八道,陳繩武,你這是在為鄭克均擁兵自重辯護嗎?”鄭聰立即道。
“二殿下說得沒錯?!?p> 馮錫范哼道:“鄭克均如果聽從王爺調遣,率十萬大軍來到泉州。
在王爺英明神武的指揮下,說不定已經(jīng)擊敗杰書。
然后我軍近二十萬大軍北伐,攻破南京還不是摧枯拉朽?
可是鄭克均呢?
自作主張,異想天開,遠渡江浙,偷襲南京。
如今滿清大軍回援,兩面夾擊,他只有慘敗一條路。
我延平王府的復興之機,就這么被他白白葬送。
他鄭克均就是我大明的千古罪人。
你陳繩武是吃錯了什么藥,為這樣不忠不孝的逆賊辯護?”
“四公子兵強馬壯,未必就敵不過滿清十萬軍隊?!标惱K武爭辯道。
“哈哈哈哈哈,笑死人了?!?p> 鄭聰和馮錫范雙雙大笑。
“鄭克均就幾萬人,想要打滿清十萬人?陳大人,你怕是在做夢吧?”
“想先王在時,就曾率領十萬大軍攻打南京。
那時南京只有一萬守軍,結果先王遭遇慘敗。
陳大人,難不成你認為鄭克均比先王還英明?
王爺在位,十萬人也沒守住漳州,難道陳大人認為王爺不如鄭克均?
你是何居心?”
“我看陳大人是想去投靠鄭克均了吧?”
“那可不,鄭克均可是他堂妹夫?!?p>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氣得陳繩武臉龐漲紅,卻一句話說不出來。
高坐主位的鄭經(jīng)也不說話,他心里是真的氣憤。
自己的兒子竟然不聽調遣。
哪怕鄭克均幫他帶走一半清軍,解了泉州之圍,他也沒法消氣。
“逆子,早晚拿了你,嚴辦?!?p> ……
話說鎮(zhèn)國公富善,率領十萬大軍,晝夜兼程。
只用三日,就度過仙霞關,十日之后,已經(jīng)進入江蘇境內。
如此匆忙的行軍,卻軍容嚴整,沒有疲態(tài),足可見清軍的彪悍。
“報?!?p> 大軍正在行進,前鋒騎兵隊突然遣快馬回報。
“藍理將軍回稟國公爺,前方牛首山、將軍山、韓府山山巒之間。
隱有土壘修筑,兵馬出沒。
似有伏兵,請國公定奪?!?p> “哦?”
富善皺了皺眉,率領大軍來到牛首山南面。
望遠鏡看向山中,果然樹影綽綽,綠水青山之間,有土坯冒出。
明顯有工事在山中修筑。
又派遣士兵向附近農(nóng)民打聽,立刻就知道了情況。
群山之中,真的有伏兵。
“大人,這山里的伏兵還不少呢,而且有大炮,很多的大炮?!?p> 一個瘦不拉幾的農(nóng)民,滿臉熱情地向富善稟報。
“你怎么知道這么清楚?鄭匪在山里設伏,難道明目張膽讓你看見?”
“那哪能???鄭匪都在夜間上山。
要不是那晚我去山里抓蛇吃,還發(fā)現(xiàn)不了他們呢?!?p> 從農(nóng)民口中得知,十天前群山峽谷就被明軍封山,之后每天往山上運兵運炮。
都是一批批運,十分隱蔽。
同時還修筑土壘。
白天不敢修,就晚上修。
這些都被偷偷從小路上山的農(nóng)民,瞧得清清楚楚。
“哈哈哈哈哈?!?p> 富善仰天大笑。
“這個鄭克均,真是笑死本公了,他要干嘛?在群山峽谷伏擊我十萬大軍?”
身后李日煌,巴雅爾等將,全都大笑。
“看來鄭克均和他麾下的所謂大軍,不過就是泥巴農(nóng)民出身,完全不懂打仗嘛?!?p> “這么低矮的山巒,又修工事又運炮,他還以為能掩人耳目,真是白癡一個?!?p> “大人,我的賞錢,您看?”
瘦農(nóng)民看幾位軍爺高興,趕緊討賞。
“什么賞錢?滾。”
巴雅爾一皮鞭將農(nóng)民抽走。
富善派人考察了群山峽谷山勢,牛首山整座山巒呈牛頭型。
南面和東面雖然不高,但都比較陡峭。
只有面向沿江平原的西面,坡勢較緩,方便攻山。
沿江平原三萬多平方公里,適合大軍展開。且西是長江,北是秦淮河古河道。
當年金國金兀術,被韓世忠圍于黃天蕩,就試圖通過這條古河道,過群山峽谷北歸。
但岳飛在群山峽谷修筑工事,將金兀術打回了黃天蕩。
這條古河道雖然廢棄,但遍地泥濘沼澤,溪流縱橫。
如此一來,大軍便不用擔心側后方被襲擊。
富善立即決定大軍駐扎沿江平原,準備對牛首山發(fā)動強攻。
只要攻下一面,其他幾面的明軍伏兵,便不攻自破。
“炮兵列陣?!?p> “盾兵掩護弓箭兵,從兩翼上山?!?p> “巴雅爾,率領火槍兵從中央突破?!?p> “李日煌率領綠營兵殿后,待火槍隊打破敵方土壘,立即沖鋒?!?p> “藍理率領騎兵待命,只等敵方潰退,立即率軍掩殺。
放走鄭匪一兵一卒,唯你是問?!?p> “末將領命?!?p> 藍理,李日煌,巴雅爾齊聲應諾。
“開炮?!?p> 十門紅夷大炮,同時向山上開火。
李光垤、李光垠兩兄弟,率領兩隊弓步兵,從左右兩側率先登山。
巴雅爾親率一千火槍兵,排成十列的火槍陣,向山頂推進。
后面李日煌率領的步兵大隊,如螞蟻一般,漫山遍野地涌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