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督關(guān)中二賢會面!
劉諶拜了范長生為軍師,并將范賁留在了成都,這不是他的臨時起意,而是早有預(yù)謀!
畢竟劉諶要外鎮(zhèn)梓潼,那么和成都之間必然會有溝通不及時的情況,有一個負責情報的范賁很重要!
當然,除了范賁,朝中的黃崇也是這個作用!
至于文立之流的益州人,劉諶選擇合作,但不會完全相信,畢竟他們代表的是部分本地大族,總有些許局限性。
不只是劉諶這么做,被派去沔陽的董厥除了督造武侯廟,其實也有監(jiān)視張翼、廖化、姜維的作用。
至于張遵,提前一步前往梓潼了。
而糜照也帶著部曲走上了勘察南中的道路,與他同路的還有被流放的幾千家大族。
范長生被劉諶拜為軍師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建議他收服羌人部落!
“我素知大王有北伐中原之志,如今經(jīng)略梓潼更是為漢中后備,若大王欲伸展拳腳,可多募熟羌!”
熟羌是久居漢地,開始適應(yīng)農(nóng)耕、牧馬的羌人。
劉諶知道再過個三十多年,西晉的八王之亂就是大量招募胡人打仗,之后便是五胡亂華,因此對于范長生的提議十分不解。
范長生無奈的說道
“陰平、武都二郡,土地山險,人民剛勇,多氐傁!”
“且隴西大部均是羌、漢混居,大王欲及時掌握消息,則必籠絡(luò)羌人!”
不止是陰平、武都,汶山、漢嘉郡也有大部羌、氐,范長生能做到消息靈通多是靠這些人!
劉諶明白范長生的意思,不過還是有些擔心任用羌人的問題,范長生繼續(xù)解釋道
“大王,我大漢與魏國對羌人做法完全不同!”
魏國國力較強,羌人對他們而言就是傭兵!
而季漢國力較弱,羌人對他們來說可是能補充軍源缺口的子民!
而且季漢治理羌胡很有心得,都是秉承諸葛亮的公平法治。
如:前汶山太守,安遠將軍王嗣!
他對羌胡各部施以恩信,劃歸土地,使其放馬牧羊,刀耕火種。
讓大部分人生活無憂,如此許多桀惡不馴的部落也歸附于季漢,安定了北境。
因此大將軍姜維每次出兵北征,羌、胡各部落都會提供馬、牛、羊氈及軍糧等物資!
聽到這里的劉諶心中有所明悟!
季漢對于羌胡的管理深入到了基層,保證了他們起碼的衣食住行,這就相當于花費較長時間,將羌胡化作自己的子民!
而魏國卻沒有將羌胡化作百姓,那么他們驟然獲得權(quán)力,肯定要反噬國家!
范長生說的確實有道理,目前大漢在羌人心中還算有口碑,羌人也大多數(shù)愿意為大漢服務(wù),確實可以征辟羌人以為輔佐,起碼也能多了解羌人的情況。
“軍師所言甚是,梓潼周邊各族林立,確實需要一員大材替孤聯(lián)絡(luò)羌人!”
劉諶說完便想到了之前有過交集的白虎女,或許可以找她幫忙!
一行五十多人馬隨著劉諶奔向了繁縣!
...
與此同時,位于長安的鐘會也迎來了他的第一次會議。
三撥人馬涇渭分明!
首先便是鐘會和他的左肩右膀,劉毅和馬隆!
而和嶠作為政治伙伴,則被鐘會留在了洛陽,不論做二五仔還是做忠臣,都少不了和中央的溝通!
李胤、杜預(yù)、衛(wèi)瓘三人則是司馬昭插入鐘會身邊的眼線!
第二撥便是征西將軍鄧艾和他的麾下田續(xù)、鄧忠、師纂、段灼等人,這撥人算是司馬昭的人,但是卻因為鄧艾對政局把握不清,被搞成了邊緣人物,這些人可以利用。
其他如金城太守楊欣、隴西太守牽弘、天水太守王頎都受鄧艾節(jié)制,跟隨鄧艾作戰(zhàn)多次,也可以算是司馬昭的人,不過處理的好,他們也可以成為鐘會的人!
至于第三撥便是雍州刺史諸葛緒,此人和諸葛誕是同族,能力不差,不過他和司馬昭交集不多,可以拉攏也可以取代。
鐘會看著堂下眾人,心中冷笑連連
‘司馬昭還真的是老奸巨猾!’
鄧艾的人馬本就是鎮(zhèn)守雍、涼等地,防御姜維和邊地羌人多年,是不可多的的勁卒!
而諸葛緒麾下的兵馬也曾抵御過羌胡,算是戰(zhàn)斗力很不錯的部隊。
至于鐘會麾下,則是從各地調(diào)來的士卒,鐘會很難將他們化作自己的嫡系。
不過鐘會也沒表現(xiàn)什么,而是開始宣告起了他和司馬昭制定的伐蜀策略。
鄧艾和諸葛緒經(jīng)營多年,對于鐘會的計劃做出了評估
“漢中守軍雖少,關(guān)鍵幾處卻已被姜維經(jīng)略的如鐵桶一般,若只幾萬眾,恐怕有來無回!”
鐘會早有預(yù)料,很直接的回復(fù)了兩人的疑惑
“此事我早已有數(shù),攻略漢中預(yù)計十萬余眾!”
面對鐘會的回答,鄧艾心中盤算了片刻,然后點頭同意。
“如此,漢中方面無憂,今所慮者,姜維也!”
“若按照鎮(zhèn)西將軍策略,則包圍姜維需六萬精銳!”
“三萬正面與之對抗,三萬截其后路!”
“如此,恐怕只有諸葛刺史與我麾下士兵才能做到!”
鐘會聽完后,還不等幾人反應(yīng),立刻回復(fù)
“善,征西將軍擊敗姜維多次,士兵精銳,蜀人不可擋!”
“主攻姜維便交由征西將軍負責!”
“司馬子初經(jīng)略雍、涼時,留下勁卒無數(shù),都在諸葛刺史麾下!”
“截斷姜維后路,便由諸葛刺史負責!”
“如此,各部訓練如故,待秋后收完糧草,便可伐蜀!”
鄧艾倒是無所謂,對于想要幫司馬昭解決問題的他來說,正面除掉姜維不失為一個好的辦法!
可諸葛緒卻無辜被拉上,他心中早已將鄧艾罵了不知道多少遍,吹牛逼就自己吹,帶上他是怎么回事?
明眼人都看的出來,伐蜀大功只會落在漢中,卻因為鄧艾的一句話,兩人被放到了陰平和武都!
可迫于鐘會的施壓,諸葛緒也只能答應(yīng)了下來。
散會之后,鐘會看著杜預(yù)提上的名單心中特別不爽。
如:許儀、田章、夏侯咸、皇甫闿,這些人多是司馬昭的人,唯有鐘邕(鐘會侄子)領(lǐng)自家部曲數(shù)千人。
等杜預(yù)走后,鐘會便拉起劉毅和馬隆的手說道
“我看軍中大將,多是些經(jīng)驗不足的世家子弟,他們盡是些愛好玩樂之人,我擔憂軍隊武功不振,還請二位幫我尋覓勇士!”
劉毅和馬隆一聽,果斷應(yīng)下。
注.客觀來說魏國時期對羌胡威懾力還行,任用的雍、涼都督都不錯,可晉朝初年就不太行了,高壓手段之下,禿發(fā)樹機能起兵造反,胡烈、牽弘、楊欣先后兵敗而死,前后近十年,直到馬隆鎮(zhèn)涼州才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