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1章 一片死寂明國地,發(fā)憤圖強為抗清
因為后頭跟著不少裝載著“貨物”的馬車,朱慈烺和他的錦衣衛(wèi)們并沒有能夠奔走得太快。說不急那是假的,朱大太子恨不能直接飛到居庸關中,可是馬車中的“貨物”卻又是自己收服居庸關中將士們不可或缺的東西。
急是急不得的,稍顯緩慢的行軍速度倒也不是全然沒有好處,至少就給了朱慈烺一個好生端詳自己如今所處的時代的機會。
初春的大明,尚未從冰雪的世界徹底蘇醒,越往北去,氣溫越低。嚴寒仿佛將一切事物冰凍,包括道路邊的皚皚白骨與鄉(xiāng)間田野間的一切活物。
一具具白骨暴露在曠野里,其中血肉早被不知何種生物給啃食一空,徒留著一具頭顱朝著京師的方向森森白骨,無聲地控訴著這個時代的黑暗,以及掌控著這個時代的朝廷的無能。
“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敝齑葻R只以為這兩句詩不過是個形容詞,而如今卻是切切實實地感受到了其中的悲涼。
越往北,途徑便越是荒涼,而朱慈烺的心情也便越發(fā)地沉重。
京師附近還有村落,村落里面還能看到裊裊炊煙,可再往北行,不僅村落的數(shù)量急劇減少,即便好不容易找到個村落,走近一看,早已荒無人煙。只剩下孤零零的幾樁搖搖欲墜的籬笆墻和幾棟四出漏風的茅草屋,還有角落里堆積的森森白骨,表明這里曾經(jīng)有過人跡。
就連村里的池塘,也是一片死沉沉的寂靜,氤氳的死氣漂浮在水面之上,料峭的春風吹過,竟是泛不起半點漣漪。很明顯,池塘中的活物——包括水草在內——早被啃噬得一干二凈。
這是一溝真正意義上的絕望的死水。
“我大明,已至此境焉?”朱慈烺看著眼前毫無生機的一切,似在喃喃自語,又似在詢問著身邊的駱養(yǎng)性。
然而面對此情此景,就連駱養(yǎng)性也不知該如何回答。雖然他經(jīng)手的情報比之朱慈烺要多得多,也知道些大明底層百姓的困苦生活,但紙面上的一句輕飄飄的“易子相食”,哪能抵得過現(xiàn)實中切實見到的場景那般重如泰山。
一時間,駱養(yǎng)性也有些失語。
“即便是在滿目瘡痍的戰(zhàn)國時代,也未見過如此慘絕人寰之境也!”朱慈烺在心中不由得感嘆著:“數(shù)百年來科技的發(fā)展、生產(chǎn)力的進步,都到哪里去了?”
隨即想到京城之中被自己搜刮出來的數(shù)千萬兩的銀子,還有那在朝堂之上號稱“眾正”的腦滿腸肥的袞袞諸公,朱慈烺的心中一陣陣地發(fā)狠——自己真該將他們全部殺了!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币苍撚袀€限度吧?!
這樣烏煙瘴氣的朝廷,這么貪腐黑暗的官場,不反為何?幾乎有一瞬間,我們的朱大太子都想加入到反明的行列了。
很可惜,他是太子,天生就不具備反明的資格。而且李自成的大順操是不是個好東西不知道,但最后得天下的清朝肯定不是個好東西。
“削發(fā)令:留發(fā)不留頭、留頭不留發(fā)”、“揚州十日”、“嘉定三屠”還有“湖廣填四川”,一樁樁、一件件,哪件事情不是慘絕人寰,幾無人性可言?
若說明朝百姓的悲慘還有些天災(小冰河期)的因素,那么清朝百姓的悲慘生活,則純純是人禍所致。明朝崇禎年,即便再怎么天災人禍,人口下降也抵不過清軍在南方尤其是在四川的近乎滅絕種族似的屠殺。這便是任由一個野蠻民族去征服一個高階文明的后果。
這還不算,渡過了清朝初期的野蠻屠殺,來到所謂的康乾盛世,卻又是“康熙康熙,吃糠喝稀”的生活,甚至造就出了古今第一的大貪官——和珅。所謂盛世,底層普通百姓的生活卻還不如明朝的,號稱“水深火熱”的生活,也怪不得在盛世還有那么多的反叛之聲。
若真是盛世,人人有衣穿、有飯吃,誰瘋了要造反?。?p> 若說清朝對百姓的荼毒已經(jīng)忍無可忍,那么清朝對中華文化的斷根似的破壞更是人神共憤。“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也能被定成了反詩?但凡文字中帶個紅有個朱那便是“反清復明”。究清之一朝,其文字獄之多,恐為歷史之罪。
而更可惡的是,明明沒有才學,非學人作詩,一生做了上萬首,卻沒一首拿得出手。作詩也就算了,還好蓋章,蓋得滿地都是,你一幅字畫蓋一個也就算了,他不,什么“信天主人”、“乾隆御筆”啊,統(tǒng)統(tǒng)往上蓋,蓋完了還題詩,簡直糟踐東西。
最忍無可忍的還屬“四庫全書”的編撰,以編書為名,行毀書之實,號稱四庫全書,實則私庫殘書。
至于到了后期,清朝的腐敗無能更是給華夏民族帶來了難以挽回的深重災難。一場鴉片戰(zhàn)爭,毀了無數(shù)華夏人的身體;八國聯(lián)軍攻入京城,無數(shù)的瑰寶被掠奪,千年文化積累盡成他人展覽;甚至一邊的東瀛小國也來分一杯羹,而號稱亞洲第一的艦隊竟然連主炮彈藥都欠缺,那邊的老巫婆還在大修園子。
饒是如此,保皇派依舊嗷嗷叫著要帝制永恒,直到1911武昌那一聲槍響......
可是從1840到1911,華夏不僅錯過了可能的崛起時間,更是承受了太多的苦難,一個庚子賠款幾乎就壓的華夏民族喘不過氣來。
百年屈辱,這段歷史是銘刻在每個華夏人骨血之中的東西,作為穿越眾的朱大太子,自然不敢或忘。
“既已來到這明末,既然自己還有一線機會,自己便不能讓滿清得逞!”朱慈烺暗自告誡著自己。
盡管一路所見足夠觸目驚心,卻也沒有打擊掉朱慈烺重振明朝的信念,反而更激起了朱大太子的斗志:持我手中刀,斬盡世間不平事。
“出發(fā)!”朱慈烺嚴肅地說道。
擺脫掉心中的沉重與無奈,朱慈烺一行人在這無人而無名的荒村稍作休息,隨即繼續(xù)向北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