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況齊國,綜合實力排前五。但又談何容易?
階級之間,尚講究均衡。何況國與國之間,你打壓我,我斗制你——何爾?
你強我則弱,你利我則損。你成帝……你看那大宋,你看那大明,你看魏,看唐,看元——哪一個,不是大魚吃小魚;滅國滅人無數(shù)。方才成就至強偉業(yè)。
至于弱小稱帝,你再看陳,看遼,看金?;驗閺姅乘鶞?,或內(nèi)部分崩,或被群起而攻之。
稱帝不難,守成難;守成不難,強大難。
田豐深諳為臣之道,知何時退,何時進,何時隨大勢,何時守原則。
故他躬身拜,道:“王有志,臣欣矣盛矣。陳國可排中。然陳王,上位即下位。半日帝王,換來國滅身俘。臣不知,史書將、何以言?!?p> 齊王聞言,伸手虛扶起,嘆道:“寡人知曉了,田相一片為國之心,孤王心甚慰。太子不日回宮。時候不早,田相也早些回去吧。
“臣告退?!?p> 待田豐走后,齊王悠悠一嘆,“看來,帝制時代,孤仍不能屬。齊國要走的路,還很漫長啊。陳王啊,可惜了?!?p> 良久,齊王宮傳來最后一聲警嘆:“前車之鑒,后世之師。唉,又何其可笑。孤已貴極——鑒也,可笑。唉,可笑?!?p> 大宋與五國邊境交界處。魏國在此駐扎重軍,以為鉗制六國之用。
而每日,魏軍皆臨城操持、演練陣型。夜舉火光,層層蕩開,綿延數(shù)十里不絕。
諸國感慨:魏軍之嚴(yán)明,操練之勤輟,氣士之恢弘。讓人嘆而復(fù)佩,凜然生畏。
愈加不敢輕視,視之以大敵,日夜嚴(yán)加提防,無敢掉以輕心。
大魏歷十五年四月二十八。
賢王文鋒,攜魏公主魏靈兒,副使柳君如,在血衛(wèi),暗衛(wèi),及龍衛(wèi)軍龍七,吳國大軍等層層護衛(wèi)下,在魏國西北鐵騎重重接應(yīng)下,安然返回大營。
據(jù)五國密探回報,魏中軍大營,歡呼徹天,士兵高喊:“大魏萬歲,賢王、賢王”之名。其聲傳四野,震動邊荒。百里連綿一片,酒肉飄香達旦。可見威望之高,挾勝歸來之令奮。
賢王自是與軍同樂,前來敬酒之將士,熱絡(luò)不絕。大魏秉持武風(fēng),素來敬重英雄。相比賢王的文治,武功更讓他們看重。
非文治不重要,而是總讓他們覺得,那是文化人做的,是袞袞諸公,高居廟堂;對他們而言,太過高大,高遠,和高高在上。遠不如此刻的文鋒。視作可以仰望、崇敬,希冀能成為和可以達到的標(biāo)桿。
正如關(guān)二所說:“讓大魏,崛起于民族之林,踐踏于王國之巔?!?p> 嘶~多么令人振奮,多么令人向往,踐踏王國之巔,想想就讓人戰(zhàn)栗。曾經(jīng),魏王做到過,建立起大一統(tǒng)之大魏;后來,武王做到過,奪得歐元四百萬里草原;現(xiàn)在,賢王也成就了,滅陳扶吳,翻手間,王朝興滅。
那未來,還遠嗎?離他們做到,還難嗎?所以,一切,皆有可能。
這一夜,多少人熱血澎湃;這一夜,多少人,憧憬未來;這一夜,多少人,立志前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