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靈異

盜墓說書人,我講的故事全成真了

第一百九十九章 官方史書

  把這一點思考清楚以后。

  整個考古隊上下所有人,看向羅教授以及他面前那本書的目光,就顯得熠熠生輝,炯炯有神了。

  甚至邊上一位老專家都忍不住拍了拍羅教授的肩膀,然后慫恿若說道。

  “老羅,你快隨便翻一段內(nèi)容,看看這位傳說中的長生者,究竟是怎么撰寫史書的?”

  在這位專家說完之后,羅教授立馬點了點頭,接著動作和緩的翻開了第二頁。

  依舊是用十分工整的小篆書寫,一個個文字躍然于紙上,將整張紙?zhí)畹臐M滿的。

  “這徐福還挺有意識和習慣的,這一頁居然是總綱,只可惜沒有頁碼這樣的東西,要不然就是一份目錄了!”

  “根據(jù)這份總綱上下年份之差,這秦書五卷所記載的內(nèi)容,應(yīng)該是從始皇帝的祖父秦孝文王,直到秦朝滅亡這么一段時間。”

  說到這里,羅教授稍微頓了頓,轉(zhuǎn)過頭來看向眾人。

  接著以半解說的語氣說道:“根據(jù)史官田良的記載,徐福在服用長生不老藥的時候,已經(jīng)五十多歲了?!?p>  “換句話說,從秦孝文王直到秦朝滅亡的這些時間,從前到后徐福全程親歷,這恐怕可以稱得上是第一手資料了!”

  接著羅教授對著這副總綱,大致估摸了一下位置,然后多翻了幾頁。

  “找到了,從這一頁開始,記載的就是與秦始皇相關(guān)的歷史!”

  “整體評價可以算是有正面也有負面吧,并不是一味的光說好話,將始皇帝贏政的功過得失評價的相當?shù)轿?,較為全面?!?p>  隨著羅教授的敘述。

  在場眾人的眼神越發(fā)明亮。

  不少專家學者乃至工作人員的眼睛里,就差沒有閃耀出光芒了。

  這話什么意思?

  其所代表的含義非常簡單。

  根據(jù)徐福的自述,他認為贏政讓他試藥的舉動,是將長生不老藥賜給了他,這是莫大的恩隆賞賜。

  所以如果徐福在史書中,對贏政各種繁花錦簇的大筆一揮,也是非常合理的。

  然而現(xiàn)在這本秦書五卷之中,徐福居然給贏政來了一個較為全面的,正面負面都涵蓋了的評價。

  這充分說明了一點。

  那就是長生者在寫這本書的時候,往里面傾注的個人傾向和政治色彩較為淡薄。

  輕輕的將書合上。

  羅教授轉(zhuǎn)過身來,雙眼同樣是熠熠生輝的光華,給人一種羅教授雙眼要爆發(fā)出神光的錯覺。

  很顯然,羅教授此時同樣情緒激動,內(nèi)心估計早已波濤洶涌。

  他猛地深吸了一口氣之后,臉上露出笑容,接著提高音量,朗聲對眾人宣布道。

  “根據(jù)我的初步驗證,由徐福所寫的秦書五卷,完全可以作為研究秦朝歷史的官方史書!”

  “這是我們此次探索桃花源遺跡的重大發(fā)現(xiàn),也是研究我們龍國歷史的一次偉大進步!”

  “不管接下來我們的收獲如何,就現(xiàn)在所發(fā)現(xiàn)的這五卷秦書,亳無疑問就值得讓我們冒如此風險進入桃花源遺跡!”

  羅教授話音剛落。

  整個屋子內(nèi)頓時響起了一陣歡呼聲,不少工作人員就差沒有手舞足蹈的在原地跳起來了。

  正如羅教授所說。

  這絕對是一次歷史學界的重大收獲,完全能夠填補龍國歷史,在秦朝這一段的相對空缺。

  光論這一點而言,那就絕對是物超所值。

  別說他們歷經(jīng)這樣一點磨難。

  就是再困難一些,再知道終點會有這樣收獲的話,那也是值得的。

  哪怕在獲得這秦書五卷之后,接下來探索這間屋子不會再有其他的收獲,整個考古隊眾人也覺得值了!

  其實倘若換做一般的史書類文物典籍出土,并不會讓整個考古隊上下眾人如此興奮。

  畢竟過往探索的那么多古墓,歷朝歷代的歷史典籍也出土過不少,雖然大多數(shù)都是零零散散的只言片語,不成體系也不成套裝。

  但最起碼拼湊起來,也具有相當大的歷史意義,滿含了厚重的歷史信息在其中。

  因此對于這種歷史文物典籍之類的東西,整個考古類上下其實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心理免疫能力,一般情況下并不會表現(xiàn)的這么激動。

  畢竟這種歷史類典籍,和之前在曹操墓中出土的醫(yī)學類典籍青囊醫(yī)書,的意義和價值并不相同。

  青囊書作為活躍于東漢末年的頂級名醫(yī)華佗的畢生心血凝結(jié),其在中醫(yī)史上的地位,是無與倫比的。

  出土了青囊書,就意味著國家乃至全世界,在中醫(yī)這一塊將會得到質(zhì)一般的飛躍,醫(yī)學也會獲得大量的進步。

  因此其意義深遠。

  所以一般的歷史類典籍,肯定比不了青囊書的地位和價值。

  但唯獨眾人眼前的這一套秦書五卷,其涵蓋的內(nèi)容并不簡單。

  目前整個龍國的歷史傳承當中,從漢朝到迄今為止的任何家國朝代,都是有一個較為完整的脈絡(luò)。

  就算有的朝代丟失了大量的信息,但最起碼基本框架在那里,往往后世朝廷會給前朝編纂史書。

  但唯獨秦朝有些不一樣。

  秦朝并沒有一本獨屬于自己的史書,不像漢朝有漢書,唐朝有唐書。

  二十四史當中,記載了大量秦朝歷史的,只有史學大家司馬遷所著的史記。

  可問題史記也不是專門的秦朝史書,而是一本跨越時間線漫長的紀傳體通史。

  記載了從黃帝時期直到漢武帝太初四年的悠悠歲月。

  在這樣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秦朝在其中占據(jù)的不過是幾個版面和部分,雖然比重也相當之高,但不能稱之為專屬。

  同時還有非常重要的一個點。

  那就是司馬遷所生活的時代,距離秦朝已經(jīng)相當久遠了,他并不是當時代所生活的人物。

  秦朝是公元前207年滅亡的,而司馬遷的史記最終成書于漢武帝太初四年,也就是公元前100年。

  這其中相隔了一百多年。

  對于古代的人均壽命而言,這百多年往往可以送走三代甚至四代人。

  滄海桑田,星移斗轉(zhuǎn)。

  這么長的時光,可以消磨掉相當多的東西,包括對秦朝歷史的細致記載,乃至于那些可能被掩蓋的真相。

  新的朝代將前朝歷史編撰成冊,加以修訂,這往往是約定俗成的規(guī)矩。

  這些取而代之的朝代,一般都是大規(guī)模采用前朝自己所記錄的內(nèi)容,然后再加以后期加工。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