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三變失魂落魄地回了家,他又病倒了……柳府上下忙碌一片,孫子是奶奶心尖肉,她和劉氏堅守在三變房間服侍。
聽了下人的陳述,婆媳倆知道三變是害了相思病。有道是心病還得心藥醫(yī),可昔日的云府被查封,那個靈氣十足的云容已有幾年未見了。
這可怎么辦?兩個人不由唉聲嘆氣。
時間是一劑良藥,大病一場后的柳三變自知無力回天。云府的遭遇更加堅定了他走仕途的信念,他夢想著有一天自己能夠為云府翻案,還云家一個清白。
柳三變因此居家鄉(xiāng),一邊和兄長繼續(xù)熟讀圣賢書,一邊四處打聽容妹的消息,可是依然石沉大海。
俗話說山水有相逢,所以他一直沒有放棄努力,始終堅信只要容妹還活著,就一定能與他相逢。
柳三變陪家人游覽名勝中峰寺,秋風(fēng)颯爽的山腰上,柳永嚷著要去中峰寺。三兄弟乘秋風(fēng),攀藤蘿,覓清流,上了鵝眉峰,柳三變頓覺心曠神怡。
群山起伏,少年嘹亮呼喚的回聲在山谷中來回激蕩。柳三復(fù)、柳三接帶著柳三變?nèi)フ蚁蓧⑾删?、棋盤。
站在雩壇前,涓涓細(xì)流緩緩?fù)较铝魅?,柳三?fù)說道:“鄉(xiāng)民遇到荒年災(zāi)禍,就會到雩壇來祈禱。”
柳永沉默了半天,問:“是不是因為這兒離天很近了呢?”
柳三接笑著道:“神秘難測,離天近有沒有神仙呢?”
柳三復(fù)說:“靠神靠仙,靠天靠地,也要靠自己!”
柳三變不斷地回味著哥哥的話,等抬起頭,一只猿猴跳上中峰寺的飛檐攀上松枝,嘴里還銜著寺中的供品,柳三變說:“我最想看的伏虎壇,不就在寺中嗎?一起去看看?!?p> 兄弟仨來到中峰寺,煙?裊裊,卻不見寺僧,伏虎壇的舊跡還在。柳三變回轉(zhuǎn)?,佛殿門外,視界開闊,天光透亮,遠(yuǎn)山疊翠,風(fēng)從腳下忽忽穿過,他俯身從爐邊找了一炭塊,在壁上信手寫下《題中峰寺》:
攀蘿躡石落崔嵬,千萬峰中梵室開。
僧向半空為世界,眼看平地起風(fēng)雷。
猿偷曉果升松去,竹逗清流入檻來。
旬月經(jīng)游殊不厭,欲歸回首更遲回。
長兄柳三復(fù)說道:“有弟弟這首詩,也算不枉此行啊。”柳三接也是連聲贊嘆。
中峰寺風(fēng)光好景色優(yōu)美,后來朱熹遷葬母墓時,就選址中峰寺后。鵝子峰壁上題詞在香客中間傳開,大家稱柳三變是“鵝子峰一支筆”,劉氏聽了邊走邊問柳三變:“《孟子》書中的‘聲聞過情’你可記得?”
“娘,兒當(dāng)然記得?!?p> 母親突然問起《孟子》,但他還是如實(shí)答道:“娘我知道,它說名聲超過了實(shí)際情況,就名不副實(shí)了?!?p> 劉氏又追問:“你可知道后一句是什么?”
正興致勃勃游玩的柳三變一聽幡然醒悟,他馬上回答:“娘,下一句是‘君子恥之’?!?p> 劉氏笑了,柳三變站到她面前說:“娘放心,我一定要做一個名副其實(shí)的人?!?p> 到了山峽邊,廊橋橫在溪流上,他抬起頭,恍惚見到一個道骨仙風(fēng)的背影,隱約聽到一句“山前卻是宰相家”。
柳三變快步上前,想要同仙家攀談,不料那背影卻轉(zhuǎn)出廊橋,突然不見了。
柳三變再折回到廊橋,但見梁柱上多了一首詞,墨跡未干,墨香縷縷,于是駐足細(xì)讀,只見是新詞《眉峰聚》:
蹙破眉峰碧,纖手還重執(zhí)。鎮(zhèn)日相看未足時,忍便使、鴛鴦只!
薄暮投村驛。風(fēng)雨愁通夕。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葉上心頭滴。
柳三變豁然開朗,詞原來要這樣寫?一曲《眉峰聚》讓他參悟出了寫詞的道理,既要變化多,又要不離其宗,既要感情真摯又不能直言露白。于是,后來稱這風(fēng)雨廊橋為“遇仙橋”。
??堪哆?,下船,新豐藻光法師曾在此悟道,柳三變到禪寺正值月圓之夜。
那夜,柳三變望著九天之上的一輪明月,明月如水,柳三變說了句:“?似蓮花艷,流如明月光?!?p> 三接說:“唐乾符元年中秋,藻光禪師望著一輪明月升上中天,就悟道了!”
柳三變看過了武夷的夜景與人文,欣賞了武夷的晨光,想到了武夷君、神仙譜,想到了云霧繚繞的霞光,寺中深藍(lán)天空圓缺的月亮,回憶起在風(fēng)?橋上看到的《眉峰聚》,他再也抑制不住內(nèi)心的沖動,吟出心聲《巫山一段云·六六真游洞》:
六六真游洞,三三物外天。九班麟穩(wěn)破非煙。何處按云軒。
昨夜麻姑陪宴。又話蓬萊清淺。幾回山腳弄云濤。彷佛見金鰲。
劉氏讓三兄弟準(zhǔn)備秋天州試,柳永想起母親督促課業(yè),教他做人道理,想到伏虎禪師、藻光禪師、還有那個背影說的“門前卻是宰本家”。柳三變發(fā)誓矢志苦讀,學(xué)出個出人頭地。
他寫下一段《勸學(xué)文》作為座右銘:父母養(yǎng)其子而不教,是不愛其子也。雖教而不嚴(yán),是亦不愛其子也。父母教而不學(xué),是子不愛其身也。雖學(xué)而不勤,是亦不愛其身也。是故養(yǎng)子必教,教則必嚴(yán);嚴(yán)則必勤,勤則必成。學(xué),則庶人之子為公卿;不學(xué),則公卿之子為庶人。
“學(xué),則庶人之子為公卿;不學(xué),則公卿之子為庶人?!币馑际牵呵趭^讀書,老百姓也可成為王侯將相。不讀書,王公貴族最終也會淪落為平民百姓。
小小少年就把讀書人的出路說得如此透徹,哪怕是成年人窮其一生,也未見能明白其中道理。
從此,柳三變每晚秉燭夜讀,深夜才擱筆歇息。好學(xué)?時,苦讀有恒,當(dāng)州試發(fā)解,柳三變得解,正值九?菊花開放。如此?來,不久他便進(jìn)京會試了。
母親把他叫到?邊,母親對他說:“雖然圣人說,‘?母在,不遠(yuǎn)游’,但是兒啊,好男兒志在四方,你去吧,去更大的天地施展你的才華?!?p> 柳三變想起那夜經(jīng)歷,滿腔的豪情與雄才的他對母親說:“娘,孩兒要踏遍千山萬水,閱盡天下人情冷暖,寫盡天下長句短句,然后再回來看娘。”
柳永走了,離開了崇安,當(dāng)他回過頭看著娘的背影漸漸模糊的時候,鵝眉峰漸漸甩在了身后,眼淚涌了出來,淚中有他對武夷山多情的眷戀。
他拭去淚水,告訴母親不僅僅是“鵝眉峰下一支筆”,他要鶴飛沖天,鳴于九皋。
盡管以后柳永浪跡天,再也沒回武夷,再也沒回崇安,但是,他常常想起武夷山的那片天……
《鳳歸云·向深秋》
向深秋,雨馀爽氣肅西郊。陌上夜闌,襟袖起涼飆。天末殘星,流電未滅,閃閃隔林梢。又是曉雞聲斷,陽烏光動,漸分山路迢迢。
驅(qū)驅(qū)行役,苒苒光陰,蠅頭利祿,蝸角功名,畢竟成何事,漫相高。拋擲云泉,狎玩塵土,壯節(jié)等閑消。幸有五湖煙浪,一船風(fēng)月,會須歸去老漁樵。
這是柳三變《鳳歸云》,寫下此詞之時,他多么思念家鄉(xiāng)武夷山。
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