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厚先帶張沁去參觀倉庫。
倉庫有兩塊地方。
一塊是進原料的,原料是從供應商那邊進來的。
原料又分為3種,有一些是在已經(jīng)驗證過了,可以使用的;還有一些是剛剛收到,還沒有來得及檢驗的;第三種是檢驗后有問題,需要退回或者維修的。
倉庫還有已經(jīng)生產(chǎn)好的產(chǎn)品,也分為3種,一種是已經(jīng)包裝好了,準備運出去的;還有一些,是已經(jīng)做好,暫時放在倉庫,等待交貨期的;第三種則是因為某些問題被退貨,或者在測試的。
這些都跟成本和銷售息息相關。
大部分的是原材料與成品。
價值都發(fā)生了變化。
以前,張沁只是在報表上看到一些數(shù)字,比如說在利潤表里看到收入,成本。現(xiàn)在看到的則是組成收入與成本的具體物品。
而這個工廠除了做電路板加工之外,還有自己的模具廠。
因此,他們又有很多做模具的大型機器,不光為本工廠打造模具,還為其他的分公司做。
然后,張厚又帶張沁一個一個地方去看機器。
車間大的就像一個足球場,按不同的機器種類,分了各式各樣的部門。做模具對機器的精確度要求很高,用模具注塑機做出的塑料產(chǎn)品,又要符合國際ISO認證,需要有專門的檢測儀器來核查精密度。
大部分進口的機器,都來自德國等制造業(yè)發(fā)達的國家,數(shù)控機床,銑床,磨床等機器加上關稅確實很貴。這也是為什么,之前張沁幫他們?nèi)笳a貼時,收集的發(fā)票居然可以高達五千萬的原因。
每個部門都由一個主管管理著,每個部門都配備了一臺電腦。
電腦的系統(tǒng)里,有所有的機器和生產(chǎn)的數(shù)據(jù)。
工序走到哪了,都可以在系統(tǒng)中查到。
詳細到每一個編號的模具,目前到什么位置,什么狀態(tài),責任人是誰。
張沁感覺這兒真是管理得井井有條。
有一些工序必須由人力操作的,例如手工打磨模具,圖紙上最細致的地方,機器無法做到,靠得就是模具師傅的手工藝。
工藝組就有7個,每個小組指派了一個小組長。
然后這里的師傅至少有一年以上的經(jīng)驗。
他們個個都會看模具的圖紙,幾乎不需要看文字,純靠看圖紙和尺寸的數(shù)字,用手藝加上經(jīng)驗做出來。
而模具廠的成本,主要來自于人工費用和設計費用,這跟計算電路板就不是一個套路了。
聽起來容易,其實算起來很難。
為什么呢?
因為模具廠的設計周期太長了。
每個模具都不一樣。
要設計出一個模具,最短的可能要一兩個月,最長的話,甚至需要一年。
如何去算工費特別不好衡量。
不像做1萬塊電路板,每一片的材料、人工、費用,都可以清楚的看見。
張厚講到這里,看了看表說:“快吃午飯了。我們先上去把。慢慢學,慢慢看。我想你那么聰明,肯定很快會明白的!有什么不懂的就只管問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