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短篇

齊魯傳承

婦女低頭守巾幗,男兒嚼齒吞刀鋸

齊魯傳承 夏天枯萎的草 1287 2022-08-06 15:12:17

  1947年5月13日至16日,27萬華東野戰(zhàn)軍在粟裕、陳毅的指揮下,在山東LY孟良崮地區(qū)與蔣介石的精銳部隊王靈甫的74師約45萬人,進行了一場大的決戰(zhàn)。我軍舍弱打強,以少勝多。粟裕大將采取“猛虎掏心”的方法,集中力量攻打,最終扭轉(zhuǎn)了局勢。

  陳毅元帥當時有句名言:我們就是要有從百萬居中取上將首級的氣概!正是有這種不懼生死的英雄氣概才鑄就了我們的今天。

  這次戰(zhàn)役被稱為“孟良崮戰(zhàn)役”。

  在這次戰(zhàn)役中,除了我們的戰(zhàn)士英勇無畏,我們的將領(lǐng)指揮得當,智慧果敢之外,我們?nèi)嗣袢罕妼τ诖舜蔚膽?zhàn)役取得的勝利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都說女子面對戰(zhàn)爭應該走開,戰(zhàn)爭應是男人的事兒。但是,在面對我們當前的困難,女人卻憑借自己柔弱的肩膀搭起一座堅不可摧的“人形橋梁”

  在孟良崮戰(zhàn)役中,幾萬人馬要貼著艾山以東過汶河,但由于不在一處過,有的地方,挽挽褲腿就可以過,可是崔家莊到萬糧莊的一條要道,河道窄,卻水深到人的腰部,脫衣服過,會耽誤進攻時間。故而命令后援方面搭一座橋。

  當時,年僅14歲的李桂芳,當過識字班的班長,做過兵工廠的工人,在野戰(zhàn)醫(yī)院護理過傷員等。她被推舉為婦救會的會長,她帶領(lǐng)村里的婦女,做軍鞋、運軍糧、送彈藥。1940年,她被安排到山東被服廠進行民運工作。

  她跑遍了幾十個村莊,走家串戶,發(fā)動婦女縫軍衣、做軍鞋、磨面、烙煎餅。1941年,李桂芳到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二野戰(zhàn)醫(yī)院當看護員,主動要求去看護烈士遺體。

  李桂芳接到命令,組織后援搭橋供戰(zhàn)士渡河。

  汶河河段有幾十米寬,即便在平時5個小時搭一座橋也是相當難的一件事,何況幾個村的男人都上前線了,只有留守的婦女,木料也沒有,如何搭橋呢?李桂芳想了好長時間,覺得砍樹搭橋的方法不可行,只有拆下家中門板當橋板,用人來當橋墩,搭起一座人橋。

  她召集人手挨家挨戶地通知,很快,就有32名婦女響應號召,四個人一組抬著門板聚集在汶河河灘上,她們經(jīng)過了多次演練,直至部隊通過。

  5月份的河水冰冷刺骨,有許多婦女正值生理期,甚至身懷有孕,但還是義無反顧地跳了下去。婦女干部李日梅當時正值生理期,李桂芳提醒她,她可以不用下水,但為了我方的勝利,她還是毫不猶豫地同大家站在了一起。

  晚上9時許,華東野戰(zhàn)軍的戰(zhàn)士們朝著河邊急行而來。李桂芳大喊一聲,“姐妹們,架橋!”話音未落,婦女們就抬起8個大門板,朝河里跳下去。湍急的河水瞬間淹沒了她們瘦弱的身體。但她們卻像32座堅固的橋墩,牢牢地釘在冰涼刺骨的河中。

  一個團,兩千名戰(zhàn)士,背著彈藥,重機槍,要從她們身上踏過,許多戰(zhàn)士于心不忍,不愿意踩在她們?nèi)崛醯纳碥|上過河,李桂芳急了,大喊:“同志們,加油!”

  整整一個小時,戰(zhàn)士們才全部通過。期間,李桂芳不斷鼓舞著姐妹們,“聽令!換肩!向后轉(zhuǎn)!”部隊過完,32名婦女癱坐在汶河灘上,沒有了力氣。為了感激她們,戰(zhàn)士用石頭刻下了她們的名字。如今,“李桂芳”,“劉日梅”等32位英勇的前輩仍被我們記在心中。

  在此次人形搭橋的沂蒙婦女中,有的為此落下了終身殘疾,有的甚至是付出了寶貴的生命。

  孟良崮戰(zhàn)役后,陳毅這樣說:“我陳毅就是死在棺材里,也忘不了山東人民對革命的支援

  沂蒙地區(qū)的群眾為了我軍的勝利付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沂蒙精神,永遠要傳承下去。

  ?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