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大捷
原本意圖向大凌河方向機動的正藍旗騎兵,完全被這一輪火力覆蓋打蒙了。
難道說,明軍在山坡下的一側(cè)同樣布置了一路伏兵?
人的本能,使得他們紛紛向遠離炮火的另一側(cè)奔逃。
但是很快,先頭的逃命部隊就發(fā)現(xiàn)一個致命的問題,那就是這里同樣布滿著大大小小的草甸!
明軍兩面炮火構(gòu)成的交叉火力,正是為了將他們往絕路上趕。
看到胯下的戰(zhàn)馬失陷在泥潭之中,一些慌張的騎兵甚至直接翻身下馬,試圖直接步行跋涉回大營,但很快就驚恐的發(fā)現(xiàn)自己也深陷泥潭。
另一批騎兵則是在絕望中反過來向明軍沖擊,被好整以暇的槍手打成了篩子。
只有從一開始就不為炮擊所動搖,頭也不回地向大凌河遁逃的建州騎兵,才最終逃出了這片血肉修羅場。
而這些活下的人,僅僅不到十六七個牛錄,大概只有二千出頭。
另一邊,打掃完戰(zhàn)場的祖大弼十分興奮地向袁崇煥稟報道,“督師,此番大勝,建虜授首足足三千有余,真是前所未有的大勝!”
“可惜追亡不及,還是讓那些殘兵與漢軍匯合,相伴北逃。否則若是將我大兄的兵馬也調(diào)來此,將那些丟人現(xiàn)眼的漢軍也全部吃掉,還不知道有多痛快呢!”
袁崇煥笑道,“莫要貪心不足了,這三千個人頭,也是近十年未有之大勝,便是提拔十個總兵都有余。”
“我們與其追亡逐北,將黃臺吉本人都引來決戰(zhàn),還不如好好固守大凌河堡,以為根本之計?!?p> “我已經(jīng)向朝廷上書,升你做這廣寧總兵,眼下轄區(qū)便只有周遭的廣寧左衛(wèi)。待到我們徐徐推進,直至攻克廣寧,你這總兵的位置也能坐得愈發(fā)踏實?!?p> 祖大弼聽得袁崇煥如此展望,眼神也是發(fā)亮。他突然想到幕后支持自己的袁崇煥與何可綱等人,“督師,大弼可不敢一人吞沒如此功勞。你向朝廷也說說,給自己的子孫蔭個武職吧!將來他還來遼鎮(zhèn),我親自帶他練兵打仗!”
袁崇煥失笑道,“兒孫自有兒孫福,我不會為他們考慮那么多的?!?p> “眼下當務之急,還是繼續(xù)向朝廷要人要糧,繼續(xù)充實大凌河堡周邊的屯田。”
“原本圣上總是嫌棄我遼鎮(zhèn)花銷巨大,不愿多加投入,有了這場大勝作為旁證,想必圣上也只能全力支援我等。我已經(jīng)和眾人商量過,朝廷的賞賜,全部拿來買糧,務必讓廣寧衛(wèi)周邊屯田的民眾安心過冬,直至自給自足?!?p> 祖大弼聞言,先是興高采烈,后來又有些憂慮?!岸綆煟蹅冞@一仗雖然打勝了,但是女真依然沒有傷筋動骨。”
“如果那黃臺吉惱羞成怒,集合全部之力來攻打,我又該做何處置?”
袁崇煥搖頭道,“我與黃臺吉交手多次,深知此人雖然慣于冒險,但心機深沉,謀定而后動,一向是見到利益才會主動?!?p> “我們這次大勝,崩掉了他半顆牙,讓他知道我遼鎮(zhèn)以后也不是他說來就來,說走就走的地方,這個時候攻打大凌河堡,對他又有什么好處呢?”
“就算他要強攻,我也做好了準備,兩萬大軍布置于此,只會讓他遭受更大的損失。”
祖大弼連連點頭,這才放下心來。
另一邊,遠在黑龍江附近的黃臺吉也從快馬手中得到了阿巴泰慘敗的消息。
此時的黃臺吉,正帶著豪格等人搜索山林,強迫還處于原始漁獵社會的各個其他少數(shù)民族加入自己的八旗。
在歷史上,東北地區(qū)其實也是一個民族遷徙的走廊,古往今來一波波的部落從亞歐大陸中北部遷徙到了這里。
因此,建州和宋朝的金國,其實不太可能有血脈上的聯(lián)系,頂多是語言文化上有些影子罷了。
畢竟金國在滅亡后,先是被蒙古人屠城,然后又被南宋進入后屠殺,正兒八經(jīng)的完顏家族早就死得不剩幾個了。
黃臺吉本來滿心歡喜,計算著八旗又將多出幾個牛錄,自己壯大滿洲八旗,逐步裹挾蒙、漢附庸,與大明爭奪天下的目標又更進了一步。
誰知此時得知正藍旗慘敗,覆滅牛錄近二十,阿巴泰陣亡的消息,讓在場眾人頓時心情沉重。
最受不了的,當然屬還是正藍旗的旗主莽古爾泰。
只見他扶著腰刀炳,對著黃臺吉罵道,“當年父汗設立八旗,約定諸子各掌一旗,就是珍惜我女真本部的實力?!?p> “萬一我建州出了一個萬歷這般的昏君,任由八旗子弟像明軍在薩爾滸那樣浪送,也有人可以對其制約?!?p> “誰能想到,自從我們這位大汗上臺,先是囚禁阿敏,將鑲藍旗轉(zhuǎn)給濟爾哈朗,然后又一步步向我正藍旗伸手,更是分了一半軍權(quán)給阿巴泰?!?p> “現(xiàn)在阿巴泰葬送了我正藍旗近半的騎軍精銳,其實是大汗的手筆,我莽古爾泰對他已經(jīng)無法忍受!你們?nèi)绻@時還不幫我,那么等待你們各旗的,都將是同樣的命運!”
莽古爾泰環(huán)顧四周,滿心希望能找到同樣心懷不滿的盟友。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他的身邊只有一片死寂。